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基层党建创新候选案例简介

深圳基层党建创新候选案例简介

深圳基层党建创新候选案例简介“交叉任职”是指:设董事会企业的董事长和未设董事会企业的总经理是中共党员且具备条件的,应当兼任党委书记;企业党委领导成员一般由企业董事会和经营班子成员兼任;专职党委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进入董事会,并作为工会主席的候选人。

目前,市国资委党委系统20户直管企业中党委书记均兼任董事长,总经理均兼任党委副书记,并设立了专职党委副书记,从体制上保证了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政治核心地位。

创新意义: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从组织结构上解决了党组织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明确了企业党组织的定位,保证了高效、快捷地把企业党组织的决定、意图贯彻在日常的经营生产活动中,保证了党组织在企业中能较好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12案例名称:在全国率先实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2005年起,深圳市稳步推进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把党委直接提名和委任变为在党组织领导下,通过党员个人推荐、党员群众联名推荐、党组织推荐这三种方式产生候选人然后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党组织委员和书记、副书记。

2005年起在“两新”党组织开展试点;2008年在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推行公推直选,全市630个社区中有584个通过公推直选方式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2009年在市直机关全面铺开,当年在任期届满的38家机关党委班子全部以公推直选方式完成换届。

通过在试点单位开展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大大提升了党内选举的竞争性,取得了明显实效。

2010年3月市委印发了《深圳市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暂行办法》,在全市各类单位基层党组织全面推行。

创新意义: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在各种类型基层党组织实行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有效实践行使,落实了党员的主体地位,维护了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和新班子的责任感、使命感。

公推直选先在“两新”、社区等党组织开展试点,逐步在其他各领域推开,实现从体制外到体制内的突破,为党建工作制度创新探索了稳步积极的步骤,得到了中组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

13案例名称: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员管理服务中心2006年开始,我市在全市开展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使之成为组织活动策划、党员教育培训、党员志愿服务、流动党员管理、党员谈心谈话、党内互帮互助的重要阵地,目前全市建成各级各类党员(党群)服务中心568个。

各级党员(党群)服务中心共设置8大类(党的知识教育、电化教育、专项教育、培训与交流、党员志愿者服务、主题活动、党员俱乐部、关爱党员)服务项目,推行“菜单式”特色服务,实行“开放式”组织生活,倡导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打破支部界限,自由组合在党员服务中心开展活动,有效增强了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

创新意义:三级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的建立,实现了各级全面覆盖,方便党员群众开展服务和活动,建设全市广大党员共同的“家”;实现了“开放式”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党组织开展活动项目多样化、培训自主化、关爱党员人性化;发挥党员服务网络覆盖面广、开放性强的优势,改变了“两新”组织党员管理难、服务难的局面。

14案例名称:建立双向人才培养机制为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引导能力,从2006年起,深圳市着力推进“双培养”工程,通过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更好地促进社区和谐与企业发展。

宝安区建立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双向”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有能力的优秀党员通过推荐、民主选举等方式,成为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将社会组织中的活跃分子和社会中有影响力的群众发展培养入党,吸收优秀的群众领袖加入党组织,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龙岗区把“双培养”活动与“两新”组织党建相结合,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互促互进。

罗湖区将“双培养”推向社区,鼓励党员竞选居委会、业委会委员,注重把不是党员的居委会、业委会委员培养成党员,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创新意义:建立双向人才培养机制延伸了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域和成效,探索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的新渠道;加强了党对各类社会组织的领导,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建设增强了动力。

15案例名称: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总部建立党组织沃尔玛是全球零售业的巨头,世界500强企业,从1996年开始进入中国,总部设在深圳。

2006年,罗湖区通过攻坚克难,强力推进以沃尔玛为代表的知名外资企业党建工作。

9月20日,罗湖区成立了省内沃尔玛超市中的第一家基层党组织——沃尔玛中山分店党支部。

同年12月15日,又在沃尔玛总部建立了党组织——中共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部党支部。

党支部从企业文化入手,制定了一系列“以员工为本,以党员带动员工”的计划,与工会等群团组织大力开展“五个一”等活动,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赢得了企业管理层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了企业和党组织双赢共促的局面。

创新意义:沃尔玛党组织的建立,实现了在外资投资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突破,对于促进外资企业党建工作具有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党支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形成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共赢”局面。

16案例名称:“一核多元”社区党建模式2006年,南山区在招商街道花果山社区成立全市第一个社区综合党委,将属地退休党员、两新组织党员纳入社区管理,整合社区党建资源,逐步实现社区党组织的优化升级。

在此基础上,借2008年社区换届契机,招商街道正式提出建立“一核多元”社区党建模式。

“一核”即社区党组织,“多元”即社区各种社会组织、利益主体,如民营经济组织、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各种民间组织、协会、自治组织等。

“一核多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将社区各种社会组织、利益主体纳入管理和服务的范围,整合资源,配套建立健全组织、制度、活动、评价和保障“五大建设体系”,在引领基层民主、推进社区自治、维护群众权益和关心民计民生等方面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2010年9月,招商街道“一核多元”党建模式在全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现场会上推广。

创新意义:“一核多元”的模式,探索了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建设的新的组织模式,在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基层建工作机制创新、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和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社区资源得到有机整合,社区综合党委核心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效提高了公共管理科学化水平,形成了完善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三是为全市推行区域化党建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现实路径,真正实现了社区“多元共驻共治共享”的和谐局面。

17案例名称:党群工作标准化管理深圳能源集团党委从2006年开始,参照国际先进管理体系,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结合企业党群工作实际,按照“标准流程、标准方法、标准语言和标准模版”的制度体系建设要求,制订了覆盖党群主要工作的标准程序。

党群工作标准化管理重点关注核心业务流程和关键业务活动,以“符合规范、易于执行”的准则,汇集各基层党组织的意见建议,为各项主要工作建立了“标准程序”,作为指导党务工作规范运行的标准文本。

业务指导书重点关注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涵盖了党组织管理、党委会议事规则、党员教育管理和主题党日活动等各个方面。

创新意义:党群工作标准化管理,一是以党群组织的管理、服务、协调三大职能为主线,形成流程清晰、权责分明、运转高效的党群工作制度体系;二是分别从政治素养、工作业绩等六个方面共26个要点和从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中的16个方面共45个要点建立了党员先进性和党组织绩效考核工作程序,取得了良好成效,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均衡发展;三是建立星级“党员先锋岗”管理体系,创造性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18案例名称:“同乡村”党建模式同乡村人口和社会管理是基层管理、促进和谐的重要内容和工作难点。

罗湖区千人以上的同乡村有20多个,人口约20万。

为破解“同乡村”管理难题,2007年初该区以“党员带群众,同乡管同乡”基本思路,开展“同乡村”党建工作。

4月19日,成立了第一个同乡村党支部--黄贝辖区四川达州流动党员支部,开创了同乡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外来劳务工群体和特区和谐相处的新局面。

目前,深圳市已建立“同乡村”党支部15个,管理党员500多人,覆盖流动人口十多万人。

通过在“同乡村”建立党支部,初步探索出党组织以参与社区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积极引导老乡参与社区治安、计生、城管、调解、维稳、应急等各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的繁荣稳定。

创新意义:“同乡村”的模式,一是有别于传统的归口管理、行业管理、单位管理等管理模式,探索了一条党组织设置的新模式;二是落实中组部流动党员流入地、流出地双管要求的有效形式;三是有效破解了流动人口管理难题,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

19案例名称:和谐社区建设“十百千万”行动2007年初,南山区委区政府在全区部署开展共建和谐社区“十百千万”行动。

“十”即大力推广、扶持十类社区组织典型;“百”即组织上百名党员、公职人员竞选居委会、业委会委员、主任;“千”即组织上千名党员、公职人员竞选小区楼栋长;“万”即以党员为主体新发展上万名社区义工。

其核心是让党员、国家公职人员在居住地社区“亮身份、起作用、树形象”,让他们站到矛盾最突出、工作最难开展的地方,代表民意、服务社区、引领社会,整合社会资源齐心协力投入到和谐社区共建工作中去。

截至2011年6月,全区已有13665名党员、公职人员到社区登记,有8300多名党员加入到社区义工组织或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全区1546名业委会委员中,党员、公职人员占49.5%;647名居委会委员中,党员、公职人员占68%;4453名楼栋长中,党员、公职人员占60.5%。

创新意义:一是积极推动党员在社区亮身份,是解决党员在8小时以外回到社区“无形化”问题的有效办法;二是实现多元共建,壮大了基层基础工作资源和力量;三是有效优化自治组织结构,促进居民民主自治;四是通过鼓励党员、公职人员担任楼栋长,使党员成为楼栋这个社区最小的单元和谐稳定的促进力量。

20案例名称:党群共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赐昱模式”龙岗区赐昱公司是一家有16000多名员工的劳动密集型台资企业,公司党支部以深化党群共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抓手,凝聚党群组织、企业、员工和社会各方合力,形成了以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核心的“赐昱模式”。

一是健全党群组织,凝聚党员群众,建成5000平米的党群活动中心,充分发挥团结凝聚党员和职工群众的作用;二是实行“双培双推”双向培养机制。

坚持“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人才发展成党员”,目前已有4名高管、10名中层领导干部由党员担任,新发展的6名党员全部是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三是推动企业发展,服务员工生活,组织员工开展“建言献策”活动,节约成本240余万元,实现社康中心、图书馆、生育文化中心和教育机构进企业;四是建立党员“四员”队伍,要求党员履行政策宣传员、问题隐患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和利益诉求代理员“四员”职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