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引论》01任务选择题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一、多项选择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得分:01. 一般认为,哲学所关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A认识论B形而上学C伦理学D美学2. 在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儒家哲学代表人物有:(A孔子B朱熹C孟子3. 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是:(D泰勒斯)4. 以下属于近代经验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培根C洛克D休谟5. 在古希腊哲学中,爱利亚学派的中心思想是:(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6. 发动了一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哲学家是:(A. 康德7. 在哲学史上,分析哲学诞生的标志是:(C“语言的转向”8. 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C空、假、中9. 从属于“非结果论”范畴的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有:(C圣谕论 D义务论10. 许多哲学家认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兴起的标志是:(A《后现代状况》的发表)11. 中国先秦哲学的最主要特征是“百家争鸣”。
“百家”是言其多,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2. 建立了中世纪最大、最全面的经院哲学体系的是:(B托马斯•阿奎那13. 以下属于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笛卡儿B斯宾诺莎D莱布尼茨14. 英文“being”的涵义包括:(C是D在)15. 逻辑推理的类型有:(A演绎推理 B. 归纳推理C. 数学推理16.在因果关系问题上,休谟认为:( B.因果关系是人们经验上的一种习惯)1. 康德的重要哲学著作包括:(B《纯粹理性批判》C. 《实践理性批判》D. 《判断力批判》2. 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作用表现在:(B对日常意识的反思C. 对学科前提的批判D. 对自由意识的促进3. 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是者”概念的哲学家是:(D巴门尼德4. 以下属于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B笛卡儿5. 在古希腊哲学中,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中心思想是:(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6. 在传统认识论中,最为基本的认识路线有:(B经验论C唯理论D批判论7. 以下属于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弗雷格B奎因8. 从属于“结果论”范畴的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有:(A个人主义 B功利主义1. 以下属于儒家所谓“六经”的著作有:(A诗经B易经C春秋2. 在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道家哲学代表人物有:(B老子D 庄子3. 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是:(D泰勒斯4. 近代经验论哲学的第一个代表人物是:(B 培根5. 在古希腊哲学中,元素学派的中心思想是:(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6. 以下属于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理论有:(A太极阴阳论C佛教缘起论 D五行论7. 按照教材的描述,本体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A是论 B在论C道论8. 逻辑推理主要包括以下哪几种形式?(C演绎推理D归纳推理9. 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哪几种形式?(A感知B内省C直觉10. 以下属于现代认识论的哲学派别有:(A观念论B实在论C分析哲学 D实用主义11. 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詹姆士C杜威12. 道家认识论所认可的“体道”方式是:(C心斋D坐忘13. 儒家认识论所主张的认识方法或认识途径是:(A“自诚明”B “自明诚”14. 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有:(A模仿B表现15. 艺术表达的主要形式有:(C指示D隐喻1. 以下属于古希腊哲学家的是:(C苏格拉底D柏拉图2. 哲学对科学的作用表现在:(A确立科学的理论前提B阐明科学的基本性质C捍卫科学的独立性D谋求全体科学的统一3. 我国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C商鞅D韩非4. 我国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有:(A王弼B嵇康C阮籍D郭象5. 隋唐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其中最著名的有:A法相宗B华严宗D中国禅宗6. 以下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哲学流派有:(A逻辑实证主义 B语言分析哲学7. 以下属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流派有:(C存在主义D法兰克福学派8. 在16-18世纪,有三位法国哲学家对中国哲学情有独钟、有过一定研究,他们是: ( B培尔C马勒伯朗士D伏尔泰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直接译介西方思想上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人物是:(D严复10. 传统认识论的主要形态包括:(A经验论B唯理论C批判论11. 以下属于现代认识论的哲学形态有:(C观念论D实在论12. 儒家哲学将人的认识对象归纳为:(C“自然之天” D“道德之天”13. 以下康德的哪本著作属于美学著作?(C《判断力批判》14. 以下属于哲学解释学的代表人物有:(A狄尔泰B伽达默尔C哈贝马斯15. 以下属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德里达C利奥塔D福柯1. 康德的重要哲学著作包括:(B《纯粹理性批判》C《实践理性批判》D《判断力批判》2. 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作用表现在:(B对日常意识的反思C对学科前提的批判D对自由意识的促进3. 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是者”概念的哲学家是:(D巴门尼德4. 以下属于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B笛卡儿5. 在古希腊哲学中,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中心思想是:(D. 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6. 在传统认识论中,最为基本的认识路线有:(B.经验论C唯理论D批判论7. 以下属于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弗雷格 B奎因8. 从属于“结果论”范畴的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有:(A个人主义 B功利主义9. 在中西哲学交流史上,做出奠基性的伟大贡献的人物是:(B利玛窦10. 以下属于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B笛卡儿D莱布尼茨11. 在古希腊哲学中,伊奥尼亚学派的中心思想是:(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12. 以下属于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杜威 B皮尔士C詹姆士 D.刘易斯13. 在佛教看来,认识的成立所必备的三个因素是:(A根B境D识14. 儒家认为,认识的方法和途径包括:(A “自诚明”B “自明诚”15. 以下属于两汉经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董仲舒 B.王充1. 以下属于儒家所谓“六经”的著作有:(A.诗经B.易经C.春秋2. 在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道家哲学代表人物有:(B.老子D.庄子3. 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是:(D.泰勒斯4. 近代经验论哲学的第一个代表人物是:(B.培根5. 在古希腊哲学中,元素学派的中心思想是:(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6. 以下属于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理论有:(A.太极阴阳论 C.佛教缘起论 D五行论7. 按照教材的描述,本体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A.是论B.在论C.道论8. 逻辑推理主要包括以下哪几种形式?(C.演绎推理D归纳推理9. 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哪几种形式?(A.感知B.内省C.直觉10. 以下属于现代认识论的哲学派别有:(C.分析哲学 D.实用主义11. 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詹姆士C.杜威12. 道家认识论所认可的“体道”方式是:(C.心斋D.坐忘13. 儒家认识论所主张的认识方法或认识途径是:(A.“自诚明” B.“自明诚”14. 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有:A.模仿B.表现15. 艺术表达的主要形式有:(C.指示D.隐喻自杀是道德的吗?我对此问题的观点是:自杀不是道德问题,但是受道德影响。
它本应该是个体的权利。
只是目前来说这个权利需要专家讨论。
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要明白道德是什么?我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不侵略别人,它是一种对社会每个个体的不成文约束。
目的是使社会和谐持续发展。
但是道德的范畴比较大,说某人不道德,有时候会觉得说的太概括太抽象。
我想道德是要具体的列举。
自杀的原因,方式都是需要讨论的。
自杀,是一种行为过程,而人的行为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斯金纳(我想心理学界不会有人对此人不熟悉)认为人的行为是环境的产物,就是说,人的行为全然决定于环境。
而班都拉(此人也是美国心理学领域的泰斗式人物)则发表这样的言论:社会认知理论,他的意思还要包括人本身的认知能力。
我比较认同前者。
前提:某人破产,他的心理通常会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此时恰恰又被突发事件毁容,我想他出现自杀的心理是很自然的。
这个时候,所有事情判断的标准全然要靠个体所面临的环境。
如果这个环境宣扬的道德认为:每个个体是社会的一份子,自杀则抛弃了自己的责任,这个责任包括社会,和家人,反对自杀;但是这个环境主流意识又认为:当一个人没有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会拖累社会的时候可以抛弃此个体。
此时自杀会发生,且几率很高。
那么我说如果这个人想自杀,社会就有责任。
因为这个环境下的道德是双重标准的。
自杀是否合法可以解释为:个体是否具备了结自己生命的权利。
我说--有,但是权利并不是义务,权利是这样的,它应该被解释为:你可以做可以不做;而义务是--你必须做。
权利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具备,比如选举权利,不是每个人都有,因为这个问题是每个合法公民在人生中都会遇到的一个事情,所以会立法。
但是自杀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只有极少数人会遇到这样极易诱引自杀的环境。
所以不会给你个法律,说,自杀如何如何。
尽管法律没给出答案,但自杀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取的,是个不必需的权利。
当前在中国,安乐死由于众多原因还没有通过法案。
不过每个国家都面临这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在前面提到两位心理学家呢?因为自杀牵扯到社会和当事个体。
日本武士道精神大行其道的历史阶段,武士“因愧自杀”是被社会认可的,且是必须的。
这种自杀由于过于残忍,不人道,被日本社会以外的社会认为变态。
事实上,的确如此,“鼓励‘因愧自杀’这一意识”是社会道德的畸形,是不道德的,是社会不负责的表现。
不是个体有问题,是社会有问题。
自杀是个社会问题,每个社会都会有自杀问题,但是如果社会意识比较畸形就会出现除了安乐死之外的较多非正常死亡。
从自杀可以看出社会意识的问题也可以看出社会的责任感。
2.小论文关于自杀中的道德和责任问题大学期间,身边的自杀算起来也不少,平均下来,每年至少一个了。
得了“鲁班奖”的中教也多次表现出其高度的另一面的价值。
那时候,每次都会讨论自杀问题,不过也就是说一下而已。
最近却听闻一件很牛的消息,广州某大学一男生跳楼,自己没死,把另一女生砸死了——据说更为可惜的是,此女生还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今天后续消息出台,跳楼男生彻底脱离生命危险,死不了了,下一步会追究其刑事责任,可能因为过失杀人罪要判3——7年。
这么一来,这件事情的讨论就更加热火了。
由此再联想去年北交(似乎?)的跳楼砸死人事件,真值得关注且讨论一个问题:人死,是不是可以不在乎道德和责任?首先从责任感说,我是很鄙视自杀的人的,非常非常鄙视——当然,因为战争、超级痛苦的不治之症等一些因素可以除外。
简单的说,鄙视的是那种因为外界一些问题,自己心里接受不了就去自杀的人——特别是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