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政策解读有关事项的方案
做好政策解读是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举措。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重要政策解读工作的通知》(x〔x〕135号)及《x区人民政府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四项政务公开工作流程的通知》(x〔x〕1号)等文件要求,近年来,各部门(单位)有序推进政策解读工作,在政策发布、解读、回应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是,一些部门对政策解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解读回应不及时、解读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依然存在。
按照x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政策解读有关事项方案如下。
一、明确解读范围
x区本级政策解读范围为:贯彻落实x、市党委、政府重要文件的实施方案;以区政府或区政府办名义印发的重要政策性文件;区政府各部门(单位)自行出台的重要政策性文件(不包括司法解释)。
特别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属于主动公开且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专业性强的重要政策性文件,应当重点解读。
二、明确解读主体
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文件起草部门是政策解读的责任主体。
以区政府或区政府办名义印发的政策性文件,由起草部门做好解读工作;以部门名义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制发部门负责做好解读
工作;部门联合发文的,牵头部门负责做好解读工作,其他联合发文部门配合。
文件起草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解读人和责任人”,要通过参加政策吹风会、撰写解读文章、接受媒体采访和在线访谈等方式,带头解读政策,传递权威声音。
与宏观经济和民生关系密切的区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1年内解读重要政策应不少于2次。
三、严格解读程序
坚持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
凡以区政府或区政府办名义印发的应予以解读的文件,解读工作按以下流程办理:
(一)文件起草部门(单位)同步起草解读材料。
区政府部门(单位)在起草文件时同步起草解读材料,经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签批,随同文件一并向区政府办具体承办人员报送,无解读材料的,区政府办具体承办人员一律不予收文、不予办理。
需要提请区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或区政府专题会议审议的文件,解读材料应一并提交会议审议,无解读材料的会议区政府办具体承办人员不予办理。
(二)区政务公开办初步审核。
区政府办具体承办人员将文件报区政务公开办审核公文公开属性时,区政务公开办同时审核解读材料,无解读材料的,予以退文。
(三)审核签发。
解读材料按发文报批程序,随文件由区政府办具体承办人员、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主任和区政府分管领导或主要
领导逐级进行审核、签发。
其中,政府规范性文件的解读材料,由区司法局在审查对应政府规范性文件时一并审查。
(四)对外发布。
文件公开发布后5个工作日内,文件具体起草部门(单位)将随文审签后的解读材料提供区信息中心,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或相关新闻媒体进行发布。
以部门名义制发的应予以解读的文件,可参照以上流程办理。
四、增强解读效果
解读政策时,应当着重解读政策措施的背景依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涉及范围、执行标准,以及注意事项、关键词诠释、惠民利民措施、新旧政策差异等,特别要讲明政策与群众的利益关系,使政策内涵透明,避免误解误读。
要积极适应网络传播特点,更多地运用数字化、图片图解图表、音频视频等方式,增强解读效果。
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政策,要进行形象化、通俗化解读,多举实例、多讲故事,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听得懂、好明白、能理解”。
要充分运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政务“两微一端”等传播媒介,发挥好主流媒体“定向定调”作用,正确引导舆论;注重利用商业网站及都市类、专业类媒体,做好分众化对象传播,增强政策解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五、拓展公开渠道
要充分发挥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权威平台作用,认真做好解读材料上网工作。
政府网站已设立“政策解读”专栏,汇集发布解读材料。
文件公布时,以区政府或政府办、政府各部门名义印发的政策性文件,相关解读材料要同步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
积极利用政府公报、政务
新媒体、政府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报纸、公示栏等平台和办事大厅、便民服务窗口等场所,多渠道发布文件及解读材料,方便公众查询获取。
文件公布前,要做好政策吹风解读和预期引导。
文件执行过程中,要密切跟踪舆情,分段、多次、持续开展解读,主动解疑释惑,积极引导舆论,管理社会预期。
六、工作要求
区政府各部门(单位)负责做好各自印发文件的政策解工作,切实增强政策解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自x年1月1日起,各部门(单位)制发的属于解读范围的文件,都必须配套政策解读,并在政府网站发布。
各部门(单位)要严格按照通知要求,确定专人负责,立即组织对本部门(单位)x年以来制发的政策性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凡是没有解读材料的文件,应及时起草解读材料并于x年5月31前在政府网站补发。
政策解读工作开展情况将纳入各部门(单位)政务公开工作抽查检查监测范围,纳入年度政务公开考核指标体系,对运用数字化、图片图解图表、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灵活解读的予以适当加分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