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一、名词解释
政治文化(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对外经贸2013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政治文化是指政治群体在历史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特定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
它属于人类政治生活的主观意识范畴,反映的是政治心理层面的内容,这些心理层面的内容聚集、凝结,形成一定社会的政治文化,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情感、认识和评价。
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三个基本成分,它具有阶级性、结构性、相对稳定性和自主性等四个特征。
二、简答题
1.简析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重性。
答:政治制度是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化主要是一种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
政治文化的双重特性使得它与政治制度的关系呈现出了“两重性”的特征:一方面,政治文化外化于政治制度之外,形成了政治制度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政治文化内化于政治制度之中,构成了政治制度的内在精神。
(1)政治制度外在的政治文化:制度环境
政治制度是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制度与文化系统无时不刻在发生关系,作为政治制度外在环境的政治文化,主要通过提供“合法性”的方式对政治制度发生作用。
合法
性是指该秩序是否和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
政治合法性的核心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在某个社区或社会范围内,政府、政权、政治统治如何依靠价值观念或与价值观念相适应的规范有效运行。
②这种有效性的范围、基础和来源。
由此可见,政治合法性纯属一个价值问题,它绝非来源于法律或命令的强制规定,而是直接源自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何为正当或正确”所持的观念和判断。
(2)政治制度内在的政治文化:制度精神
①内化于政治体系中的政治文化,在内容上依然是由政治体系中每一个个体成员的政治取向构成的,只是由于个体“对于政治对象的取向模式在该国家成员中的特定分布”不同,而在外在形式上凝结为各种特定的类型。
②作为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制度同样会由于政治文化的内化作用而显现出特有的制度“基本倾向”,这种基本倾向通常被称作“制度文化”或“制度精神”。
2.简析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答:政治文化主要是一种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
它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政治文化是政治群体在历史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特定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它属于人类政治生活的主观意识范畴,反映的是政治心理层面的内容,这些心理层面的内容聚集、凝结,形成一定社会的政治文化,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情感、认识和评价。
(2)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其体
现路径主要是:一方面通过政治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则是在政治文化与现实社会间的交互作用中得到体现。
①政治文化的历史继承性
政治文化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历史漫长积淀的产物,它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活动中,通过社会成员一代又一代的创造和传递,逐渐积累、延续和发展起来的。
任何政治文化,都不仅是对这个时代或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而且也包含了对历史上或前一代人所持的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所继承的政治文化中,既有与当今的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部分,也有与社会潮流不相适应以至于完全背离的部分。
②政治文化与现实社会的交互作用
尽管政治文化最终由现实社会的生产条件所决定,但是,这种决定和被决定的过程绝不是机械力学的结果,而是一个能动的发展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发展与政治文化的发展一方面遵循各自的内在逻辑,另一方面又相互磨合、彼此适应,如此循环往复以至达成互恰。
③政治文化相对独立性与政治制度变迁的关系
在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问题上,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也同样存在,并具体表现为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形成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可以分为“正”作用和“负”作用两种形式。
就一般状况而言,新的政治文化对新的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巩固将起到“正”的、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旧的政治文化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新的政治制度的发展。
3.新的政治文化对新的政治制度具有怎么样的推动作用?
答:“新”的政治文化是指在政治制度的变迁过程中,与后继的相对较为先进的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一种政治心理取向模式。
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具有反作用,新的政治文化对新的政治制度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政治制度顺利实施变革
新的政治制度的建立有赖于每一个政治成员做出与之相应的政治行为,在此过程中,政治文化针对不同的群体,相应地发挥着取向、规范或调节的功能。
(2)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弥合制度变革造成的社会心理创伤
政治制度的变革不仅在物质层面上改变了人们已有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格局,而且还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上对人们现有的、已经相对稳定的政治价值观念体系构成冲击,由此造成的社会心理失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将会严重阻碍新的政治制度的功能和作用。
(3)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新的政治制度获得稳定的政治认同
政治文化以其无可回避的历史延续性,为一些基本的政治生活规范提供持续的价值认同,一方面减少了人们对新制度的疏离和恐惧,另一方面,也将新制度过于突兀的“棱角”进行磨合和化解,使之与现实的社会发展达至充分的融合,并进而融入到人们的主观心理构造中,从而更加深入地为广大民众所接受。
4.政治文化具有什么功能?
答:政治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政治制度目标的功能性作用、对政治制度运作的功能性作用和对政治制度结果的功能性作用。
(1)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目标的功能性作用
①政治文化影响政治制度目标的形成
制度目标的僵化和贫乏,与社会生产力并未得到根本发展有关。
但是,基于以往的政治生活经验、积淀在民族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文化,亦在一定程度上铸造了“路径依赖”,使政权的变革者无法同时成为制度的变革者,超越固有的制度目标进行制度实质内容上的创新。
②政治文化影响政治制度目标的转化
政治文化的历史延续性与现实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政治制度目标的形成和转化,这种转化主要是通过对政治制度目标的实现与反馈等系列因素作用的。
(2)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运作的功能性作用
政治制度的运作,是指将上述规范作用于个体和组织,对合乎规范或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支持或限制的过程。
政治制度必须借助于信息的获取、传送、处理、利用和控制,通过不断地获得并反馈所有影响政治制度运行的信息,方能实现制度目标。
政治文化则通过政治沟通发挥取向、规范、调节功能,帮助政治行为者接收、提炼、处理政治信息过程中实施影响的能力。
(3)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结果的功能性作用
政治制度的结果,指的就是这些规范在个体或组织的政治行为中得到遵守或排斥的状态。
政治文化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治制度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实践结果。
三、论述题
1.试论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答: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都是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是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关系,政治文化的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变化与发展也是一种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
(1)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政治文化自成系统、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并基于这种规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从宏观上看,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得以体现:一方面通过政治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则是在政治文化与现实社会间的交互作用中得到体现。
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治文化的历史继承性
政治文化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历史漫长积淀的产物,它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活动中,通过社会成员一代又一代的创造和传递,逐渐积累、延续和发展起来的。
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政治文化,都不仅是对这个时代或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而且也包含了对历史上或前一代人所持的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所继承的政治文化中,既有与当今的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部分,也有与社会潮流不相适应以至于完全背离的部分。
②政治文化与现实社会的交互作用
尽管政治文化最终由现实社会的生产条件所决定,但是,这种决定和被决定的过程绝不是机械力学的结果,而是一个能动的发展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发展与政治文化的发展一方面遵循各自的内在逻辑,另一方面又相互磨合、彼此适应,如此循环往复以至达成互恰。
③政治文化相对独立性与政治制度变迁的关系
在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问题上,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也同样存在,并具体表现为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形成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可以分为“正”作用和“负”作用两种形式。
就一般状况而言,新的政治文化对新的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巩固将起到“正”的、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旧的政治文化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新的政治制度的发展。
(2)新的政治文化推动新的政治制度的产生,旧的政治文化在新的政治制度中传承所谓“新”的政治文化,是指在政治制度的变迁过程中,与后继的相对较为先进的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一种政治心理取向模式。
旧的政治文化是指在政治制度的变迁过程中与被替代的相对较为落后的政治制度相切合的,不能积极反映新的政治关系的政治心理取向模式。
具体说来,新的政治文化对新的政治制度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政治制度顺利实施变革
新的政治制度的建立有赖于每一个政治成员做出与之相应的政治行为,在此过程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