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美女”称呼语的语用解读

浅谈对“美女”称呼语的语用解读

浅谈对“美女”称呼语的语用解读论文关键词:“美女”称呼语语用分析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礼貌原则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变化,日常言语交际中“美女”“帅哥”等称呼语流行起来。

文章以汉语中的流行称呼语“美女”为对象,重点从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和礼貌原则等语用学视度,解读流行称呼语,旨在指出:流行称呼语在互动性人际交往中,具有很强、很丰富的动态语境特征与鲜明的时代特征;流行称呼语在使用过程中如何以言行事以及如何进免语用失误。

“美女”作为一个流行称呼语由网络用语“美眉”一词衍化而来,“美眉”是内地将港台式的普通话“妹妹‟,一词音译而来的语词。

“美眉”的字面含义是指(女人)美丽的眉毛。

“眉”亦可意指美女,如文献中记载唐明皇命宫廷画工绘制了一幅叫《十眉图》的画,画的是十个美女。

所以后来人们用“美眉”泛称年轻貌美的女性。

“美女”逐渐演变成一般的书面用语。

尤其是在新闻媒体的用语中如:“央视对话节目的美女主持人沈冰,作为有着亿万观众的《你好,世界杯》节目的美眉主持,与老牌体育主持人刘建宏搭档,……”(《济南时报》2002年6月21日);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在今年的元宵猜灯谜节目上,对即将登台参与节目的四位年轻女性说:“四位美女,请上台!”近年来“美女”一词更被广泛地用作口头称呼语。

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解读此称呼语。

1 言语行为理论与“美女”称呼语言语行为理论主要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兰素·奥斯汀(John Langshaw Austin,1962)和美国语言哲学家约翰·J.塞尔(John J·Searle , 1969 )提出来的。

奥斯汀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说话和表达一种思想,而是通过说话来实现某种目的—以言行事。

他把这种通过话语实施的言语行为分成三种:(1)以言指事行为,即用正确的语法说出有意义的话语的行为;(2)以言行事行为,即说话人在说出某些话语时所具有的言外之意的行为;(3)以言成事行为,即听话人在某些言语行为实施之后所受到影响后的行为。

在这三类言语行为中,“以言行事行为”是言语行为理论最为关注的方面。

对它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说话人是如何通过“字面意义”表达“言外之意”,或听话人又是如何从说话人的“字面意义”中推导出“言外之意”。

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当说话人出于某种意图不愿直接使用施为话语时,他就会采用间接的言语手段来实现某种言语行为。

1. 1言语行为理论在“美女”称呼语使用过程中的体现招呼语的语义信息、理性意义近似于零,也就是说,招呼语只具备酬应功能(孟建安,1995 )但笔者认为,“美女”招呼语的功能并非仅此而已。

与其他传统汉语招呼语相比,“美女”招呼语的最大语用特点是具有突出的赞美倾向。

在很多消费场合,它还具有鲜明的鼓动意图—推销产品。

1. 2“美女”称呼语使用中的直接言语行为,以言行事直接表达主题—赞美交际对象通过赞美交际对象达到自己的交际意图。

我们在商场收集到这样一则材料,一位男士用了很多方式劝说其老婆为他添置一台笔记本电脑,均未成功。

最后他说:“美女老婆(“美女”的一种变体形式),有了它,即使我在外地,也可以欣赏到你的美丽啦!买下吧!”此时,他老婆笑着点头同意。

这或许是这位男士虚拟的说服情景,但足以说明“美女”称呼语具有赞美功能和附加价值观。

1.3“美女”称呼语使用中的间接言语行为人类的任何言语活动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显性或隐性的交际目的(刘戈,2000)。

从我们在商场、化妆品卖场、美容院等场合收集的材料中发现:年轻的女性顾客常被称呼为“美女”,常能听到类似于这样带鼓动消费者购买的话,“美女,我们这产品就是为你这样有气质的美女设计的,享受这产品后你会更靓……。

”买卖交易往往顺利完成。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则公共告示,“是MM(“美眉”之的谐音,意指“美女”)就不会让卫生纸堵塞这个坏的抽水马桶,谢谢!”(该告示语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的一办公楼的女卫生间里)这个马桶当然不会堵,因为每位女性都想做“美女”。

2.关联理论与“美女”招呼语20世纪80年代中期,Sperber和Wilson联合提出了具有重大解释意义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

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 ostensive一inferential process)。

就交际者而言,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交际者通过对交际对象认知状态的假设明白无误地表达出交际意图,明示是交际者的行为,推理是交际对象的行为,就交际对象而言,交际是一种推理过程,交际对象要根据交际者提供的信息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出交际者的交际意图。

2. 1关联理论在“美女”称呼语使用过程中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言语交际行为和现象都可以通过关联理论来加以分析和解释。

“美女”称呼语的使用是其中的一种。

作为交际者(即“美女”的称呼者)在称呼交际对象为“美女”时,要正确地预设交际对象(即“美女”的被称者)的认知状态。

过高估计了对方的知识背景,则可能由于双方的知识层次与结构的不同而无法产生预期语境效果,甚至使得交际对象体会不出言语信息的关联性而感到莫名其妙,导致交际失败。

2. 2有关“美女”称呼语使用的背景知识“美女”称呼语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传统的礼貌称呼语是一种挑战,因为笔者认为一方面该称呼语“有一种中和传统礼貌原则和西方原则的趋势”。

闭传统中国女性面对西方人“Y ou‟ re so beautiful/Y ou have a lot of sex appeal"的赞美时,常会不好意思地回应,"No, no, Don‟ t speakthat.”在我们的调查中,被称呼为“美女”的女性,一般会默认“我是美女”,而不会回应“我哪有那么美”;另一方面,该称呼语也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和人类追求自我完美的精神,而人们的这种自我意识的追求与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是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美女”称呼语的使用者常为城镇居民中的中青年,偶有追求时尚的老年人使用。

而“美女”的被称呼者通常是容貌端庄的中青年女性,也偶尔对赶得上潮流的高龄女性使用(当然在农村偶尔也听得到这样的称呼语)。

另外,我们注意到,对追求时尚的大龄女性,不能称呼“老美女”,因为女性忌讳别人认为她们老,应称呼她们“大美女”(“美女”的一种变体形式)。

这是使用“美女”称呼语的重要的背景知识。

2. 3“美女”称呼语的语用失误“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这样性质的错误被称作为语用失误。

”(钱冠连,2002)对一般农村女性称呼“美女”,会让她们感到莫名其妙(由于r电子传媒工具等的影响,不排除有些农村女性能接受该称呼语)。

若对容貌方面有某种生理缺陷的女性称呼“美女”,很可能会让她们感到受了讥讽。

这是没有正确地预设交际对象的认知状态或没有结合具体语境而造成的。

在长沙我们收集到这样一则材料:A(中年女教师):“李美女(“美女”的一种变体形式),还没吃早餐?”李(A的同事,二十多岁):“没呢。

”B(校长,五十多岁):“你为什么称她…美女‟?”A(先惊讶然后笑着说):“因为她就是美女!”B(恍然大悟的样子):“那你也是美女咯!”A(很开心):“谢谢!”校长B因不具备“美女”称呼语的有关背景知识而提出了让A感到惊讶的问题:“你为什么称她…美女‟?”这样的问句几乎让谈话无法进行下去或产生语用失误(使李感到尴尬),而认知语境是动态的,A的回答“因为她就是美女!”给B提供了新的信息(即容貌端庄像李那样的女性可称呼“美女”)从而改变了B的认知语境,后来B对A的称呼足以证明这一点。

3.礼貌原则与“美女”称呼语在语言使用中,礼貌原则可以用来说明很多现象,它具有广泛的描写能力。

礼貌原则是语言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 Leech,1983 ) ,利奇(Leech,1983)在莱可夫等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礼貌模式,它包括这些原准则:得体准则(Tact Maxim ),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 ),谦逊准则(ModestyMaxim ),一致准则( Agreement Maxim)以及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

3. 1礼貌原则在“美女”称呼语使用过程中的体现笔者认为利奇(Leech)的六条礼貌原则的核心是卑己尊人,这一点类似于中国传统礼貌原则的“因为把对方捧得越高,就可能会意味着越降低自己所处的地位”,这就是所谓的“自卑而尊人,贬己尊人的问题”(曲卫国等,1999a) 。

这些礼貌原则在英语女性称呼语和“美女”称呼语使用中有很好的体现。

以下这些英语中的女性称呼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交际对象的赞誉和尊重,尤其符合利奇提出的赞誉准则:减少表达对他人贬损的表达。

in casual ways: blondie, cutie. gorgeous, princess,queenie, duches s…in formal ways: Dutchess, Madame, Princess, Mrs, Ms无论从“美女”二字的字面含义,还是从其实际使用的过程来看,“美女”称呼语均能反映出这种“自卑而尊人”的礼貌策略,从我们收集到这方面的材料可稍作说明。

在笔者所在的研究生大楼里曾贴有这样的通知:想参加湘推三医院推出的免费视力测试的美女帅哥,请到学管处登记。

学管处2005. 12. 19湘雅三医院推出的这次活动旨在推广其新引进的美国某种治疗近视的仪器。

通知中的“美女帅哥”若改成“近视患者”,很可能会让患有近视的同学觉得有损他们的形象、引起他们的反感而不去测试,并有违医院的原始目的和“人文关怀”(当然医院的原始目的并不一定含有人文关怀)。

而我们在株洲市金融大厦里的建设银行柜台前收集的一则材料更能体现这种礼貌策略效果:一位青年女性客户对柜台内的某工作人员说:“美女,能递张存款单给我吗?”那位工作人员,当时这正忙于数钞,既没有拒绝客户的要求也没马上递单子给这位客户,她的一同事见状便说:“人家都叫你…美女‟了,快点啦!”这位同事的意思是,称呼交际对象为“美女”是尊重对方,交际对象受益后应以实际行动(即马上递给客户存款单)来回报交际者(即青年客户)。

关于这一点,何自然等(2002)对利奇的各准则作了这样的规律总结:礼貌强调的是交际对方(other),即听话人和第三者,而非说话人自己( self ),多吃一点亏,从而在交际中使双方感觉受到尊重,同时反过来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

3. 2礼貌的语用悖论(pragmatic paradoxes of polite-ness) (Leech, 1983)与“美女,,称呼语的使用礼貌是面子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