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暑假社会实践关于宁夏回族清真寺的研究报告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1208105学号:**********姓名:***关于宁夏回族清真寺的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方法及意义1、研究意义及目的:宁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突出, 有“中华回乡”、“中国穆斯林省”、“世界伊斯兰之乡”之美誉。
宁夏回族清真寺建筑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通过清真寺建筑脉络的把握和风格语言的解读,对了解我区回族文化,认识当地传统建筑艺术,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也便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提供民族认同感,更有利于促进地方民族建设的发展,形成文化产业基地来吸引更多的中外观光游客,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推动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再发展。
作为一名出生并成长在宁夏这块热土上的我,对宁夏回族文化、伊斯兰教建筑等,都有一些了解,所以我围绕回族清真寺建筑形制、装饰艺术风格及文化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2、研究背景:据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截至2010 年11 月1 日零时,宁夏全区总人口为6301350 人,少数民族人口占35.42%,其中回族人口为2190979 人,占总人口的34.77%,在少数民族中位居第三,仅次于壮族和满族。
依据《圣训》:“谁为真主建造了清真寺,真主就为他在天堂里建造同样的一座建筑物。
” 因此,清真寺建筑在回族居住区比比皆是。
据 2008 年相关部门统计,宁夏境内有清真寺 3698 座,其中银川市 150 座、灵武市 202 座、贺兰县 66 座、永宁县 54 座、吴忠市1049 座、石嘴山市141 座、固原市1181 座、中卫市855 座(数据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宗教局于2011 年8 月提供)。
3、研究范围: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回族分布经历了唐宋时期的“番坊”、元代“回回遍天下”、到明代“大分散、小集中”居住格局定型的历史过程。
“大分散”主要表现在,回回聚居区遍布黄河上下游、大江南北以及云贵高原;而“小集中”则主要表现在,居农村者自成村落,居城镇者则集中于一隅或自成街巷。
这一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全国 98%的县级行政区域内都居住和生活着一定数量的回族人口,回族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
”有人聚居地方就有建筑,而有穆斯林居住的地方就有伊斯兰教建筑存在。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根据“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宁夏清真寺主要分布在回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同心、西吉、海原、泾原、固原、吴忠、灵武、银川等地。
4、研究方法: 以查阅并参考现有的研究成果,如书籍、期刊、硕士和博士论文,以及清真寺碑文等。
主要田野考察的方法,通过反复调研、拍摄和访谈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再进行归类和分析,最后提出对宁夏回族清真寺建筑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新思路。
二、宁夏回族清真寺建筑背景分析1、宁夏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宁夏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一般在200 至400毫米。
平均气温5-10℃。
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170天左右,是全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特别适宜农作物及瓜果生长。
2、宁夏回族的历史人文环境:在中国自然区规划中,宁夏位于祖国西北部,黄河中上游,南部与陕西省接壤,北部与内蒙古大草原相连,如同无数条无形的血脉,将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有机的衔接起来,给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最为适宜的环境。
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在这里繁衍生息,使宁夏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形式既具有多元性特点,又有边缘性特点。
3、宁夏回族的教派与门宦:中国的伊斯兰教分成四大教派、四大门宦。
四大教派分别是格迪目、伊赫瓦尼、西道堂、赛莱菲耶;四大门宦分别是哲赫忍耶、虎夫耶、嘎德林耶、库布林耶。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主要分布的教派与门宦是格迪目、伊赫瓦尼、哲合林耶、虎夫耶,其他如嘎德林耶、赛莱菲耶也有少量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西吉、海原、固原、青铜峡、灵武、吴忠、银川等地。
三、宁夏回族清真寺建筑概况1、宁夏回族清真寺建筑综述:在宁夏当地,回族礼拜寺称为“清真寺”,其建筑的风格、造型、空间布局等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建筑特征。
由于宁夏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形成了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回族清真寺建筑类型,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当地汉族文化和回族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2、宁夏回族清真寺建筑选址及朝向: 清真寺的选址,非常注意与道路的关系。
清真寺一般都位于城镇、村落或居住区的主要道路附近,或紧邻主干道而建,这主要是为了方便信教群众的礼拜。
在礼拜时,教民都是坐东向西,即面向圣地麦加天房(又称克尔白)的方向。
在清真寺内部,天房所在方向以一堵横墙表示,在墙中央的位置上凿有凹壁即圣龛(又称米哈拉布),代表天房所在的方向。
由于麦加位于北回归线的南侧,而中国位于北回归线的北侧,因此礼拜方向大致向西。
在宁夏,教民在礼拜时一般都是笼统的方位概念,大致向西即可。
在“米哈拉布”的左侧,设置有“宣讲台”(又称敏拜尔、宣谕台),踏步一般为二至五级不等。
银川新城清真寺圣龛3、宁夏回族清真寺建筑的多功能性: 清真寺在建造之初,它仅仅是为教民提供宗教活动和礼拜的场所。
随着伊斯兰教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穆斯林生活质量和精神需求的逐步提高,建筑的功能性也更加丰富,清真寺也逐渐成为穆斯林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
明代以来,国内的清真寺开始增设讲经堂,清真寺便肩负有宗教教育的职能。
在聚礼日和会礼日,清真寺就成了阿訇、宗教职业者讲经宣教的讲坛。
同时,清真寺是为当地穆斯林群众举行婚礼、纪念亡故会场,也是阿訇、伊玛目等宗教人员处理邻里纠纷的场所。
历史上,清真寺又是穆斯林奋勇抗战的坚实堡垒。
我国最早的回族人民自治红色政权,建立地就在享誉内外的宁夏同心清真大寺;1936 年,中国工农红军西征期间,同心清真大寺又成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的会场;1996 年同心清真大寺被国家教委命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 年被确立为全国百个红色景区之一、2006 年被国家民委命为全国首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这些都被传为佳话,广为流传。
4、宁夏回族清真寺建筑类型: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从类型上分析,宁夏回族清真寺建筑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主,也是中国特有的建筑形制;二是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真寺,以钢筋混泥土框架为主;三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阿拉伯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清真寺:(1)中国传统式清真寺: 中国传统风格的清真寺建筑,其格局以四合院为主,整体布局呈中轴线并依次设置若干进院落,院落之间形成一组完整的布局,每一进院落都有它独具的功能和艺术特色,共同表达着同一个主题。
这类风格的建筑,院落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使整个清真寺显得深邃而又庄严;运用重叠的艺术手法,增强了主体建筑雄伟的气势;而在注重整体艺术的同时又不忽视细节的标新立异。
如同心清真大寺、纳家户清真寺、灵武怀恩清真寺、同心下流水乡洪岗子清真寺、银川清真中寺、同心韦州清真大寺、同心王团南大寺、平罗宝丰清真寺、吴忠北大寺和西吉北大寺等,都是这类建筑的典型代表。
(2)阿拉伯式清真寺: 阿拉伯式清真寺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礼拜大殿的顶部建有一组浑厚饱满的穹顶,以绿色为主,也有黄色、白色等。
一般是中间为一个巨大的穹顶,四角设置四个较小的穹顶,顶上有不锈钢球和一轮弯月;梁柱之间普遍使用拱券结构,拱券多式多样且富有装饰性,装饰题材以几何形纹、植物花纹、阿拉伯文字为主。
礼拜大殿外立面多以白色进行粉饰,装饰简洁、考究,显得淡雅、素洁;这类风格的清真寺建筑在宁夏回族聚居区比较多见。
比较著名的有银川南关清真大寺、中华回乡文化园清真寺(、吴忠古城清真大寺、同心北大寺、海原清真大寺、石嘴山清真大寺、西吉北大寺、吴忠东大寺等。
银川南关清真大寺中华回乡文化园清真寺银川市通贵清真大寺银川北关清真大寺(3)中阿式清真寺: 中阿式清真寺建筑的特点,主要是融合了中国传统式清真寺和阿拉伯式清真寺建筑风格于一体,在突出宗教氛围的同时,又注重经济实用的中小清真寺。
这类清真寺在宁夏回族聚居区比较多见,如银川新城清真寺大寺、银川西关清真寺、吴忠何家巷道清真大寺、同心阿印科清真大寺、同心韦州西坟清真寺、灵武台子清真大寺、吴忠清真南大寺、吴忠清真中寺、吴忠何家巷清真大寺、青铜峡小坝清真寺、固原三营清真大寺、泾源城关大寺、海原县南关清真中寺等。
银川新城清真寺银川西关清真大寺银川通北清真大寺5、宁夏回族清真寺建筑形制: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中最重要的建筑类型,一般由照壁、大门、大殿内的米哈拉布和敏拜尔、邦克楼、望月楼、沐浴室、传播宗教教义和学问的讲经堂等附属建筑和建筑小品构成。
(1)照壁: 照壁是清真寺建筑组群的构成之一,有设在院内和院外两种。
设在院内的称为内照壁,设置在距离大门不远的正前方,一进大门便是高大的照壁。
设在院外的称为外照壁,距离大门较远,与大门之间形成一个小型广场,可供人们休闲纳凉或举办小型活动、更便于输送人流和车辆。
照壁的形状有“一字形”和“八字形”等形式,由砖石砌筑而成,由壁座、壁身和壁顶三部分组成。
基座通常是用砖石砌筑而成;壁身通常用砖砌筑,也有用混泥土砌芯、再用砖包砌而成。
装饰内容多采用植物纹饰和经文纹饰,以单独纹样、角隅纹样和二方连续纹样等手法呈现。
纳家户清真寺照壁(2)大门: 宁夏回族清真寺建筑的大门造型独特,个性鲜明,有的与阿拉伯风格的绿色大穹顶相结合、有的与邦克楼相结合,有的与望月楼相结合等等,屋顶形式以歇山顶和攒尖顶为主。
如纳家户清真寺的大门就是和邦克楼与望月楼结合而成,显得庄重、大气;同心清真大寺的二门则是与邦克楼相结合,立面刻有非常精美的砖雕,整个门楼显得纯朴、威严;还有灵武台子清真大寺、同心县下马关镇南关清真寺、银川南关清真大寺等的大门也都各有自己的特点,每每都能给人以庄重又不失灵动、雄健而不失雅致的感觉。
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九脊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攒尖顶:即攒尖式屋顶,宋朝时称撮尖或斗尖,清朝时称攒尖,是中国,日本,朝鲜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银川市通贵清真大寺银川市南关清真大寺四、宁夏回族清真寺建筑艺术传承与保护方法探讨1、宁夏回族清真寺建筑艺术保护(1)建筑功能的延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回族传统的居住方式受到冲击,清真寺成了维系回族社区文化的物质载体,清真寺的公益性以及社会与个人中介地位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发挥自我管理、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使清真寺在回族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