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青岛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青岛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0944003 高国绪摘要:本文针对青岛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运用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对1988-2010年青岛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劳动力对青岛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很大,而资本投入等其他因素的贡献率则相对较小。

关键词:青岛经济增长计量模型物质资本劳动力贡献率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增长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而作为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举办城市,被誉为中国“帆船之都”的青岛,经济的发展势头也很是迅猛。

青岛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众普遍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繁荣和国民福利提高的前提,是解决其他种种经济问题如失业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的钥匙,是医治一切经济疾病的万应灵药。

因此,研究青岛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对其经济发展乃至是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当然,有很多因素影响青岛经济的增长。

本文认为物质投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于推动青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近几年的数据研究,我们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0年为3022亿元,同比增长23%;社会从业人数方面,从09年的260.5万人增长到10年的269.4万人,增长了3.42%。

图1是青岛的经济发展变动趋势,从中可以明显看出青岛经济的增长趋势。

那么,在整个经济增长之中,究竟是什么要素对经济增长有更显著的作用呢?鉴于此,本文通过对过去三十一年的历史数据进行整理,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青岛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详细地实证分析。

本文将利用回归分析模型及时间序列分析法给出物质投资、劳动力和其他因素对于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青岛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和分析。

文章其余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有关青岛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相关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第四部分利用OLS回归分析青岛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对定量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其对未来青岛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五部分是本文的总结。

二、文献综述迄今为止,关于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文献有很多。

现有的文献大多利用多元回归方法从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技术、制度变迁及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张鹏飞、陈斌开用多元回归方法,对世界100个主要城市2003年的数据,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新古典增长核算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綦国萍利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对1987-2006 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对国内人均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曲振涛、王曙光、周旭亮以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发展为例,运用全要素生产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劳动、资本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计量,对1983-2003年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就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过程中各要素的培育与发展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即实行区域金融优惠政策,调整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

黄燕辉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了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采用Johansen 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对我国1978-2007 年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这些文献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对城市经济增长相关因素具有很好的阐述。

同时,相关文献收集数据具有多样性,多元性的特征,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和导向性。

由此可见,现有文献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研究比较充分。

本文以青岛经济的数据为基础,参考部分相关文献,借鉴了之前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青岛的实际情况,具体研究了物质投资、劳动力因素和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三、青岛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经济增长的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但主要包括物质资本、劳动力的数量等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等其他因素。

为考察青岛经济增长的因素,本文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青岛1988-2010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建立如下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模型,包括:物质资本、劳动力以及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Y = F(K ,L ,A) = βαL K A其中:Y 代表产出,K 、L 分别代表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A 主要包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等因素。

本文将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综合在全要素生产率中反映。

对上式取对数,得:LOG(Y) = LOG(A)+αLOG(K)+βLOG(L)本文以固定资产投资(I)代表资本投资来衡量物质资本,以社会从业人数(SE)来衡量劳动力,GDP 代表产出。

即:LOG(GDP) = LOG(A)+C(2)*LOG(I)+C(3)*LOG(SE)青岛1988-2010年青岛的GDP 、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社会从业人数如下:资料来源:青岛统计局《统计年鉴2011》四、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一)各变量的预处理表2是计量中所涉及到的各影响因素以及因变量的统计量信息表。

表3是相关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从中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很高,需要进行调整。

表3: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由1)3()2(=+C C ,将)2(1)3(C C -=带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变形可以得出:)(*)2()()(SEILOG C A LOG SE GDP LOG += 此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平稳性检验对相关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得:(二)计量分析结果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建立如下线性回归模型:)(*)2()1()(SEILOG C C SE GDP LOG += 通过Eviews 进行数据处理得到:)(*0.506973-1.350264)(SEILOG SE GDP LOG += (-10.00091) (22.07798)自相关的检验 DW 检验:由DW=0.491324,给定显著水平α=0.05,查Durbin-Watson 表,得临界值d L =1.17,d u =1.54.因为0<d <d L ,表明存在自相关。

自相关的修正(科克伦-奥科特迭代法):(2)0.447979AR )1(*1.093242)(*0.534976-1.199116)(-++=AR SEILOG SE GDP LOG从上表可以看出,这时DW=1.989282,落在了d u <d <4-d L 这一区间之内,不再存在自相关。

由此可得模型为:(2)0.447979AR )1(*1.093242)(*0.534976-1.199116)(-++=AR SEILOG SE GDP LOG即LOG(GDP)=-1.199116+0.534976*LOG(I)+0.465024*LOG(SE)+1.093242*AR(1)-0.447979AR(2)异方差检验:因为无交叉项,用怀特(White )检验,得出Obs*R 2 = 1.692892。

在5%的情况下,查卡方分布表,得出3.841> Obs*R 2 = Obs*R 2 = 1.692892,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由方程可以看出,资本弹性系数、劳动弹性系数分别为:0.534976、0.465024,这就是说增加1%的资本,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约0.535%;增加1%的劳动力,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约0.465%。

从数值看,物质资本投入对于经济的增长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表5:各变量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本文的经济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988-2010年间青岛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10%,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劳动力的投入来实现的,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8.62%,物质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19%,技术进步、人力资本调整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19%。

可见,劳动力投入对青岛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物质资本投入对青岛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19%,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五、总结总体而言,通过针对青岛相关数据的研究,本文获得了以下基本结论:1、物质资本对青岛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青岛的资本投资量已经很大,应加强对投资的科学管理,谨慎把好投资建设这一关,提高投资效率。

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投资的监管力度,在保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比例增长的基础上,提高投资的质量,让青岛的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2、劳动力的投入对青岛经济的增长作用明显,贡献率最大。

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必将带来劳动力产出率也会提高。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劳动力非常的充裕,同样,青岛的劳动力也并不匮乏。

应该保持劳动力的投入,保持青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充分地利用劳动力,也应该考虑把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应该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不能过分依靠劳动力的投入,而应该从劳动密集型发展改为技术密集型。

3、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是不容忽视的。

这些因素不仅是探求经济发展因素的主要工具,而且是确定经济增长质量不容忽视的方法。

青岛应继续走科技创新之路,不断完善科学技术进步,从而带来高速的经济增长。

从长远来看,青岛要提高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主要的是质量上的提高,提高整个地区的文化素质和加快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

【参考文献】[1] 王泳李晓红, 试论经济增长与稳定的关系[J], 北方经济, 2006(10):[2] 张鹏飞陈斌开, 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浙江社会科学, 2007(6): 25-34[3] 綦国萍, 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经济视角, 2008(10): 38-40[4] 曲振涛王曙光周旭亮, 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5): 83-85[5] 黄燕辉,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与阶段性特征实证分析[J], 统计教育, 2009(11):[6] 裴旭东, 陕西省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卷(4):10-14[7] 李丽敏王秀波, 吉林省GDP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4 ( 9) : 111-113[8] 熊俊,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对索洛模型的一个扩展[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8): 25-34:[9] 杰弗里·M·伍德里奇, 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M], 第四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2:4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