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方政府行为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PPT 劈20)
地方政府行为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PPT 劈20)
PATH2:我的疑惑
18
先几 征乎 后百年 返分以
之后 百
第
三
性
一
种
政
种
府
补
应
贴
考
效
补 贴 方
虑
用
式
第
最
比
一
高
较
种
补
贴
隐藏的答案
地方政府没有采用自己效用函数最大的方式,所 以没有参与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效用函数最大?
地方政府有参与盈余管理的动机 只有地方政府效用函数与盈余管理不正相关,才 说明地方政府没有参与盈余管理的动机
PATH1:分析采用哪一种补贴方式下,地方 政府更可能是在参与盈余管理。 PATH2:分析采用哪一种补贴方式下,地方 政府效用函数最大。进而可能是在参与盈 余管理。
PATH1:
根据研究结果,第一种和第三种的最优补 助G*,F*与企业的各期盈利是无关的,从 而盈余管理不是地方政府补助本地上市公 司的一个目的。是否可以反推出若采用第 二种,则有盈余管理的目的,因为其最优 补助Sit=18%xt 实际情况是1996年后上市公司几乎百分之 百的享受了 18%先征后返。 结论:有盈余管理的目的
谢谢! THANKS !
Thank you
否决Q1
否决Q2
否决Q2
否决Q1
本文实证检验误区
想通过找不到地方政府通过政府补助参与 盈余管理的证据去说明地方政府没有参与 盈余管理。即通过否定Q2来否定Q1。
本文模型推导研究思路:三种补贴方 式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不同的补贴方式
PATH2
地方政府方 式选择
PATH1 盈余管理动机
三种补贴方式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两个容易混淆的问题
问题一:地方政府会不会为了自身的效用 去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 ?
问题二:地方政府会不会通过政府补助去 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 ?
先解决哪个问题?
在Q1有否定答案的前提下,即地方政府不 会为了自身的效用去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 管理时,讨论Q2毫无意义
在Q1有肯定答案的前提下,Q2成了一个有 趣的话题。
补贴收入的所得税问题
除了所得税返还直接减少所得税费用以外, 其他的补贴收入都要征所得税。
我的建议2
研究政府盈余管理行为,除了考虑直 接参与,要不要考虑间接参与,即鼓 励企业盈余管理。 例如,所得税18%先征后返该不该放 入样本?(所得税减免可以提高企业 进行盈余管理的积极性是显而易见 的。)
我的建议3
一个自相矛盾的问题-Q1
假设前提:地方政府效用函数W=F(上市 公司价值,补助成本,其他)
本文结论:地方政府不会为了自身的效用 去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
实际情况:
公司上市——国企脱困的捷径 上市公司是一个地区的窗口(知名度、融 资能力、贸易合作)
地方官员政绩的考核很大程度上已经依赖 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随着证券市场的 发展,一个直接的指标就是本地上市公司 的多少和上市公司的盈利数量
干净的“补贴收入”可能太干净了。 除了 “出口退税”和一些行业优惠以 外,大部分的补贴,地方政府可以控 制或者可以分配额度。如科技三项费 用。
把前面三个建议考虑以后, 或许可以找出地方政府参与 (直接或间接)盈余管理的 依据
我的建议4
如果地方政府参与盈余管理,是否可 以进一步研究,在地方政府可能运用 的盈余管理方式中,哪一种最符合自 己的成本效益原则。
我的建议1
重新构造地方政府效用函数W=f(V(X,
S),C(a,S),R(·))中的 V。
原公式
n
V 0 ρt[(-1 33% t s)it]x
t1
1、企业价值增加的因素。 2、补贴收入的所得税问题
企业价值增加的因素
依据: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盈
余管理,如促成企业兼并重组,减免贷款 利息,关联方交易以及财政补贴等。抛开 其他因素只考虑财政补贴等于看到“冰山 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