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课程教育研究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必须对阅读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结合自身实践和心得体会,就如何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兴趣虽然是人类从事活动的内驱力,但是只有兴趣却毫无目的,这样是绝对行不通的。
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教师应把握时机,赶紧把重点放在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上。
在语文教学中,先前最常用的教具就是录音机,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课件制作合理地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和视频等有机结合起来,当这些感观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必然会强烈地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了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
老师要充分拓展阅读空间,带领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使课堂学习与课外练习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地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这样才能有效积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形成了。
学习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将一辈子受用不尽,才能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把语文教学提到一个新的台阶。
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
1、常看书。
坚持每天看书,每天有收获。
2、一边读书一边思考。
在阅读时需要伴随有积极的思维活动。
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会逐渐地理解许多问题,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
3、善用工具查询。
在遇到一些不易懂的问题,就需要善用工具工具书或者网络百度等等查询,及时求解,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
4、多圈点批注。
在看书时,一定要多动笔,随时圈点书上的重要知识点,及时记下自己的想法,能更好、更快地了解知识。
5、勤写读书笔记。
在看书时,总会有很多共鸣与感悟或给我们启示的精彩话语,如果能把这些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我们今后说话和写作的材料,来不断提升自我。
三、掌握不同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是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形式,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能力。
任何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最初提供的只是一个毛本,只有经过读者的多次
阅读、反复参与、介入读者想象力,共同创作才能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交给学生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会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阅读技巧和方法可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选择不同的方法,如:
1、上下联系.。
在理解词义和含义深刻句子;找近义词、反义词等,可在上下文中思考理解。
2、换位思考。
在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我们应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
3、联系生活。
在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类题目,要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自己解题。
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方法首先要从诵读抓起,通过师生互动和有梯度的训练,落实好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才能更好的调到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总之,面对日益深入的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学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广大语文教师应该在新教改的指导下,在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基础上,思考并探究如何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关注学生阅读过程的享受和学切实的阅读所得,深入研究阅读教学的规律,把握阅读教学的实质,用以指导学生的阅读,并以此为突破口,充分挖掘积极作用并全面地利用起来,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