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矿山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矿山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立项依据及意义 (1)(一)立项依据 (1)(二)意义 (1)二、项目概述 (3)(一)基本概况 (3)(二)建设项目规模及内容 (3)(三)工程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4)(四)建设项目起止年限 (4)三、治理区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5)(一)矿山概况 (5)(二)自然环境 (8)(三)矿区地质特征 (8)(四)矿床地质特征 (9)(五)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10)(六)矿业活动引发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11)(七)治理内容 (16)四、治理工程的目标任务 (17)五、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 (18)六、工作部署 (21)(一)工程设计依据 (21)(二)工程布置原则 (21)(三)总体实施方案 (22)(四)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24)(五)施工进度安排 (28)七、投资概算 (29)(一)取费依据 (29)(二)投资经费概算 (29)八、申请财政资金数额及使用方向 (31)(一)申请财政资金数额 (31)(二)资金使用方向 (31)九、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32)(一)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法律法规 (32)(二)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32)(三)项目完成后的信息反馈 (33)十、预期效益分析 (35)(一)社会效益 (35)(二)环境效益 (35)(三)经济效益 (35)附图1:XX硼矿交通位置图附图2:XXXX硼矿XX矿矿山环境治理现状图1:1000附图3:XXXX硼矿XX矿矿山环境治理规划图1:1000一、立项依据及意义(一)立项依据1、必要性和紧迫性XX硼矿历经多期、多年的开采和选矿活动,遗留的环境地质问题十分突出,废弃排渣场随处可见,地下开采造成的地下采空区的面积增大,选矿产生的细颗粒粉尘,污染了空气,弥漫粉尘使附近居民呼吸困难;由于废弃矿渣的堆放,易形成滑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对项目区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矿山地质灾害治理迫在眉睫,不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非常紧迫的任务。

2、可行性XX硼矿矿区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已引起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业队伍对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上述工作为该项目的立项和实施提供了充分技术依据。

综上所述,该项目在获得市财政的支持下,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完全可行的,能够实践预期目的。

(二)意义本次立项的意义是: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修复和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确保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稳定;恢复和扩大土地资源,有效提高土地利用价值,构建矿产开发与环境恢复、人民安居的科学发展的绿色矿山。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意在为全省非金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探索和积累经验,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推动我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进程。

二、项目概述(一)基本概况XXXX硼矿位于XX市XX县大西岔镇杨林村,行政隶属XX市XX县大西岔镇杨林村管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5°15′50″,北纬:40°45′48″。

矿区至XX县城有公路相通,直距75km,XX至振江公路从矿区南侧通过,交通运输方便。

XX矿为XXXX硼矿下属企业,企业性质为国有,法人代表是张文波。

该矿始建于1958年,经过多年高强度的采矿活动对矿山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破坏。

另外矿区紧邻道路和村庄,多年废渣的堆放不仅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依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9-2015年),XX县国土资源局委托xxx勘察研究院承担了该项目项亩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我院先后多次针对该项目进行了详细调研、勘查、测绘及收集资料工作,并于2010年7月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编制该项报告。

(二)建设项目规模及内容本项目工作范围为矿区范围加上矿山地质环境被破坏区域。

矿山采矿许可证面积为126400m2。

采矿许可证外破坏面积83088.85 m2。

因此项目范围约0.21km2。

项目主要工程内容:①地质灾害治理;②土地复垦及生态修复;③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立;(三)工程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工程总投资354万元。

(四)建设项目起止年限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

三、治理区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一)矿山概况1、矿区范围矿区行政隶属XX 市XX 县大西岔镇杨林村管辖。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5°15′50″,北纬:40°45′48″。

矿区面积为:0.1264Km 2。

矿区采矿许可证上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下表。

表3.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坐标点号X Y 开采深度: 230米至0米标高14514171.00 42437925.00 24514332.00 42438082.00 34514537.00 42438204.00 44514766.00 42437815.00 54514677.00 42437643.00 64514647.00 42437648.00 74514638.00 42437732.00 84514551.00 42437871.00 94514410.00 42437910.00 10 4514181.00 42437888.00 2、矿山现状该矿始建于1958年,原为国营企业,1999年4月由个人承包经营。

企业现有职工300多人。

XXXX 硼矿XX 矿1958年开始对区内的Ⅰ、Ⅱ、Ⅲ矿体进行露天开采,到1972年止,Ⅰ、Ⅱ、Ⅲ矿体全部采空。

1972年对深部赋存的Ⅳ矿体进行地下开采,采用平硐盲竖井开拓方案,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

多年来先后施工了一中段(202m 标高)、二中段(155m标高)和三中段(142m标高)三个采矿中断。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三中段142m标高以上的矿体已被采空,由于SJ1竖井位于崩落范围内,为确保井下生产安全,矿山在崩落范围外施工了SJ2竖井,拟对130m标高以下的矿体进行探矿和回采。

3、开采技术条件硼矿体赋存于弱蛇纹石化白云石菱镁大理岩中,大理岩多构成矿体的直接顶底板。

岩石结构致密,抗压强度76.46Mpa,为坚硬岩石。

间接顶板岩性为电气斜长变粒岩,抗压强度45.80Mpa,间接底板为电气微斜变粒岩、电气透辉斜长变粒岩,抗压强度54.13~60.96Mpa。

矿体抗压强度49.79~74.97Mpa,为坚硬至半坚硬岩石。

矿体与底板多为蚀变带接触,结构疏松,力学强度低,工程地质条件不稳定,易坍塌,对采矿有局部影响。

矿体及顶底板围岩较稳固,一般情况下地下开采不用支护,但断裂带附近及岩脉发育地段,开采时需采取安全措施,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4、矿山建设规模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矿区保有地质储量、选用的采矿方法及矿山装备水平,设计确定的矿山生产规模为年产鹏矿石2.5万t。

5、矿山服务年限矿山采用间断工作制,年工作306天,每天工作3班,每班工作8小时。

根据《XXXX硼矿XX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005年沈阳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计算矿山服务年限为13年,因此剩余服务年限为8年。

6、矿床开拓开采崩落范围的确定:根据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矿体厚度、倾角及选用的采矿方法等资料,结合类似矿山确定的错动角为:下盘:α=65°,上盘β=65°,端部:γ=65°。

地表第四系覆盖岩的错动角为α=β=γ=45°,设计最低开采深度为0m标高。

矿床开拓方案:该矿为生产矿山,井下开拓、提升运输、排水等系统均已形成,现采用平硐盲竖井开拓方案。

7、矿区储量根据《XXXX硼矿XX矿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报告》(2004年辽宁矿产勘查院XX分院)资料得知矿区保有储量:(122b+333)代码保有矿石量328.42千吨,B2O3组份量37212.00吨。

各矿体具体储量分布见表:表3.2 矿体储量分布表矿体号储量级别矿石类型及品级矿石储量(t)平均品位(%)B2O3储量(t)Ⅳ-1 333 B1 3120 487.66 122b B1 143988 21192.59122b B2 24845 2021.441212b B1+B2 168833 23214.03333+122b 171953 13.78 23701.69 Ⅳ-2 333 B1 21241 3100.49 333 B2 35763 2478.37333 B1+B2 57004 5578.86122b B2 103336 8465.65333+122b 156469 13510.30 合计333+122b 328422 37211.998、矿石质量矿石为灰白色,矿石结构有纤维变晶结构、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

矿石构造有纤维变晶结构、半自形晶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

矿石构造有花斑状构造、团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网脉状构造。

矿石矿物以纤维硼镁石和板状硼镁石为主,脉石矿物有蛇纹石、白云石、菱镁矿、金云母、水镁石等。

矿石类型为蛇纹石~硼镁石型。

矿石中主要化学成分为B2O3,最高品位34.97%,平均品位11.36%。

(二)自然环境本区属于大陆性北温带湿润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6.4℃,最高气温34.7℃,最低气温-38.5℃。

雨量充沛,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多年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年最高达1815mm。

日最大降雨量达306.1mm。

年蒸发量1100~1300mm。

构造剥蚀地形(低山丘陵):矿区地貌类型属构造剥蚀低山,地势北高南低,山坡多呈凸坡,山顶尖-浑圆状,地形坡度30-45°,坡麓地带地形坡度15-25°。

最高山脉海拔为540米,最低海拔300米,相对高差240米。

由下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二段,由透闪辉岩和白云大理岩组成。

(三)矿区地质特征位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XX台拱的东北端。

区内下元古界辽河群地层分布广泛,主要有里尔峪岩组和高家峪岩组,其中以前者为主。

里尔峪岩组上部为浅粒岩段,主要岩性为此贴浅粒岩、电气石浅粒岩,下部为含硼变粒岩段,主要岩性为黑云变粒岩、电气变粒岩、蛇纹石化大理岩等,矿体赋存于蛇纹石化大理岩中。

矿区位于XX子倒转背斜的北翼,褶皱轴向近东西,向东倾没。

主要由辽河群里尔峪岩组地层组成,地层走向北西西,倾向10~20°,倾角50~75°。

目前发现的矿体即赋存于该褶皱构造内。

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有近南北向和东西向两组断裂。

其中近南北向断裂:主要分布在0~Ⅵ线之间,呈舒缓波状,延长20~100m,倾向南东,倾角较陡,断面光滑,局部可见擦痕,为压扭性断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