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申请报告

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申请报告

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申请报告1、企业基本情况1.1企业概况某某市某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座落于宽甸镇城南高科技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6997平方米,建筑面积3895.35平方米。

生产经营地还有下属的25座生物质气化站所在地,企业注册资本金壹仟万元,由孙吉林和马凤荣两大股东构成,其中孙吉林控股70%,马凤荣控股30%,企业性质属私营企业,企业类型属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的审批是由某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备案,《某某市农村新型能源普及工程项目》总投资4200万元,总占地面积88500㎡,其中每座秸秆气化站占地面积3540㎡,主要建筑内容是在每座秸秆气化站分别建设设备机组房119㎡,材料库房210㎡,半地下湿式储气柜房153.86㎡。

设备有生物质垃圾制气发生器及气化机组1套,半地下湿式储气柜1座,秸秆粉碎机1台等设备。

年产生物质燃气7305m3,年消耗秸秆等废弃物3.76万吨,年燃气销售收入2922万元,年净利润175.3万元。

某某市某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拥有员工23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2人,占职工总数的13.6%。

公司主要从事生物质及可燃生活垃圾气化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和制造与安装;生物质气化站的建设与施工;复合水凝快装式沼气发生器的制造与安装;无压锅炉制造与安装;集中供气与供暖。

是一家集科研与生产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已通过了GB/T19001-2000—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荣获辽宁省工商管理局颁发的辽宁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质量、服务、信誉AAA企业”称号。

公司奉行“质量第一、科技环保、服务社会、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真诚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某某市某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有:“生物质制炭制气发生器、垃圾制气发生器及相关的气化设备;复合水凝快装式沼气发生器;无压热水取暖锅炉;燃生物质气热水取暖锅炉;半地下湿式储气柜等产品。

其中生物质气化产品已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获市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和科技进步一等奖;获辽宁省科技成果证书和辽宁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其鉴定结论是:“该成果对高效利用农村废弃物,改变农村燃料结构,提高用能品位,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推广前景广阔。

该成果在生物质原料气炭联产、可燃生活垃圾气化、生物质燃气净化等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整体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某某市某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气化产品和复合水凝快装式沼气发生器等产品属于环保末端治理设施。

产品已销往北京、鞍山、营口、某某等地区,产品使用区内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是垃圾及其他废弃生物质原料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三原则的理想的环保型处理技术,其环境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1.2企业承办条件分析1.2.1生产优势该公司系辽宁省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和燃气供暖设备生产的主要厂家之一,拥有一大批富有经验的安装人员和勇于创新的科研技术人员,为该公司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品质保证。

该公司本着“盈利与赢心”并举的方针,保证信誉,依法经营,靠新技术和优质服务深深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和支持,有很深的客户基础和良好的信誉,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基础。

1.2.2市场竞争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分析该项目的起点要比市场上相关行业的企业起点要高,生产设备先进,生产技术熟练,产品质量高。

公司依据《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和《秸秆气化供气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标准,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相关产品已获5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产品质量得到了进一步保证;产品已获某某市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和辽宁省科技成果证书,通过了辽宁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鉴定,其鉴定结论是:1)所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完整、数据详实可靠,符合科技成果鉴定要求。

2)对多动能生物质制气发生器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创新,采用固定床下吸式气化炉,运用新式配风法,解决了“烧穿”问题:首次运用冷却循环水和水管炉排来控制发生区温度,保证了可燃气的质量和热值;采用上给氧,下出气,微负压运行,物料炭化性强,燃烧后不结焦,灰渣易清理,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不产生“回火”现象;该装置适用于多种生物质原料及可燃生活垃圾,实现了生物质气化的气炭联产,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可燃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3)研制的净化装置集除尘降温于一体,采用水幕喷淋方式,节决了焦油、灰尘堵塞罗茨鼓风机、管道、灶具的难题,净化效率高、降温快、操作简单,设备运行更安全可靠。

4)利用多功能生物质制气发生器生产的燃气,实现了燃气供暖,促进生物质气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5)该成果对高效利用农林业废弃物,改变农村燃料结构,提高用能品位,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推广前景广阔。

6)该成果在生物质原料气炭联产、可燃生活垃圾气化、生物质燃气净化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整体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2.3发展环境优势和地方政府支持该公司系地区重点企业,企业发展对当地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保护环境均有积极意义,地方各部门积极支持。

2、项目的基本情况2.1 项目概况某某市农村新型能源普及工程项目由某某市某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实施。

规划部门已批准了建设用地。

市政府已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有市发改委、农委、建委、规划局、安全局、消防局、工商局、税务局、物价局、环保局、林业局、移民局、财政局、农村能源办、某某市某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组成,项目前期工作进行顺利。

某某市生物质垃圾气化集中供气供暖工程项目是在某某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凤城市、东港市、振安区、振兴区、元宝区下属100个子工程;共代50000户农村小城镇居民。

每座气化站采用1-2台(套)多功能垃圾制气发生器及附属气化设备。

总投资15560万元。

2.2 建设单位概况某某市某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座落于宽甸镇城南高科技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6997平方米,建筑面积3895.35平方米。

拥有员工23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2人,占职工总数的13.6%;有着多年从事产品研发、联片供暖、集中供热和水暖安装的丰富经验;并专业从事无压锅炉的研制与安装,是一家集科、工、贸于一体的股份制私营企业。

某某市某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生物质及可燃生活垃圾气化设备和复合水凝快装式沼气发生器等产品属于环保末端治理设施。

产品已销往北京、鞍山、营口、某某等地区,产品使用区内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是垃圾及其他废弃生物质原料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三原则的理想的环保型处理技术,其环境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2.3 项目的目的和意义2.3.1 项目的目的(1)某某市某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于某某市政府签定了《某某市农村新型能源普及工程特许经营协议》,用3年时间以某某地区为重点,辐射某某周边地区,在100个村镇进行生物质及可燃垃圾气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与示范,形成跨区域性示范网络,实现50000个以上农户生活燃料的燃气化,并部分试点农户冬季取暖的燃气化。

以当地丰富多样的生物质秸秆资源为基础,通过生物质致密成型(固化)技术和秸秆气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生物质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环境。

(2)目前发展状况目前,在省内外先期示范建设的24座生物质(秸秆)气化站工程已竣工,全部由某某市某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经营管理,自负盈亏。

现已有20300户农村居民受益于此项目(详见表1),实现了用能转换,促进了秸秆产业化发展,保护了环境卫生和生态平衡,节省了大量的森林资源和化石能源。

某某市某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已投入运行生物质(秸秆)气化站汇总表(3)已实现节省减排状况目前,某某市某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24座生物质(秸秆)气化站年消耗秸秆等废弃物3.76万吨,年产燃气7305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燃气2963万立方米,冬季取暖用燃气4342万立方米),相当于1.3万吨标准煤。

年减排二氧化碳3.4万吨、二氧化硫110.5吨、氮氧化物96.2吨。

2.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撑。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应主要依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开发利用过程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巨大压力,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紧迫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开发生物质能”。

2.3.2.1 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生物质能产业,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利用农产品及其废弃物生产新型能源,拓展了农产品的原料用途和加工途径,为农业提供了一个产品附加值高和市场潜力无限的平台,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效益,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大有可为。

据专家测算,若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生物质能资源,可以新增约3万亿元产值,提供约6000万个就业岗位。

2.3.2.2 有利于发挥农业对能源的支持作用,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燃气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6.3%、7.7%和7.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供求矛盾日益突出,2005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0.6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2.3亿吨标准煤;石油净进口量1.4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40%。

有关专家测算,如果充分利用我国目前的农业生物质能源,可新增5亿吨左右标准煤,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24%。

积极发展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对缓解化石能源供应紧张局面,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立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2.3.2.3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如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高达69%,煤烟型污染程度一直较高。

同时,部分农村地区大量使用薪柴等作为生活燃料,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大量畜禽粪便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面临污染日益加剧。

积极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可以有效替代高污染、高排放的化石能源,降低薪柴使用量,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战略举措,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为自然和谐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2.4 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条件差,50%以上农户生活用能主要采用直接燃烧秸秆、薪柴等落后方式,同时大量人畜粪便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和疫病的传播,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