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发展前景(ppt 32页)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发展前景(ppt 32页)


国外发展经验小结
除了个别市场(日本和韩国)外,移动支付(包括手机钱包、手机银行等 服务)仍处于非常初级的用户培育阶段。以独立账户的小额支付购买虚拟 服务产品为主要应用。
移动支付的技术路线基本得到认可,非接触式的近场支付(NFC为核心和 代表)是发展方向。统一标准、芯片、方案、终端等各环节基本具备了规 模商用条件。
框架
1
国外移动支付产业现状
2
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环境
3
中国移动支付业务产业现状
4
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前景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政策管制环境 商业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技术环境
政策管制环境
电子支付业务监督管理机制将逐步建立和健全
建立和完善电子支付业务规则
《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2005年10月颁布,规范 银行及其客户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 《电子支付指引(第二号)》……:尚未颁布,规范非 银行支付服务组织的电子支付业务。 《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将非金融机构提供的支付 清算服务纳入监管范畴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技术实现方式 运营商发展策略 第三方支付市场 业务分析
移动支付的实现方式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RF-SIM的实现方式之NFC-SIM
传统NFC
传统NFC方式将应用信息存储在 NFC芯片中。
NFC功能芯片和天线与手机的其 他部分及SIM卡相独立,但NFC模 块与手机共用电池。
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逐渐清晰,运营商产业链控制力强,以运营商为主导 模式从业务丰富程度、支付额度、信用安全性、互联互通、业务推广速度 综合评价最高,但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得到金融机构的精力合作和金融政策 上的支持。
移动支付市场未来走向:市场培育、形成规模用户市场、借记卡捆绑、手 机信用卡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国家电子商务十一五规划
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是《规划》部署的六大 重点引导工程之一。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于2008年3月 批准依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建立了国家移动电子商 务研发中心
移动支付市场参与主体的行 为有法可依;
各参与主体的权力和义务将 更加明确;
市场将更加开放和规范;
能够很好的防范和打击洗钱 及其它金融违法犯罪活动。
未来预判
凭借优良的网络支撑 和全球化的产品规模 效应,占领部分市场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中国电信
发展现状:当前移动支付业务的主要推动力量
业务开展
技术策略
天翼3G业务,已经可提 • 当前还是以短信、 供订购电影票、预约看病、 IVR、JAVA等方式
中 缴纳水电煤费用等服务
提供服务;
国 电 信
2009 年 6 月 开 始 尝 试 推 出手机银行服务
双界面SIM卡是一种基于智能卡的技术 ,具有接触和非接触两个通信界面。 非接触界面通过RF(Radio Frequency)接口负责收发来自读卡器 的信息,支持移动支付等功能。典型 的是握奇数据推出的SIMpass
独立RFID卡
RFID模块+独立RFID卡。RFID模块是 专用的RFID读写模块,内置在手机中 ,与NFC方案中的形式相同,共用电 池、天线内置且不能与手机SIM卡通信
2008-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收入(百万美元)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08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收入 仅为2.3亿美元,预计2009年约 为4亿美元 预计未来几年内将突破发展瓶颈 呈高速发展,到2013年达到50亿 美元
50.0%
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 尚未建立,银行卡和网上 支付存在欺诈行为;
银行卡受理市场发展 水平低 ;
ATM:86台/百万人
特约商户:5%
磁条卡在小额支付市 场对现金的替代作用不明 显。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社会/文化环境
消费者对小额移动支付的接受度较高
交易时间比磁条卡交易时间短(特指近场移动支付); 免去了去营业网点排队的麻烦 。
移 动
2003年8月,与中国银联
消费的试点。
合资成立北京联动优势
2007 年,在 重 庆 采用
目前,已经与工行等10 eNFC技术实现方案,进 多家和金融机构签署了合 行近场小额支付试点。
作协议,业务涉及到话费 账务查询、银行转账、手 机缴费、电子支付、零售 购物、票务等多个领域。
2008 年 开 始 , 在 广 东 、 重庆、湖南等地同时试 点,并与国家移动商务 研发中心联合确定了相
产业链成熟,全球应用广,产 品规模性较好
eNFC方式
eNFC方式是将交易信息存储 在SIM卡中,NFC芯片只负责 接收和发送射频信号。
技术更开放、移植性强
eNFC芯片组和SIM卡已经具备 商用能力,终端环节略显薄弱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RF-SIM的实现方式之RFID-SIM
双界面SIM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发展趋势
定位:银行卡业务的眼神 银行主推“手机银行”模式,实质是金融机 构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将用户的手机号码 和银行卡号等支付账号绑定,通过手机短 信、手机WAP上网等移动通信技术传递 支付账号等交易信息
中国联通
业务开展
技术策略
2004 年 12 月 , 与 建 从2006年开始积极研究
行合作,推出手机银 各种近场支付技术,包括

行业务。
NFC,以及国内 企业推出

2009年5月,中国联 的 基 于 SIM 卡 技 术 解 决 方

通在全国55个城市正 案,并专门成立近场通信

式启动3G网络商用的 项目工作小组,联合众多
消费者愿意采用移动支付方式场景调查
网上购物 公共事业缴费
餐厅就餐 自动售货机
商场购物 停车费
购买数字虚拟产品 公园、电影院等各种门票
超市购物 公交车乘车费
0.00%
2.00%
4.00%
6.15% 5.88%
8.56%
13.90%
9.36%
10.16% 11.77% 11.77%
11.50% 10.96%
•已经宣布采用 13.56MHz作为其移动
支付业务标准,并将启
动大批量移动支付SIM
卡的招标定制工作
发展预判
定位
作为天翼业务中的一 类服务,相对而言战略 地位不突出
捆绑家庭客户市场, 增加业务费支付的“互 通性”
机会
实现成本低、采用跟 进策略规避政策风险 在农村地区可以满足 基本需求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金融机构
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
推出了一些“手机银行”业务,以查询、转账和缴 费为主,将其作为传统银行业务的补充
中国银联 利用自身优势整合产业链资源,积极推广移动支付 业务。
第一代移动支付业务:2002年推出,截至2009年, 银联第一代移动支付业务已在我国湖南、广东、河南、 吉林、浙江、云南、海南、湖北、山东、上海、厦门、 青岛、大连、天津等21个省区市开通使用,用户规模已 突破800万户,2007年1-10月,累计实现交易近5000万 笔,交易金额近80亿元。 第二代移动支付业务:利用集成在移动终端上的具有 非接触功能的IC卡芯片作为支付信息的安全载体,将银 行卡和电子钱包信息存储在该安全芯片中,通过非接触 通信和无线数据通信技术进行现场和远程的支付。银联 新一代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商户近300家。
信用卡 会员卡 门禁卡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框架
1
国外移动支付产业现状
2
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环境
3
中国移动支付业务产业现状
4
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前景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开展现状 运营模式 发展特点
全球移动支付业务市场规模
从全球范围看,移动支付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移动支付业务在亚太 地区发展最为蓬勃。2008年亚太区用户达到2800万,占全球的85%。
典型案例:日本 商业模式分析:
技术选择策略:选择在日本已有广泛 基础的FeiliCa IC技术作为移动支付技术
商家选择策略:选择已经采用FeliCa IC芯片技术提 供业务的商家作为首批合作伙伴(如AM/PM),并 为商家安装读卡器,通过租金的方式收回投资
合作策略:采用注资方式掌控产业链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衍生出多种运营模 式:
• 运营商独立运营 • 运营商主导 • 在线支付衍生 • 第三方支付 • 银行主导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信用卡产业发展状况两大因素不可忽视!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案例研究:日本
日本移动支付产业初期竞争博弈状况
日本移动支付 业务商业模式 属运营商主导 型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案例研究:NTT Docomo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历程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非洲 东欧 1.9% 3.7% 西欧 10.1%
中东 北美 2.8% 2.7% 拉美
1.2%
亚太 77.6%
亚太是全球移动支付市场的贡献率最大,其 2008年收入占比达77.6% 日本占亚太市场的50%以上 业务主要限于小额支付,用于数字内容消费 为主流
运营模式和发展因素
间接影响移动支付 市场的发展: 金融政策、技术、 终端
“Osaifu-Keitai”业务介绍:
2004年8月
2005年4月
2006年4月
Hale Waihona Puke 普通的手机 钱包业务:用户 申请手机钱包 帐号,预存话费 就可使用
与三井住友银行合 作推出,具有借记 卡功能:用户须在 ID信用卡中预存金 额,然后才能消费
与三井住友银行合 作,具有信用卡功 能,可透支消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