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人才等方面在各国间竞争的日趋剧烈,使得科学在各国基础教育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对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以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在科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开发与利用好科学课程资源是一个关键环节。
科学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凡是在科学课程的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都可以称为科学课程资源。
它在空间上分布也很广,根据它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以大致将其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本文主要就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途径与方式作出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因漏就简,利用好现有资源
现有小学实验教学资源主要来自普九配置的自然课仪器设施设备,由于课程的设置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之耗损和老化都比较严重,好多仪器设备都已不能再使用了。
为了给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尽力使用好这些现有的有限资源,能用的尽可能派上用场,能替代的尽可能替代,将小学科学课时尽可能地错开安排,避免同一时间因上同一课程时仪器设备的紧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作用。
二、变废为宝,收集好实验资源
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而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正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
教师要善于使用各种废旧的、生活化的材料,如可用脸盆替代水槽,尽可能进行演示,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进行学习与感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
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
还有小药瓶、饮料吸管、导线、铁钉、小磁铁、小木片、泡沫塑料板、螺丝、螺母、食品包装盒、袋、绳等,都可以作为科学实验的资源。
三、走进生活,利用好自然资源
脱离实际的科学观察和科学研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生活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要让科学来源于生活,溶入生活。
教师要引领学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开发利用科学资源,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养成从小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
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
探究居室养花的学问;浇花喷水器的原理;家庭线路的设计;天
气、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食物霉变的研究;探究水壶除垢的方法等。
四、均衡发展,利用好远教资源
制约和影响农村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学资源的贫乏。
缩小城乡差别,可充分利用好远教资源。
远教资源既可弥补学校资源的不足,又可弥补教师的教学能力低下的弊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同时,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信息化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相结合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接受信息,扩大教育教学规模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五、教育科研,挖掘好教师资源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有科技特长的教师,结合学校的优势所在,开发学校的特色课程,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活动,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对达成科学课程的目标将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与场地,组织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结合一些诸如“爱牙日”、“无烟日”等特定时段,开展一些主题活动。
我相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学校教育树立大教育的观念,从而确立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它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视野和教学技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推动作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确立与学习化社会相适应的课程观念,从而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性的保障,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资源保证,为课程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多层面标准的实现提供可能性,为学生探究性、开放式、合作式学习提供支持系统,为在家庭、社区、社会范围内开发新的教育与学习资源提供途径、方法和范例。
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不但会在教育领域内引发一场教育观念的变革,而且会使全社会的教育意识、教育观念有一个提升,为学习化社会的来临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