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贵中药材的替代用法
名贵中药材的替代用法有些名贵中药货源紧缺,价格昂贵,可用普通中药加量替代,功效相仿。
?用白芷、石菖蒲、郁金替代麝香。
?用党参、太子参、黄精替代人参。
?用透骨草、寻骨风、自然铜、金天格替代虎骨、豹骨。
?用浙贝母、前胡、紫苑替代川贝母。
?用肉苁蓉、巴戟天、仙茅替代鹿茸。
?用石决明、钩藤、山羊角替代羚羊角。
?用红花、益母草替代藏红花。
?用水牛角替代犀角。
?用枸杞子、山药、百合替代冬虫夏草。
?用降香替代檀香。
?用银柴胡、地骨皮替代鳖甲。
?用牡蛎、山茱萸替代龟板。
?用王不留行、地龙替代穿山甲。
?用地龙、乌梢蛇、钩藤替代全蝎。
?用苦参、穿心莲替代黄连。
?用天南星、钩藤、白蒺藜替代天麻
?用板蓝根、穿心莲替代金银花。
?用乌梢蛇、地龙、防风、蝉蜕替代白花蛇
?用桃仁、红花、赤芍替代三七
名贵中药找替身
临床心得有些名贵中药货源紧缺,价格昂贵,可用普通中药加量替代,功效相仿。
用石决明、钩藤、山羊角替代羚羊角。
用王不留行、地龙替代穿山甲。
用地龙、乌梢蛇、钩藤替代全蝎。
用天南星、钩藤、白蒺藜替代天麻用板蓝根、穿心莲替代金银花。
用乌梢蛇、地龙、防风、蝉蜕替代白花蛇用桃仁、红花、赤芍替代...
名贵中药巧替代
以藤通络舒经络-----鸡血藤,钩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
猪肠-------配黄连为脏连丸,治疗肠风下血。
鹿鞭、海狗肾----温肾壮阳,治疗阳萎。
血余炭----发为血之余,炒炭止血,故能收敛止血。
菟丝子---形似肾精,能补肾温阳。
淫羊藿----羊吃此叶,性欲旺盛,能补肾壮阳。
酒炒活血------酒当归,酒大黄,酒丹参,酒川芎。
盐炒走肾------盐知母...
龙牡愈痫汤治疗羊角风
【处方】生龙齿、生牡蛎各12克,石决明30克,全蝎6克,僵蚕10克,钩藤12克,节菖蒲、天竹黄各10克,桑寄生30克,威灵仙、清半夏、广皮、旋覆花、代赭石、川郁金各10克,生白矾1.5克,牛黄抱龙丸2粒(分吞)。
【用法】水
煎取,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镇肝熄风,化痰开窍,宣通经络。
【主治】痫证(俗名羊痫风)。
经久不愈者。
【加减】大便燥,加礞石滚痰丸2~3粒(同煎);
肝热,加龙胆草10克;
体弱心气亏者,加茯神12克,远志10克或加党参10克。
【方解】方用生龙齿、牡蛎、石决明、赭石镇肝并化老痰;全蝎、钩藤、僵蚕、熄肝风而止痉挛;天竹黄、法半夏、广皮、旋覆花、九节菖蒲、川郁金、白矾均为化痰开郁之品,桑寄生,威灵仙疏通经络以助全蝎、钩藤之力;牛黄抱龙丸清热豁痰、熄风开窍,此丸本为治小儿惊风之剂,配合汤剂内服,大人,小儿皆可服用。
用治癫痫经久不愈者,疗效颇佳。
【疗效】临床屡用,效佳。
但病初愈,仍须长期服用丸剂(龙牡愈痫丸)巩固疗效,至3~5年不犯,方为痊愈。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自拟止晕汤治疗眩晕36例张学华
关键词:止晕汤;眩晕;疗效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自拟止晕汤治疗眩晕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6例,男8例,女28例;病程1~10d。
临床表
现为:眩晕为主,可伴见头痛,胸闷,多梦,恶心,呕吐,纳呆,苔腻,脉濡滑。
中医辨证属痰浊中阻型。
2、治疗方法
采用自拟止晕汤治疗,处方:柴胡10g,黄芩15g,半夏15g,白术15g,天麻10g,云苓30g,泽泻30g,钩藤15g,丹参20g,葛根50g,川芎10g,刺蒺藜30g,白芍15g,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若呕恶较重者,加竹茹、生姜化痰止呕;若耳鸣重听者,加石菖蒲芳香开窍。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36例患者中治愈3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
4、典型病例
患者,女,38岁.2005年2月25日初诊。
因头晕,视物旋转.胸闷,恶心5天,以梅尼尔氏综合征收入院。
入院查BP105/80mmHg,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
经肌注654-2,静滴丹参、维生素C、维生素B6等治疗,症状无好转,于2005年3月1日中医会诊。
症见:头晕,视物旋转,头部胀闷疼痛,胸闷泛恶,时作时止,口干苦,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中医辨证:肝风挟痰浊。
治则:清热平肝息风,燥湿化痰降逆。
方药:柴胡10g,黄芩15g,半夏15g,白术
15g,云苓30g,天麻10g,钩藤15g,刺蒺藜30g,白芍15g,泽泻30g,丹参20g,葛根50g,川芎10g,陈皮10,竹茹20g,甘草5g,生姜3片,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1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继以原方随证加减治疗,4剂后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5、讨论
眩晕的发生,虽然属虚者居多,但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和《丹溪心法·头眩》“无痰不作眩”之所述,临床上属肝风上扰,痰湿中阻等所致眩晕者亦不少见,且各种病因往往彼此影响,互相转化,兼挟为患。
如肝郁侮脾,则脾虚生痰,痰湿中阻,日久则痰郁化火,风阳升动,挟痰火上扰清窍则发为眩晕。
正如《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华岫云按说:“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为诸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甚则有昏厥跌仆之虞。
”故用自拟止晕汤治以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清热平肝熄风止晕,临床随证加减,主要用于痰浊中阻之眩晕。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柴胡、黄芩清热疏肝;天麻、钩藤化痰熄风而止头眩;白术、云苓健脾燥湿;泽泻利湿,使痰湿从小便出;刺蒺藜平肝疏肝,疏散肝经风热;白芍养血柔肝,平抑肝阳;丹参、葛根、川芎据现代药理研究,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故取其活血通脉作用,取“血行风自灭”
之意;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相伍,使肝疏脾健,热清痰消,血行风熄,眩晕自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