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图阅读
“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图的类型。 一般采用图区内主要城镇、居民点或主要山 岭,河流等命名。如果比例尺较大、图幅面 积小,地名小不为众人所知或同名多,则在 地名上要写上所属的省(区)、市或县名。如 《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图》、《四川省江油 县马角坝地质图}。图名用端正美观的字体书 写于图幅上端正中或图内适当位置。
B(360)
五、地质图反映的内容
1.地形特征:以等高线反映 2.地层岩性:通过地层分界线、年代符号或 岩性代号,再配合图例说明来反映。 3.地层
国际通用的标准色反映地层年代 沉积地层 加注地质年代符号和岩性符号
岩浆岩
不同的颜色或单色条纹或岩石花纹符号 加注地质年代符号
4.地层接触关系 平面图——根据地质年代及岩层产状 剖面图 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2. 三点法 前提条件:
三点位于同一层面上,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面不同线) 已知三点的位置和标高,且三点相距不太远 三点范围内岩层面平整,产状无变化。
求等高点:从最高点向最底点连线AC上,根据点间 高差及B点高程,在AC上得到B点等高的D 点。 求倾向:连接DB即为某一高程的走向线,过C点做 其平行线,为另一高程的走向线。在BD线 上任选一点O,作垂线OF,即为倾向线, 由高走向线向低走向线的方位即为其倾斜 方向,用量角器量出。 求倾角:在B点所在的走向线上,根据BC之间的高 差,按比例尺取线段OE,联EF,则∠EFO 即为其倾角,量角器量出即可。
(a) 立体图 (b) 平面图 水平岩层的出露特征
(二)直立岩层 露头线不受地形影响,始 终呈直线延伸;
(三)倾斜岩层 岩石层面向某个方向倾斜的岩层,是变 形岩层-构造中最基本的,或者说是最多见 的。
倾向 倾角 倾斜线
300° 倾向
走向 210°
120° 倾角
35°
o
S E 120 可标记为: ,SW210°,∠35° o NW 300
“ V” 字形法则
地质界线在地质图上弯曲的规律。其 特征受地质界面倾角、地形坡度及地形与 地质界面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三个因素 制约。表现为:
当地质界面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 但地质界面的倾角大于地形的坡角时,地质 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大同”-相 反
当地质界面倾 向与地形坡向相同, 但地质界面的倾角 小于地形的坡角时, 地质界线与地形等 高线弯曲方向相同, 但弯曲程度较等高 线大。 “小同”-相同
(一)水平岩层地质图 -没有经过构造变动,仍然保持成岩后 的原始水平状态的沉积岩。
特征: 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老岩层出露在地形低处,新岩层在高处 岩层厚度是其顶底面的高差 岩层出露宽度是其顶底面的水平距,其 大小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有关
a-露头宽度 h-岩层厚度 水平岩层的露头宽度
各种常用构造符号
2.黑山寨地区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
黑山寨地区地质剖面图
三、读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1. 读图名、比例尺,了解图的位置、精度 2. 读图例,熟悉图幅所使用的各种地质符号,对图 中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建立初步概念。最好与 图幅地区的综合地层柱状图结合起来读,了解地 层时代顺序和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 3. 从等高线形态和水系可了解地形特征。分析河流 水系分布; 4. 阅读地层分布、新老关系、产状、及其与地形的 关系,分析地质构造 5. 综合分析各种地质现象之间的关系、规律性及其 地质发展简史。 6. 在上述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对图幅范围内的区域 地层岩性条件和地质构造特征,结合工程建设的 要求,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比例尺”用以表明图幅反映实际地质 情况的详细程度。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 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有数字比例尺和 直线比例尺。比例尺一般注于图框外上方 图名之下或下方正中位置。
(1)数字比例尺是用分数表示,分子为1,分母 表示在图上缩小的倍数,如万分之一则写成1: 10000,二万五千分之一写成1:25000。 (2)线条比例尺或称图示比例尺,标上一个基 本单位长度所表示的实地距离。
地层图例的安排是从上到下由新到老, 如放在图的下方,一般是由左向右从新到 老排列。图例都画成大小适当的长方形的 格子排成整齐的行列。在长方格的左边注 明地层时代,右边注明主要岩性,方格内 着上和注明与地质图上同层位的相同颜色 和符号。
各种常见岩石花纹图例
2、地质剖面图
正规地质图常附有一幅或几幅切过图 区主要构造的剖面图。剖面图也有一定的 规定格式。 剖面图如单独绘一幅时,则要标明剖 面图图名,通常是以剖面所在地区地名及 所经过的主要地名(如山峰、河流、城镇 和居民点)作为图名,如周口店(指图幅所 在地区)太平山一升平山地质剖面图。如 为图切剖面并附在地质图下面,则只以剖 面标号表示,地质剖面图或A—A剖面图。
倾伏背斜和向斜
(3) 断层
正断层:长线表示断层出露位置和断 层线延伸的方向,带箭头的短线表 示断层面倾向,数字为断层面倾角。 不带箭头的短线所在的一侧为断层 的下降盘。
逆断层 平移断层
(4) 岩层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沉积接触、侵入接触 平行不整合:岩层分界线彼此平行,地质 年代不连续 角度不整合:新岩层的分界线遮断了下伏 老岩层的分界线,且时代不连续。
按工作区所有出露地层的新老叠置关系恢复 成水平状态切出的一个具代表性的柱子。在柱子 中表示出各地层单位或层位的厚度、时代及地层 系统和接触关系等。一般只绘地层(包括喷出岩), 不绘侵入体。也有将侵入岩体按其时代与围岩接 触关系绘在柱状图里。用岩石花纹表示的地层岩 性柱子的宽度,可根据所绘柱状图的长度而定, 使之宽窄适度,美观大方,一般以2—4厘米为宜。
剖面线方向的选取应当尽量垂直岩层 走向、褶皱轴向或断层线方向,这样才能 更清楚全面地反 映地质构造形态。但为 工程需要的剖面图,常沿建筑物轴线方向 绘制,如沿坝轴线、隧洞和渠道中心线等。
3、地层柱状图
正式的地质图或地质报告中常附有工 作区的地层综合柱状图。地层柱状图可以 附在地质图的左边,也可以绘成单独一幅 图。比例尺可根据反映地层详细程度的要 求和地层总厚度而定。图名书写于图的上 方,一般标为“x x地区综合地层柱状 图”。
一、地质图的概念及图式、规格
1、地质图
地质图是用一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某 一地区地表出露的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 各时代地层、岩体、地质构造、矿床等)按一 定比例尺概括地投影到地形图(平面图)上的 一种图件。 一般正规的地质图应有图名、比例尺、图 例和责任表(包括编图单位或人员、编图日期 及资料来源等)。
“图例”是一张地质图不可缺少的部 分。不同类型的地质图各有所表示的地质 现象的图例。 普通地质图的图例是用各种规定的 颜色和符号来表明地层、岩体时代和性质。 图例通常是放在图框外的右边或下边,也 可放在图框内足够安排图例的空白处。图 例要按一定顺序排列,一般按地层、岩石 和构造这样的顺序排列,并在流、水系及泉等
6.地质构造 岩层产状、褶皱、断层及岩层接触关系 (1) 岩层产状
30º
30º
(2) 褶皱 背斜 向斜
水平褶皱:地层界线在地质平面图上呈带 状分布,以核部为中心两侧呈对称分布。 背斜核部老两翼新,向斜核部新两翼老。
倾伏褶皱:地层界线在转折端闭合,当 倾伏背斜和倾伏向斜相间排列时,地层界 线呈“S”形曲线
二、地质图种类
普通地质图:反映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的地质 图件 构造地质图:反映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地质 图件 第四纪地质图:反映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成因、年 代、成分、分布的地质图件 基岩地质图:反映第四纪以前基岩年代、岩性、 分布的地质图件 水文地质图:反映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图件 工程地质图:反映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或场地地质 条件的图件
当地质界面倾 向与地形坡向“相 反”时,地质界线 与等高线弯曲方向 一致,但比等高线 开阔。 “相反”-相同
四、用间接法(相邻等高线 法、三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
1. 相邻等高线法
连接岩层上层面界限与不同相邻标高的两条 等高线的交点,Ⅰ—Ⅰ/ 、Ⅱ—Ⅱ/即为二个相邻 高程的走向线 从高的一条走向线Ⅱ—Ⅱ/上任一点C作垂线与 低的一条走向线Ⅰ—Ⅰ/ 交于A点,则CA代表倾向。 若两线间高差为50M,按图上比例尺换算出线 段BC(长度50m)的直角三角形。 用量角器量出∠BAC的角度即为岩层倾角 (a),量出CA的方位角度,即为岩层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