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PPT课件
(三)运用新闻线索时的注意事项
(1) 注重验证,不硬顺藤摸瓜。 (2)尊重规律,不拔苗助长。 (3)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 (4)合理安排, 不要齐头并进。
作为记者,平时手里握有若干新闻线索, 这是好事。要善于对新闻线索分别轻重缓急, 根据难易程度,合理安排。
三 采访准备的进行
报道思想的明确和新闻线索的获取,并 不意味着采访活动的顺利,更不意味着采访 目的的实现,要使采访效率顺利得以兑现, 除了精心策划外,还必须精心做好采访准备。
1、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 道思想
2、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线索的获取
1、新闻线索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 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 完整的新闻事实,不能现成地拿来构 成新闻报道。它比较简略,没有细节, 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 是一个片段或概况,它只是将事物的 个别属性反映在记者的头脑之中。
采访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采访活动 进行得好与坏,是对记者理论、政策、知识 及各方面能力、经验的综合检验。因此,采 访的准备,既包括临时准备,又包括平时准 备,即既要“临时抱佛脚”,又要“平时多 烧香”。
大学生记者团培训系列讲座之二
《新闻采访》
时间:2011年10月20日
目录
一、新闻采访的定义 二、感知与判别新闻 三、记者的修养与条件 四、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 五、采访前的策划 六、采访的方法与实施
一、新闻采访的定义
1、新闻采访的定义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2、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
动、讲话获取。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 (3)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
古人云:“留心处处皆学问”,其实也可以 说成“留心处处皆新闻”。例如,1978年9月23 日下午,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先生参观正在施工的 秦俑馆工地。当他走进一边基建一边发掘的一号 俑坑展厅,看到气势磅礴的秦俑阵地时,不由脱 口赞美道:“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 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 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希拉克 发自内心的这一重要评价,被随同希拉克访问的 法新社记者乔治和《世界报》记者安德烈立即抓 住,率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曾说过:“一个优 秀的新闻记者,除了睡眠,随时随地都在 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现 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也可以说,一个合 格的新闻记者随时随地都在自觉或不自觉 地进行着采访活动。”“采访不仅是记者 的工作,而且是记者的生活。”
在大学校园,要获取新闻线索,一个便 捷的途径是关注校园海报。
(二) 坚持思想性 思想即指新闻报道的思想观点或政治
倾向。 (三) 可读性
时间性,即指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 (四) 坚持用事实说话
五、采访的策划与准备 新闻采访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般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 阶段,通常也称为采访前期、采访中 期和采访后期。采访的第一阶段即采 访的策划与准备阶段。
在当前,给新闻采访下一个比较科学、 准确的定义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 材所进行的活动。
2、新闻采访的特点
(1)目的的差异性。记者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 稿件、传播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而 其他形式的调查研究则目的各异,如司法人员审 核案情是为了正确判案等。
(2)时间的限制性。新闻采访强调时效性,要求 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的全过程, 规定今天交稿就不能拖到明天。
先在巴黎报道,在全世界产生了轰动效应。
从此,“世界第八大奇迹”几乎就成了秦 俑或秦俑馆的代名词。
与此相反,疏忽则是敏感的天敌。例如,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夕,举行 了专门记者招待会。作为美国总统,他在 会上第一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提法,这意味着美国第一次公开承认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美关系将有重大转折。在 场的多数外国记者都相继感觉到这一提法 的重大意义,抢奔出去发新闻,而在场的 中国记者却未能及时感觉、捕捉这有意味 的新闻事实,颇为遗憾。
三、记者的修养与条件
1、优良的作风 2、高尚的道德 3、广博的知识 4、熟练的技能 5、诚挚的情感 6、强健的体魄
四、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真实性
湖北浠水县一通讯员,用一笔名在报刊
上滥发文章,说他在从兰州部队的回家途 中,在火车上丢失了钱包,一位好心的兰 州姑娘解囊相助,送钱给他做路费,连名 字也不愿留。于是,一篇《感谢你,兰州 姑娘》一文在《兰州日报》上刊登,他又 把兰州姑娘改成了广州姑娘,时间、地点 稍加以改动,以《感谢你,广州姑娘》在 《羊城晚报》上也发了,接着这篇文章接 着在《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一时,造成 十分恶劣的影响。
“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 《搜神记序》。“宝撰搜身记,因作序曰: 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欲与先贤 前儒分其讥谤。”在古代,我国从事邸报、 小报等工作的人,通常把采访称之为探访, 且有内探、省探、衙探之称。
作为新闻工作的专门术语,新闻采访一 词则是在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予 以肯定,并赋予了充实、完整的内容。
(3)知识的全面性。
(4)活动的艰辛性。
二、感知与判别新闻
1、什么是新闻敏感 所谓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即时识
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 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 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 力。 2、关于新闻价值的定义
关于新闻价值的定义,历来争论颇大。 最终,它的定义应当是事实构成新闻诸要 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 新闻的尺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闻报道 也亦然。新闻报道是有目的的舆论传 播手段,因此,更需要策划与准备。
所谓策划,就是有计划、讲策略。 所谓新闻策划,即对整个新闻传播过 程的谋划设计。
一、报道思想的明确
报道思想通常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 现这一目的范围、内容、方法。它是编辑 部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 报道方针、政策、策略而规定的新闻报道 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要到达的目的的方 式方法的大体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