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飞机研制工作的一般过程及特殊要求1、飞机研制工作一般包括哪几个过程?飞机研制的一般过程包括:概念性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原型机试制、原型机试飞、批生产(准备)。
第三节、飞机装配准确度和飞机装配过程1、简述飞机结构的分解、以及设计分离面和工艺分离面的定义。
某些部件、段件和组合件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部件和部件之间、部件和可卸件之间所形成的可拆卸的分离面,称为设计分离面。
主要便于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迅速拆卸和重新安装。
除飞机机体按设计分离面划分为部件、段件、组件之外,为了生产上的需要,再将部件进一步划分为段件,将段件进一步划分为板件和组件。
这些板件、段件或组合件之间一般采用不可拆卸的连接,它们的分离面称为工艺分离面。
2、飞机装配准确度要求包括哪几个方面。
主要包括:1、部件气动力外形准确度;2、部件内部组合件和零件的位置准确度;3、部件间相对位置的准确度。
3、简述制造准确度和协调准确度的定义。
飞机零件、组合件或部件的制造准确度是指:产品的实际尺寸与图纸上所规定的名义尺寸相符合的程度。
(符合程度越高,则制造准确度越高,也就是说,制造误差越小)协调准确度是指:两个飞机零件、组合件或部件之间相配合部位的实际几何形状和尺寸相符合的程度。
(同上)4、在飞机装配中常用的补偿方法有哪几种?补偿方法就是零件、组合件或部件的某些尺寸在装配时可进行加工或者调整,这可以部分抵消零件制造和装配的误差,最后能够达到技术条件所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常用的补偿方法有:①、修配;②、装配后精加工;③、可调补偿件。
5、在飞机装配过程中,使用哪两种装配基准,叙述每一种装配基准的装配过程和部件外形误差。
装配基准有:1、以骨架为装配基准;2、以蒙皮为装配基准。
以骨架为装配基准的装配过程有两种:其一:1:翼肋按定位孔定位,铆上桁条,组成骨架;2:放上蒙皮,用橡皮绳或钢带拉紧;3:进行骨架与蒙皮的铆接。
其二:1:翼肋按卡板定位,和大梁、桁条等组成骨架;2:放上蒙皮,用卡板压紧;3:进行骨架与蒙皮的铆接。
以骨架为基准进行装配的方法,其误差积累是“由内向外”,最后积累的误差反映在部件外形上。
部件外形误差由以下几项误差积累而成:▪骨架零件制造的外形误差;▪骨架的装配误差;▪蒙皮的厚度误差;▪蒙皮和骨架由于贴合不紧而产生的误差;▪装配后产生的变形。
27部件外形准确度主要取决于零件制造后骨架装配的准确度,为提高外形准确度,必须提高零件制造准确度和骨架装配准确度以及减少装配变形等。
适用于:1:外形准确度要求较低的部件;2:翼型高度较小,不便于采用结构补偿的部件。
以蒙皮为装配基准的装配过程有两种:其一:1:蒙皮、桁条和补偿片首先装配成板件;2:在型架内按卡板外形定位,用工艺螺栓将板件紧贴在卡板外形上;3:将补偿片和长桁上的角片与隔框铆接在一起。
其二:1:在结构上翼肋分成两个半部,首先将半肋和桁条先铆在蒙皮上;2:用撑杆将蒙皮顶紧在卡板上;3:将两个半肋连接在一起。
以蒙皮外形为基准的装配方法,误差积累是“由外向内”的,积累的误差在内部骨架连接时用补偿的方法来消除。
部件外形误差由以下几项误差积累而成:▪装配型架卡板的外形误差;▪蒙皮和卡板外形之间由于贴合不紧而产生的误差;▪装配后产生的变形。
适用于外型准确度要求高的部件,且结构布置和连接通路都能满足要求。
31第四节、铆接和铆接机构装配1、飞机制造中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哪几种?主要包括:铆接、螺栓连接、胶接、焊接。
2、普通铆接包括哪几种形式?每一种形式有何优点或缺点?普通铆接包括锤铆和压铆两种形式。
锤铆有以下缺点:(1)铆接质量不稳定;(2)铆接变形大;(3)劳动强度大,噪音大,振动大,劳动条件差;(4)劳动生产率低。
压铆有以下优点:(1)铆接质量稳定,与操作者技术水平关系较小,表面质量好;(2)劳动生产率高;(3)工件变形小;(4)工人的劳动条件好。
3、密封铆接包括哪几种密封形式?密封形式有:自密封铆钉密封、缝内密封、缝外密封、表面密封。
4、叙述无头铆钉的优点,影响无头铆钉干涉量的因素有哪几种?无头铆钉的有点:(1)沿钉杆全长产生了一定的均匀的干涉量,提高了连接件的疲劳寿命。
钉孔和钉杆之间的干涉配合,在钉孔和钉杆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内应力,降低了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之间的差值。
(2)增加了密封性。
影响无头钉干涉量的因素有:30干涉量大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小不起作用,太大产生的预应力引起结构变形,对于铝合金,一般干涉量取1.5~3.0%影响干涉量的因素:1:铆接前铆钉的外伸量。
钉杆越长,干涉量越大,图中如果H1和H2太小,则不足以形成所要求的钉头和墩头,也得不到预期的干涉量。
1—凸出部分;2—部分埋头窝;3—间隙;4—墩头3:铆模形状。
不宜用平铆模,而采用凹铆模。
2:钉孔间隙和埋头窝深度。
间隙大、埋头窝深,干涉量相应减少;间隙太小,则装钉困难。
5、特种铆接有哪几种形式?每一种有何特点?形式有:单面铆接(单面抽芯铆钉、鼓包型单面抽芯铆钉、拉丝型抽芯铆钉、单面螺钉)、环槽铆钉铆接、钛合金铆接。
特点:?6、简述螺栓连接的特点以及提高螺栓连接疲劳寿命的方法。
特点:?提高疲劳寿命的方法有:1:采用干涉配合螺栓。
螺栓孔和螺栓都经过精加工,用压配合形成干涉配合。
2:对孔进行挤压光加工。
包括两种: (1)锥体芯棒挤压;(2)加套筒挤压。
挤压后,在孔壁上形成预应力层,孔和螺栓之间即使是松配合,也能明显提高疲劳寿命。
第五节、胶接和胶接结构装配1、简述胶接的特点。
(与铆接和螺栓连接相比)优点:(1)连接缝比较连续,受力时比较均匀,提高结构疲劳强度。
(2)可连接各种不同材料。
(3)有良好的密封性。
(4)胶接结构表面平滑,有良好的气动力性能。
(5)胶层对金属有保护作用。
(6)胶接构件有效地减轻了重量。
缺点:胶粘剂有老化问题及受温度控制。
2、胶接接头受力时主要有哪几种受力形式。
对胶粘剂进行胶接性能测试有哪几种?胶接接头的受力形式有:(1)拉伸;(2)剪切;(3)剥离;(4)不均匀扯离(劈裂)测试内容有:(1)剪切强度;(2)不均匀扯离强度;(3)剥离强度。
对于蜂窝结构,除上述测试外,还要测试平面抗拉强度、夹层弯曲强度、夹层板剥离强度。
3、蜂窝夹芯的制造过程有哪两种方法,试叙述每一种方法的制造工艺过程。
制造蜂窝芯有成型法和拉伸法之分。
成型法是先将铝箔压成波纹状,然后将波纹状铝箔叠合胶接起来。
成型法只用于厚度大或刚性大的合金箔,或特殊的非正六边形蜂格的夹芯。
拉伸法是先在铝箔上涂上胶条,然后将铝箔叠合胶接起来,最后再将叠合胶接起来的铝箔拉伸成蜂窝芯。
拉伸法工艺过程:(1)铝箔表面处理(2)铝箔涂胶(3)铝箔的叠合和固化(4)夹芯的拉伸成形和加工蜂窝芯块的最后成形和外形加工有两种方案:即“先拉伸后加工外形”和“先加工外形后拉伸”。
第六节、飞机总装配及机场工作1、叙述总装配中装配站工作和工作台工作的定义。
装配站工作:在总装配工作中,凡必须在机上安装调试的工作;工作台工作:不在机上的总装配工作(各种准备及组合工作),称工作台工作。
2、机场车间的工作内容包括那些?机场车间的工作内容包括:从总装配车间验收飞机;进行飞机地面检验及试验;飞行前准备;飞行试验;排除故障;最后移交给订货方。
第七节、装配型架的设计1、型架按用途分为哪几种?其中装配型架按连接方法分为哪几种形式?1七、装配型架的设计7.1 装配型架的功用及技术要求型架装配型架对合型架精加工型架检验型架铆接装配型架胶接装配型架焊接装配型架组合件装配型架板件装配型架部件装配型架用途分连接方法分按工序分一般尺寸较大的称为型架,尺寸较小的称为夹具。
2、简述装配型架的构造(组成部分)。
(一)装配型架的构造装配型架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骨架。
它是型架的基体,用以固定和支撑定位件、夹紧件等其它元件,保持各元件的空间位置的准确度及其稳定性。
骨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
2:定位件。
它是型架的主要工作元件,用以保证工件在装配过程中具有准确的位置。
定位件应准确可靠、使用方便,不致损伤工件表面。
3:夹紧件。
将工件固定在定位件上,夹紧件一般是与定位件配合使用,称为定位夹紧件。
4:辅助设备。
包括工作踏板、工作梯、托架、工作台、起重吊挂、地面运输车及照明、压缩空气管路等。
23、型架设计时设计基准的选择一般采用什么原则;型架骨架的构造有哪几种形式?型架设计基准的选择原则有:1:同一部件中不同组合件、板件、段件的装配型架应选同一设计基准轴线。
2:相邻部件的装配型架也应选同一设计基准轴线。
如前、后机身。
3:型架设计基准的选择,还应力求简化尺寸的计算,以便制造及检验。
4:型架设计基准的选择,要与安装方法相适应。
例如,用型架装配机安装型架时,要求有三根相互垂直的坐标轴线作为基准。
型架骨架构造的形式有:框架式、组合式、分散式和整体式四类。
4、型架外形定位件包括哪三类?型架外形定位件是用来确定飞机部件的气动力外形的定位件,一般可分为三类:卡板:定位某些切面外形。
内型板:定位某些切面内形。
包络式定位面板(或称包络板):定位整个空间曲面外形。
第八节、装配型架的安装1、装配型架安装方法发展过程经历了哪四个过程,叙述每一种方法的大致安装过程。
型架安装方法发展过程:1:拉线、吊线方法;2:按标准样件定位安装;3:用型架装配机安装;4:用光学仪器安装。
第九节、飞机制造过程中互换性的方法1、简述飞机制造中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飞机制造中的互换性(即完全互换性),是指相互配合的飞机结构单元(部件、组件或零件),在分别制造后进行装配或安装时,除设计规定的调整外,不需修配和补充加工(如切割、锉铣、钻铰、敲修等)即能满足产品使用技术要求。
2、在飞机制造中,为保证协调准确度采用哪三种协调原则。
协调原则有:按独立制造原则进行协调;按相互联系原则进行协调;按相互修配原则进行协调。
3、叙述理论模线和结构模线的定义及其绘制方法。
理论模线是按照飞机理论图纸和飞机工艺要求进行设计,以飞机部件、组建的理论外形和结构轴线为主要内容,以1:1的比例精确地画在金属平板或者聚酯薄膜上的图样。
理论模线的绘制方法:对于双曲度外形,例如机身,采用的方法有平切面法、二次曲线法、三次曲线法、曲面片法等;对于单曲度外形,例如机翼,采用的方法有作图法和解析法。
结构模线是根据设计所发出的结构图绘制,主要供加工各种样板使用,是飞机部件某个切面1:1的结构装配图。
结构模线的绘制方法有:①、对于金属图板结构模线,按理论模线移形于厚度为1.5~2.0mm的冷轧低碳钢板上,加工出样板外形并喷漆,在样板上绘制内部结构并进行协调;②、对于明胶板结构模线,将结构模线上的理论外形和主要结构轴线直接通过正像反射法,从理论模线上移形过来。
4、样板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标准工艺装备有哪几种类型?样板主要包括:外形样板、内形样板、展开样板、切面样板、下料样板、切钻样板、夹具样板;标准工艺装备类型有:标准量规、标准平板、表面标准样件、安装标准样件、反标准样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