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程设置理论下的电影话语分析

议程设置理论下的电影话语分析


过给与特定话题更高的显著度来控制话题的可达性,改变议 都将珠宝首饰再定义为无价值的垃圾。这一再定义的进程通
题给观众的印象,改变观众的态度。
常能通过在叙事和视听上的议程设置增加其显著性,其实质
议 程 设 置 的 理 论 前 提 是 显 著 性(Salience),这一 理 论 前 提可 以 追 溯 到心理 学中的 语用 信息 的 认 知 过 程[12]:通 过 接受和处理信息,人能建立其记忆追踪或是激活标签[13],使 得 概 念或话题被 启动(priming)、更加 容易在个人记忆中被 获 取 并影 响 后 续 的 信息 追 踪[14]。如 柯 林 斯(Collins)和罗夫 特 斯(Loftus)所 说,“当一 个概 念被 启动时,激 活 标签 被 展 开……当另一个概念在后续被呈现时,它就必须与之前的某 个标签关联并寻找交点”[15]。在这一理论上所发展出的可达 性(accessibility)是基于记忆的信息处理模型的基础,它认 为个人在被提问的时候更易于此时依照最容易获取和回想的 信息对他人或话题进行判断[16]。根据此基于记忆的模式,判 断 和 态 度 结 构直 接 与“实例或 联 想 从 意 识中被 取 出的 难易 度”关联[17],即认知过程如理性化或情感启发则是基于记忆 模型,即态度的可达性[18]。大众媒体可以通过展现特定内容 给受众的方式来影响对特定话题的显著性,使其更容易从记 忆中被取回。通过使得一些议题或部分属性在人们的意识中
2019 年第 1 期(总第 173 期) 东南传播 40
2019

更加显著(即进行议程设置),大众媒体可以塑造人们对于 常还以物品价值和功能的变化来具象体现,例如《未来水世 政治人物或话题作出评判的思维方式[19]。换言之议程设置通 界》中赋予土壤极高的价值,而《末日危途》和《Wall-E》中
以议程设置的视角来看,电影中的话语属于媒体议程; 它是 被 建 构而非既有的,并且创 作 者 通 过 话 语 的建 构 能 对 观 众 进 行 议 程设 置。与 新 闻 导向 媒 体中通常 指向 某一非 虚 构的具体事件的方 式不同,电影通 过 戏 剧化、艺术化的故事 和表现引起观众共鸣,这种戏剧化、艺术化的进程中便体现 了议程设置的特征。在影片内电影创作者可以设置一个超真 实的、封闭的话语场,通过建立话语模式对传播材料进行设 置、安排,并引导受众往预设的方向发展。因而以议程设置 模式观照电影中的话语建构具有合法性:电影创作者有目的 地设置媒体议程,并通过电影中的话语建构实现对观众的议 程设置,引导观众的思维和态度向创作者预期的方向发展, 从而使电影更易获得观众认可。
特别策划——为大时代留影: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华莱坞电影研究——本栏目与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合办
议程设置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的电影话语分析
黄霁风
(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37 )
本文微信网页版
摘 要: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导向大众媒体具有议程设置 属性和效果,电影话语的建构可以被视为一个对观众进行媒 体议程设置的话语体系,这一体系有可能同时包含一级和二级 议程设置。通过在电影的母题、类型、叙事和视听语言等方面 为特定议 题 赋予不同的显 著 性,或是 为议 题与议 题之间建立 激活标签从而改变后者的态度可达性,电影创作者可以在电影 的话语建构中对观众形成议程设置效果。
关键词:议程设置 娱乐导向媒体 话语建构 电影类型 受众效果
DOI:10.13556/35-1274/j.2019.01.014 娱乐导向媒体指主要目标是娱乐而非传达新闻信息的媒 体[1]。媒体议程设 置 通常研 究 政 治议 题 和新闻导向的节目, 而索洛卡(Soroka)则指出娱乐导向节目的议程设置研究也 对公众舆论具有重要意义,且娱乐导向媒体在跨媒体议程设 置中具有更大的影响[2]。在媒介融合化趋势下,娱乐导向媒 体借助互联网放大了其影响力,对社会舆论和价值引导的作 用也在不断增强。在更广的意义来看,媒介传达出来的信息 就隐含了它所设置的议程[3],因而电影本身必然包含一个能 起议程设置效果的体系用以表达话题。作为大众媒体和流行 文化的电影,除了自身娱乐功用之 外还 具有体 现在其价 值导 向的传达之上的认知和教育功能[4]。 一些研究者先后提出电影具有议程设置结构和效果,但 是当前电影研究中的议程设置理论应用集中于电影的宣发营 销中对电影舆情的引导作用,而电影作品中的话语建构则缺 乏关注。这一点便如罗杰斯等人所说,议程设置研究中广泛 地把媒体议程作为给定的,而忽略了媒体议程本身是被建构 的[5]。议程设置具有作为电影话语建构研究的理论视角的潜 力和 价 值:将电影作品本身视为议程设 置 体系,研 究电影创 作者如何利用电影的话语模式对观众进行议程设置,以及对 观 众 产生的效 果。因而 将电 影 话 语 研 究 置 于 议程设 置 视 域 下或能为电影受众研究、价值传播和舆论引导等方向提供新 的视角和研究框架。 一、电影的议程设置属性 议 程 设 置研 究 通常 根 据 麦 库 姆 斯(McCombs)与肖 (Shaw)[6] 的模式而聚焦于新闻媒体内容对公众的重要性。 科恩(Cohen)提 出大 众 媒 体也许 不能 告 诉人们 怎么想,但 是能成功地告诉读者想什么[7],麦库姆斯与肖以此为基础提
出新闻也许不能改变人们对议题的观点,但是影响了人们去 思考哪个议题。由此议程设置最初被定义为“新闻媒介选择 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 视”[8]。议程设置在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方面作用非常明显,其 理论成果已从政治领域扩展到了非政治领域[9]。如威尔森等 人发现电影具有一些类似于大众媒体议程设置的效果[10],也 就是议程设置“影响人们去想什么”的功能。而二级议程设置 (属性议程设置)则更加关注议题特定属性的显著性,和框 架设置具有一些相似性[11],因此也得以影响受众“想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