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岩石小知识

浅谈岩石小知识

浅谈岩石和图鉴
一、什么是岩石
岩石是自然形成的产物。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和胶结物、火山玻璃、生物残骸等物质组成的。

岩石不包括人工合成的工艺岩石,比如陶瓷、含有石块的浇筑混凝土。

岩石是有一定形状的固态集合体,所以沙子、火山灰、石油等都不能称为岩石。

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较少,比如石灰岩只由方解石组成,石英岩由单矿物石英组成。

岩石根据其成因、构造和化学成分分类,按其成因主要分为三大类: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

沉积岩又称水成岩,由原来已形成的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后变为碎屑,或由生物的遗迹等,再经过侵蚀、沉积、及石化等作用而造成的岩石。

常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钟乳石……
砾岩由颗粒相差悬殊的岩屑组成,具有大型的斜层理和递变层理构造。

砂岩是由粒度在2~0.1毫米范围内的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

黏土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

粒度在0.005~0.0039毫米以下。

石灰岩是属于碳酸盐岩类,会形成独特的地貌。

沉积岩(碎屑岩)的重要结构特征是具有孔隙。

最典型的是具有层理。

由于形成沉积岩的各种外力不同,所以他的构造原理和形成结构大有不同。

但显著特点是具有层状构造。

火成岩(岩浆岩)——是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浆,在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固结并经过结晶作用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基本上看不到层理,常常可见节理。

岩浆岩中是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降形成的,随着大量气体的逸出,会形成气孔状构造。

气孔发育时,岩石变轻,就变成浮岩。

若气孔被填充物充填,就形成杏仁状结构。

火成岩是由一种或数种火成矿物晶粒紧密结合而成。

矿物成分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长石、石英等。

常见的火成岩有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等
(晶体粗大之酸性火成岩为花冈岩,细小至肉眼不能辨识者为流纹岩;晶体粗大之中性火成岩为闪长岩细小者为安山岩;晶体粗大之基性火成岩为辉长岩,细小者为玄武岩;晶体粗大之超基性火成岩为橄榄岩,此种火成岩无晶体细小者。

晶体特大之火成岩统称伟晶岩)变质岩——就是经历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指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营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的特征构造是具有叶理。

变质岩的构造一般有两种类型:块状构造和定向性构造。

变质岩也可由火成岩或沉积岩演变而来。

比如大理岩改变来自于石灰岩,板岩改变来自于页岩,石英岩改变来自于砂岩。

二、理解几个关键词
层理: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沿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出的成层现象。

层理不一定是水平的,但有明显的分层。

层理构造的类型:有水平层理、交错层理、递变层理、波状层理。

解理:与层理不同,主要用于区别于不同的矿物质,分为完全、清楚、不清楚、
无,是反映晶体构造的重要特征之一。

一个方向的有石墨、云母;二向有角闪石,三向方解石,四向萤石等,极完全解理矿物易裂成平滑小块或薄面,中等解理的呈现阶梯状,不完全解理只有在细小的碎块上才看到不清晰的解理。

极不完全解理如石英、磁铁矿等。

颗粒粗细:
粗粒中粒细粒
大于2毫米2~0.05毫米0.05~0.005毫米
气孔:
多见于岩浆岩,主要是喷出时带有许多
气体,待冷却后所致。

譬如玄武岩,多
孔较硬。

多孔特征明显的归为浮石。

条纹:
斑点:
斑点状构造是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斑点
大小较均匀,粒径多数可达0.5cm,分布较均
匀且无方向性称斑点状构造
当然在课本中,详细介绍了常见岩石的特征和辨别方法:
花岗岩:花斑状,由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

砾岩:看起来像混凝土,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粗糙,硬。

石灰岩:青灰色、灰色或微黄色,颗粒细,光滑,较硬,常有化石,遇盐酸冒泡。

砂岩: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页岩:有灰、黑、红、棕、黄等多种颜色,颗粒细,较软,比较光滑,薄层状,常有化石。

板岩:灰色、绿色等,容易分离成层,颗粒细,结构紧密,比较光滑,硬,敲击有清脆的声音。

大理岩:纯白色、黑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较粗,比较粗糙,晶莹润泽,紧密,较软,遇盐酸冒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