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东方水彩画发展简史PPT教学课件
东方水彩画发展简史PPT教学课件
智取鬼子兵 (水彩画)李剑晨
2020/12/12
7
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水彩画 蓬勃发展。1949年,“中华全国美 术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成立,组织 创作活动。1954年,中国美术家协 会举办“全国水彩画、速写展览”。 1956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青年美 术作品展览”展出水彩画一百多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画家们深入生 活,用水彩画来反映新中国的新面 貌,写实风格得以确立,奠定了中 国水彩画重写实的传统模式。李剑 晨的《晨曦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古元的《延河饮马》、萧淑芳的 《丁香花》都是当时影响广泛的佳 作。
宫女图 [唐]墓室壁画
2020/12/12
4
明清时期,西学东渐,西方水彩画传入中国。清康熙年间,传 教士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来华,并任清 王朝的宫廷画师,常使用水彩画工具作画。此后,有不少英国水彩 画家来到中国。西洋水彩画的性能特点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情趣 所具有的异曲同工之妙,使西洋水彩画很快得到国人的欣赏、接纳, 并为一些画家借鉴。水彩画在我国的艺术园地逐步成长并有了很大 发展。
一个强烈、单纯、朴质的彩色画 鹳鱼石斧图 (彩陶)
面。 2020/12/12
3
随着社会的发展,颜料及绘画工具的发明与演变,水彩画的内容与形 式也在不断嬗变和发展。春秋战国时已出现像《御龙人物》这样精彩的水 彩画作品,这时的宫廷壁画艺术实际上就是用水彩或水粉的形式进行绘制 的,如色彩绚丽、气势宏伟的长沙马王堆墓帛画及秦宫壁画艺术,其水彩 画特点明显,已形成水彩画的雏形。
2020/12/12
丁香花 (水彩画)萧淑芳
8
20世纪50年代,苏联格拉西莫夫、茹可夫、克里马中等画家的水 彩画相继传入中国,他们“讲究造型严谨和色彩真实”的写实传统极 大地影响了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
苏州河的早晨 (水彩画) 潘思同
2020/12/12
9
1993年中国美术 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 员会成立,1995年全 国首届水彩画艺术展 览在石家庄博物馆举 行,送展作品达1500 多件,新生力量涌现, 作品呈现多样化发展 趋势。1995年、1997 年连续举办两届中国 青年水彩画大展,鼓 励青年画家树立探索 和创新精神。
方蓬勃发展,水彩画已成为一个
世界性画种。
我国水彩画的起源,可以上
溯到
纹彩陶盆,以流畅的笔法,单色
平深的剪影手法,描绘了五个手
拉着手舞蹈的人。整个队形有强
烈的运动感,表现出活泼欢快的
气氛。还有河南临汝阁村出土的
《鹳鱼石斧图》,白、黑、土红
色彩与土黄色的陶衣共同形成了
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了远东和亚洲最繁荣的商业城市,天主教 会在上海开办土山湾国画馆,系统地传授西洋绘画技法,引进水彩 画,为我国培养了最早的西洋画人才和最早的水彩画家。清末名家 任伯年所画册页,明显吸收了不少水彩画技法。徐泳清所著《水彩 画风景写生法》,可谓我国最早的水彩画理论技法书籍。
2020/12/12
2020/12/12
春暖(水彩画) 王兆平
10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12
11
2020/12/12
6
抗日战争时期,水彩画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同时,恶劣的环 境也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欲望,并以画笔作为抗日救亡的武器,创造 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佳作,如李剑晨的《智取 鬼子兵》、魏正起的《日本俘虏》等。在解放区,延安创办“鲁迅 艺术文学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版画家、水彩画家,古元是其中 的代表。
5
民国初,在蔡元培的倡导和扶植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依照西方 美术教育的模式进行教学的美术学校,以写生的方法传授素描、水 彩画、油画。1912年创办上海美术院(上海美专前身),刘海粟、 潘思同等担任水彩画教学。1918年成立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后 改为北平艺专),担任水彩画教学的有灵法鼎、李毅士等。1928年 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成立,李叔同、徐悲鸿等从事西画教学。同年, 在杭州成立国立艺术院(后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林风 眠、吴大羽在此任教……这些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水彩画画 家,如陈秋革、李剑晨、李有行、王肇民等,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出 现了第一个高潮,水彩画家队伍不断扩大,作品风格日趋多样化, 既有张眉孙的强调客观真实的《淞口帆影》,又有常玉的夸张、变 形的《女人体》。
2020/12/12
东方水彩画发展 简史
1
水彩画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从原始社会就已
经开始出现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还没有创造出语言 和文字以前,原始人就用水彩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 的生活,劳动和情感。水彩画的早期阶段,其表现 手法非常简单,它只需用水调配可溶性颜料就可作 画。
2020/12/12
2
水彩画不仅在西方,也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