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井间电磁成像测井技术

井间电磁成像测井技术

1993年11月
5.0
10.0
15.0
RESISTIVITY (ohm-m)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0.0 10.0 20.0 30.0 40.0 50.0
1994年4月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0.0 10.0 20.0 30.0 40.0 50.0
P. 28
Duri油田井间地震测井资料, 随着蒸汽的注入,注入
区内地震波速下降, 发射层出现明显下拉现象
2021年4月14日5
P. 29
油藏监测是热采管理的关键 ,一般要求是大约5口注入井
网就有1口观察井 .主要是通过测井资料建立温度、含油
2021年4月14日5 饱和度和蒸汽分布的三维模型
P. 30
上Pertama层与下Pertama层蒸汽驱波及范围视图 ,高采收
率主要取决对蒸汽驱替的垂向和区域波及范围的了解
2021年4月14日5
P. 31
2021年4月14日5 Faja油田参数井的测井资料解释图
P. 32
蒸汽辅助重油泄油概念
2021年4月14日5
P. 33
5、三次大型的井间电磁成像试验
2021年4月14日5
P. 4
1、主要的技术目标
• 是实现井间电阻率的直接测量,提供井间电阻率的二 维乃至三维图象,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一种有效实 用的技术手段
——研究井间油藏的构造形态、储层展布情况
——描述油气富集区及井间的流体分布
——监测油田开发动态,指示水驱、蒸汽驱和聚合物 驱的波及前沿和方向,分析井间剩余油分布
胜利油田与美国EMI公司开展井间电磁成像测井
2021年4月技14术日5应用方法的合作研究工作
P. 13
合作研究内容
• 由EMI提供试验样机,开展下列两个方面的大型现场 试验,目的是验证仪器性能,为仪器定型提供重要依 据
• 试验是选择在难度较大的条件下进行:一是地层为典 型的低电阻率剖面,地层背景电阻率仅为 1.5~2Ω.m; 二是进行了穿透一层和二层金属套管的系统试验
• XBH2000测量系统由
井下大功率谐振式发
发 射
接 收
射器、高灵敏度反馈


式三分量接收器和地
面采集工作站等组成
2021年4月14日5
P. 18
XBH2000型井间电磁测量系统的技术指标
• 发射器
最高功率:4000Am2 发射频率:1,5,10,24,
45,90,190,370,759, 1848Hz 长度:27ft(8.22m) 外径:3.5in(89mm) 重量:180kg 耐温:125℃~150℃
P. 9
EM成像分辨率
如何提高电磁法的分辨率,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根据EM技术前期的研究成果,初步得到如下的经 验法则:垂直分辨率为井间距的1/10~1/20,而水平 分辨率是1/5~1/10的井间距。但随着目前仪器性能 的改善,将使分辨率有较大提高。 影响分辨率的因素主要为频率 ,此外还有:空间采
2021年4月14日5
P. 34
三次大型的 井间电磁成像试验
• 1998年11月和1999年6、7月间,分别在胜利油 区的孤岛、埕东油田的三对井中,成功地进行 了三次EM大型工业性试验
• 试验是在很大难度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是地层 为典型的低电阻率剖面,地层背景电阻率仅为 1.5~2Ω.m;二是进行了穿透一层和二层金属套 管的系统试验
的分布。由于接收器的响应是二维子午面上电阻率泛函,如果把
子午面“离散化”,即把子午面分为许多方格(称为像素pixel)
,并假定每个像素的电阻率各为一固定值,响应则为各个像素
数值的多元函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函数,只有当各像
素的电阻率都相等时,其响应方程才趋于方程(1)。测量过程
中,以一定的深度间隔固定接收器的位置,发射器以连续测量的
• 通过现场的大量实测数据,为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的 研究、成像软件的开发,提供系统可靠的依据
2021年4月14日5
P. 14
4、井间电磁成像测井技术 前期研究工作回顾
电阻率对孔隙度、饱和度变化反映灵敏
Resistivity (ohm-m)
Velocity (m/s)
100
10 5
Resistivity (ohm-m)
在蒸汽驱观察井采用SENSA光纤分布式温度传感器(DTS) (这
种光纤设备既充当传感器又充当数据传输系统) ,进行温度监
2021测年4,1月51个4日月5 以后,系统检测出顶部砂岩层发生蒸汽突破
P. 26
2021年4月14K日e5 rn River油田观察井井间电磁波测井 P. 27
2021年4月1T4日054与T05观察井井间电磁测井成像图
2
• 为保证对地层的分辨能力: P≥2
• 同时为保证BZ高于接收器灵敏度:BZ≥10-9 nT
2021•年4式月1中4日P5为传播系数 ; δ为趋肤深度
P. 8
成像原理
井间EM成像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反演,提供地层二维乃至三维
的电阻率图像。成像处理是在假定地层基本满足轴对称的条件
下进行的,这时可把地层电阻率的空间分布简化为二维子午面上
2021年4月14日5
P. 7
2、方法简介
• 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置于邻近的两口井中,发射器采用磁 偶极子源,工作频率10Hz——10kHz,接收器接收由发射 器激发并经地层传播的电磁波,反演后获得井间地层电阻 率的分布图象
Bz
M 4R3
ePiP (1
P
iP
2iP2 )
P R 1 R , 2
井间电磁成像 测井技术的应用研究
进一步 提高测井技术的 横向探测能力
2021年4月14日5
P. 2
• 精细分析“井”及其周围地层的地质特性 测井技术的固有优势
• 横向探测能力不足
测井技术的传统弱势
这两方面的特点就规定了测井技术发展的两个基
本方向
2021年4月14日5
P. 3
技术目标
• 井间电磁成像测井是当代地球物理应用技术发展的重 要前沿,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重大研究课题
Lost Hills油田注采井位图
井间电磁测量井 35E
035 5035
35W
4034
N 25 m
注蒸汽生产井 玻璃钢监测井 金属套管观察井
各井的感应测井曲线
蒸汽驱时间推移 井间电磁成像监测
20.0 40.0
60.0 Depth (m) 80.0
100.0 120.0 140.0
0.0 10.0 20.0 30.0 40.0 50.0 Location (m)
标准测井电缆
接收器
2021年4月14日5
P. 12
3、应用方法的合作研究
• 从90年代起,以EMI公司为中心的一批科学家, 开展了井间电磁成像系统的研究,基本完成了基 础理论、数值模拟和可行性研究的大部分工作, 设计的仪器在模拟试验和现场小尺度试验方面见 到良好的效果
• 在CNPC和SINOPEC的支持下,从1997年开始,
提高油田滚动勘探和开发调整中钻探高效井的成功率
优化开发方案和提高最终采收率
2021年4月14日5
P. 5
• 这项技术一旦达到成熟,将引发油藏研究的革命性变化 实现直接测量井间地质特性
进一步解决油藏研究中“井孔”与“井间”信息的不平衡问题
进一步改变单纯以“井”为“分析窗口”,推演和预测井间 油藏属性的方法
中9-409、中10-更409井井位图
2021年4月14日5
P. 36
2021年4月14日5
P. 37
裸眼井—裸眼井测量结果
10-2
181
10-3 109
10-4
37 10-5
10-6
-35
1075 1125 1175 1225 1275 1325 1075 1125 1175 1225 1275 1325
从而大大提高油藏研究的精度和有效性 • 是提高测井横向探测能力的重大突破
把测井发现油气藏和描述油气藏特性的能力,提高到 一个新的高度
2021年4月14日5
P. 6
• 由于具有重大的技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美国能源部把井间电磁成像,特别是金 属套管井间电磁成像技术,列为“面向 21世纪的石油科技战略发展规划”的重 点技术研究项目
• 接收器
灵敏度:10-9 nT 误差:幅度<1%
相位<1° 长度:27ft( 8.22m ) 外径:3.5in(89mm) 重量:120kg 耐温:150℃
适用井深<3000m 适用井间距
裸眼或非金属套管井≤500m 仅有一层金属套管井≤200m
2021年4月14日5
P. 19
美加州Lost Hills油田:提高采收率实例
发射器位置(m)
发射器位置(m)
测量井段1075~1325m,频率370Hz,采集28条剖面
2021年4月14日5
P. 38
Rx=1090米 两次测量相 隔近24小时 最大值处幅 度相对误差 约0.17%, 相位差0.8O
2021年4月14日5
测量重复性检验
裸眼井—裸眼井,370Hz
P. 39
Rx=1075米
1054.1
160
100
40
1147.5
1240.9
-20 1334.3 1075.0
发射器位置 (m)
1994年9月
井间电阻率变化
调整注汽方案后,96年初结果(与94年9月比较)
DRL35S
5035
DRL35N
2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