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系统的结构集体备课

生态系统的结构集体备课

襄阳市致远中学集体备课
主题:生态系统的结构缺席人:无
内容摘要:
一、重难点:
教材单刀直人,以“池塘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为切入点,紧紧围绕这个图解
分析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力求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并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水平。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材以初中生物学为基础,讲述了营养级的概念,最后以“温带草原示意图”为例形象地指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渠道。

所以我确定如下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成分
(2)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2)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概念。

(3)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等的概念。

二、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从水平的方面说,此时的学生已经具备相对较强的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

从知识方面说,学生已经具有知识储备,学生的生活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

所以,这堂课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学好相关知识去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具体如下:
1.指导学生预习。

提示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教材,就“池塘生态系统”示意图中具体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种成分实行实例举证,归纳出适用于各种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根据“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初步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并准确地数出该食物网中有几条食物链。

2.指导学生联想。

激发学生围绕食物链展开丰富的联想,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等谚语中的生态学原理;“小型生态玻璃缸”“生态大棚”“生态农业”等生态特点。

通过知识迁移进一步理解: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命部分,群落中各种群之间的“营养联系”就是生态系统的生命线,其主要形式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而在脑海里建立起“食物链”“消费级”“营养级”和“食物网”的立体框架。

3.指导学生识图。

本小节知识的考查多以图解的形式出现,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结合“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指导学生分析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别,为后面的内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法:阅读指导法、讲述法、讨论法、分组竞赛法。

二:学法: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

三、教学过程:
导课同学们已经通过导学案预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的相关知识,请大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有哪几大类?举例说明。

3.各种生态系统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回答:3.都有生物群落和与其相适合的无机环境(或都有植物、动物、水、光、石、土、气、盐等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能量)。

教师评价:说得很好!大家刚才的答案又一次道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那么,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其无机环境到底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具体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它们的营养结构如何?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

展示主题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教学目标达成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结合教材示意图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1.池塘中除了生物之外还有哪些成分?
2.作为自养型的生物有哪些?
3.作为异养型的动物有哪些?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结合教材示意图讨论如下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箭头相连的生物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2.什么叫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有几条?
3.什么叫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与食物网有何关系?
学生活动:请四位同学上讲台,结合“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各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

草→兔→狐草→鼠→狐草→兔→鹰草→鼠→鹰
师生讨论:首先教师对学生写出的食物链实行评价。

写出任意一条都能够,对写得快而准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写得慢和不对的,给以诱导启发,最终让同学们找全这四条简单的食物链。

然后,以其中一条简单食物链为例具体讨论。

如:草→兔→狐。

(1)箭头相连的两种生物间是什么关系?(吃与被吃、天敌关系、捕食关系) (2)一条链中,这种关系有何特点?(后一种生物以前一种生物为食,沿此链逐级递推,有序实行)
) 总结:我们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

教师强调: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多条食物链,一条食物链有如下特点:
①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是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②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叫营养级。

对某一动物来说,其营养级别不是固定不变的,但均为异养型的动物。

③每一条食物链均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

④一条食物链通常不超过5个营养级,但也有多达6 或 7级的。

⑤分解者不纳入食物链的环节。

⑥消费者的级别与营养级的级别具有不一样性。

⑦一种消费者可在同一食物网的不同食物链中占据多个营养级。

⑧两种消费者之间能够为捕食关系,也可为竞争关系,还可同时为捕食和竞争关系。

教师设疑:请同学们认真分析教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并讨论如下问题:
(1)该生态系统有几条食物链?(9条)
(2)这些食物链之间有何关系?(各自独立又相互交叉)
(3)什么是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总结:食物网中,某一生物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种群变化。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个体数量越大,其中的食物链就越多,食物网就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教师强调:在分析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及其中的食物链时理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同一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如:教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中的猫头鹰,在此食物网的不同食物链中分别是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营养级。

②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可能出现不同上的概念性重合。

如教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中的蜘蛛与蟾蜍,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其结果不同,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判断的依据。

如:教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中的猫头鹰减少时,直接造成影响的生物是鼠和兔,而不是虫、鸟、蛙、蛇等。

四、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
生态系统消费者
的结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五、备课组内其他成员意见:
郑凤英:教师能突出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进程,精心创设了一系列起点低、坡度小、多层次、多角度且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

在发现真理的同时产生成就感,使学生的心理时常处于积极探索的兴奋状态。

这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不足:某些结论性的归纳由教师代替学生实行,显然忽视了学生归纳水平的培养。

徐节:根据目标教学的模式,准确确定本节教学目标为三个方面,即认知、水平和情感。

把反馈、矫正分散在教学过程中,即随时反馈即时矫正。

不足:应多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蒋婷婷: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实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

不足:应让学生自己实行探索,学生从探索到获得结论,这本身就是一种飞跃,是学生探索的成果,不管这个结论是准确还是不准确,是完整还是不完整,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以保持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