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组建与互联”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文章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组建与互联”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对该课程在学习情境的设计、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其他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工作任务学习情境一体化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网络组建与互联”是计算机类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核心课程,学会网络组建与互联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
我们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岗位,针对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从而进一步整合确定了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站开发的三个行动领域。
我们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课程教学量的大小,在网络组建行动领域中设置了“网络组建与互联”“网络布线”两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网络管理行动领域中设置了“网络服务器架设”“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网络安全与防护”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网络开发行动领域中设置了“网站前台设计”“网络数据库管理”“网站后台设计”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贯穿三个行动领域中设置了“办公应用”“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以及“企业实践”“专业方向拓展”和“顶岗实习”等学习领域课程。
二、“网络组建与互联”课程建设的思路我们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行动导向为原则,根据企业网络组建的典型工作过程,按照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步骤开展课程的开发(如图所示),开展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
据此确定学习领域方案,如右表所示。
课程建设与改革内容及目标如下:(1)教学目标:形成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2)教学内容:建设工作过程系统课程;(3)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法、演讲法、案例分析法、引导文教学法为主开展教学;(4)考试方式:以过程性考核为主。
三、学习情境开发我们以网络类型为载体,设置了四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按照完整的工作步骤进行。
从网络组建的技术来说,前三个学习情境的复杂程度和难度逐渐递升,第四个学习情境是前三个的综合,整个学习情境设计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且都属同一范畴,四个学习情境所应用的技术包含了网络组建主要采用的技术,每个学习情境的工作步骤都是完整的,体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点。
(一)学习情境设计1.学习情境一:SOHO网络组建(16学时)。
(1)需求分析。
A.工作任务:组建公司内部的约20用户的办公网络,采用ADSL接入,实现对Internet网络资源的应用,以及内部网络数据传输,要求内部有线网络达到100Mbps数据传输,无线网络达到10Mbps数据传输。
B.必要知识:网络的拓扑结构、IP地址分类、双绞线传输特性、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ADSL调制解调器、ADSL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功能。
(2)计划。
A.工作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SOHO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并进行分析,讨论其优缺点和适用的环境范围,引导学生绘制拓扑图、制订规划方案,并列出设备的需求。
B.必要知识:VISIO软件的应用、设备选择。
(3)具体实施。
A.工作任务:配置ADSL路由器,并连接网络中的设备及计算机;每组完成配置与调试,在教师的指导下排除故障并测试指标。
B.必要知识:配置ADSL路由器,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的连接,双绞线线序标准及制作;主机IP地址、网关、DNS、无线接入点的配置。
(4)评价。
A.工作任务:小组对组建的网络进行展示,介绍方案特点与故障排除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师生展开讨论。
B.必要知识:表达技巧。
2.学习情境二:小型企业网络组建与互联(44学时)。
(1)需求分析。
A.工作任务:组建公司内部的约200用户以内的办公网络,专线光纤接入,实现对Internet网络资源的应用,以及内部100Mbps到桌面的网络数据传输,无线网络达到10Mbps数据传输。
B.必要知识: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分类、IP子网规划、交换机、路由器、六类双绞线。
(2)计划。
A.工作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局域网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并进行分析,讨论其优缺点和适用的环境范围,引导学生绘制拓扑图、制订规划方案和具体实施进度计划,并列出设备的需求。
B.必要知识:网络设备选择。
(3)具体实施。
A.工作任务:配置网络设备,每组模拟企业环境完成配置与调试,在教师的指导下排除故障并测试指标。
B.必要知识:二层交换机VLAN划分、链路聚合、三层交换机的配置、静态路由协议、访问控制列表、NAT地址转换。
(4)评价。
A.工作任务小组对搭建的企业网络进行展示,介绍方案特点与故障排除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师生展开讨论。
B.必要知识:表达技巧。
3.学习情境三:智能小区网络组建与互联(28学时)。
(1)需求分析。
A.工作任务:组建智能小区(多栋楼)内部的长距离分散家庭用户网络,实现对小区用户提供数据共享、信息发布、视频点播VOD及智能管理控制等,并能实现对Internet网络资源的应用。
B.必要知识:光纤的分类及传输特性。
(2)计划。
A.工作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局域网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并进行分析,讨论其优缺点和适用的环境范围,引导学生绘制拓扑图、制订规划方案,并列出设备的需求。
B.必要知识:生成树STP、网关冗余、端口认证802.1x。
(3)具体实施。
A.工作任务:配置网络设备,每组模拟网络环境完成配置与调试,在教师的指导下排除故障并测试指标。
B.必要知识:交换机生成树STP、网关冗余、端口认证802.1x配置。
(4)评价。
A.工作任务:小组对搭建的网络进行展示,介绍方案特点与故障排除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师生展开讨论。
B.必要知识:表达技巧。
4.学习情境四:校园网络组建与互联(40学时)。
(1)资讯。
A.工作任务:学生通过任务书及指导书等参考文献获取明确工作目标,了解不同实现方案。
B.必要知识:资料查阅、网络互联的原理。
(2)决策。
A.工作任务:教师提供案例,小组展开研讨,明确其优缺点,制订网络规划方案。
B.必要知识:不同网络规划方案的优缺点、团队协作共事。
(3)计划。
A.工作任务: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设计,确定工作步骤,拟定检查、评价标准。
B.必要知识:实施方案的制订、功能设计及团队协作。
(4)实施。
A.工作任务: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只有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请老师帮助。
B.必要知识:网络设备配置分析与故障判断、团队协作。
(5)检查。
A.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完成后,学生按评价标准自我检查测试。
B.必要知识:网络功能测试。
(6)评价。
A.工作任务:学生演示并介绍方案的设计及实施过程,教师对每组结果进行点评,共同讨论,提出建议。
B.必要知识:表达技巧。
(二)教学过程总体设计1.SOHO网络组建。
(1)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演讲法、案例分析法;(2)教师传授:需求分析、绘制拓扑图、选择网络设备、制订网络规划方案、配置网络设备、所有故障排除、指标测试;(3)学生自主:连接设备。
2.小型企业网络组建与互联。
(1)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演讲法、案例分析法;(2)教师传授:需求分析、选择网络设备、制订网络规划方案、配置网络设备、部分故障排除;(3)学生自主:绘制拓扑图、连接设备、部分故障排除、指标测试。
3.智能小区网络组建与互联。
(1)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演讲法、案例分析法;(2)教师传授:需求分析、配置部分网络设备、特殊故障排除;(3)学生自主:绘制拓扑图、选择网络设备、制订网络规划方案连接设备、配置部分网络设备、大部分故障排除、指标测试。
4.校园网络组建与互联。
(1)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演讲法、案例分析法;(2)教师传授:指导复杂故障排除;(3)学生自主: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四、学习情境的教学实施教师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首先根据用户需求的工作任务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制订网络规划方案,并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制订工作任务实施进度计划,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实训室的网络设备资源,在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都按照“接受工作任务、规划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这样四个环节运行,学生先观察教师的工作任务准备和演示操作,然后模仿操作、练习操作,完成“学中做”。
在每个学习情境开始学习时,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来自于企业案例库(3~5个)中的一个案例。
在学生模仿、练习之后,对学生实训小组布置相对应的工作任务。
学生根据工作任务的描述来开展学习,小组团队由组长进行任务分工,依据实训指导书互相协作,按照“接受工作任务、规划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这样四个环节,根据实训室提供的实践环境去完成工作任务,进而实现“做中学”,充分体现“教学做”于一体。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教室与实训室学习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一体化。
五、考核方式设计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任务实施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组建,其中平时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任务实施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30%。
(1)平时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占平时考核的10%,学生在完成各个学习情境过程中回答问题的表现占平时考核的30%,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表现的考核占平时考核的60%。
(2)任务实施考核:针对课程设置的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学生的自评占任务实施考核的25%,实训小组成员的互评占任务实施考核的25%,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对每名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占任务实施考核的50%。
(3)期末考核:依据职业资格鉴定及行业知名认证的内容及要求,进行笔试与上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工作任务的技术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设置完成部分工作任务的操作题。
六、总结通过以上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实施,本课程采取了基于企业网络组建的工作流程重组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通过源自企业的案例引入,学生以企业的角色去自主学习参与网络规划的组建与互联,并以此为主线,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员全程参与的开放教学系统。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案例,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网络设备模拟实战网络组建与互联,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零距离。
这样以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为载体来实施课程的宏观设计,将整个教学变成完整的网络规划的组建与互联的实战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有力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