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电池的回收、利用指导教师:研究组成员:许艺骞,刘港,陈愈,张依慧,刘琴,胡淑敏,曹力,王皓筠摘要: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现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们结合这些实际,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积极组织、参与废电池的回收宣传活动,并利用回收的废电池设计了一套适合我校的废电池回收方案,为学校增加了药品。
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
课题的选择在选择研究性课题时,我们对《废电池的回收与利用》这个课题非常感兴趣。
大家都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电池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电池可以说是生产多少,最终就废弃多少;集中生产,分散污染;短期使用,长期污染。
如今废电池的危害已成为全世界人们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处理废电池的最佳方案。
虽然现在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还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寻找处理废电池的最佳方案已成为各国许多科学家的科研方向。
我们学生也是使用电池的一个群体。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回收电池从我做起。
因此我们高一共有五人选择此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性课题。
研究过程及结果一、选题刚开始我们几个在日常生活中都发现一些商场内设有废电池回收箱。
电池用过后为什么要回收呢?我们对此非常好奇。
因此当学校在去年11月末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后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作为研究性课题。
二、定题最初,我们确定的课题是《为什么废电池要回收》。
为此,我们广泛收集了相关问题。
在第一次小组集中时,我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并听取了老师的意见后,认为,我们不应只把目光局限在回收上,还应把课题拓展到另一个更受人关注的问题——能源问题上,因此我们最终将课题确定为《废电池的回收与利用》。
三、开题第二次集中,我们就这个题目分析了课题现状,明确了该课题的目的与意义、课题研究的学术目的、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另外进行了小组分工、设计了活动步骤。
依据这些我们填写了开题报告。
四、我们课题研究的实施共分为了五个阶段:第1阶段:今年1月17日至2月14日,通过上网和到图书馆查阅等方式查找相关资料。
我们在查找大量资料后了解到(一)、废电池是人类健康的潜在杀手人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是靠化学作用,通俗的讲就是靠腐蚀作用而产生电能的。
其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铬、汞、镉等对人体的危害是极大。
一节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而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
所以废电池的回收势在必行。
(二)、废电池废中有宝废电池并不是仅给人类带来危害,它里面还蕴含着很多资源。
例如纽扣电池含有锂、锰、银等稀有金属;铅蓄电池中含有铅;手机电池中含有镉,这些物质回收价值很高。
现已有工厂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回收、提取工作。
另外在普通干电池中还含有锌、铜、锰粉等资源。
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我们又对废电池的实际回收、处理过程产生了兴趣。
于是第2阶段:2月中旬,我们参观了废电池回收工厂---大连开发区东泰公司。
并采访了他们的刘总工程师。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国际上对废电池的处理十分重视,国际上通行的废旧电池处理方式大致有三种:固化深埋、存放于废矿井、回收利用。
西欧许多国家将收集起来的废电池先用专门筛子筛选出纽扣电池,提取其中所含的汞加以利用。
其余的各类废电池一般运往专门的有毒、有害垃圾填埋场。
这种做法不仅花费太大,而且还造成其中有用物质的浪费。
德国马格德堡近郊区正在兴建一个“湿处理”装置,在这里除铅蓄电池外,各类电池均溶解于硫酸,用这种方式获得的原料比较纯净,电池中包含的各种物质有95%都能提取出来。
我国废电池的危害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被列入十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中,有关政策今年就要出台。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处理废旧电池的方法。
不过据悉我国将采取湿法处理废电池。
通过这次实地访问我们不仅进一步对废电池的危害和里面蕴含的资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增强了我们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从而我们进入了第三阶段。
第3阶段:今年2月末,在校团委等老师及校学生会的帮助下,我们在校内外搞了一次有关废电池回收的宣传活动。
宣传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并不只局限于这些。
大家都希望能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也设计一套回收方案。
于是我们进入了第4阶段。
第4阶段:3月初,利用回收回来的废电池,根据学校的实际,利用校实验室设计一套废电池再利用的回收实验。
回收方案如下:[实验药品]一号干电池若干;3%的过氧化氢溶液;合成洗涤剂;硝酸银水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实验仪器]锤子、剪子、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滤纸、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酒精灯、试管[实验步骤]1. 二氧化锰的回收将废电池小心打碎,取出黑色内容物,用清水洗涤多次,晒干后,放在蒸发皿中加热,使二氧化锰中的碳粒等燃烧掉,边加热边搅拌,冷却后即可用于制氯气和制氧其中。
加热时不宜温度过高,以防变质:△4MnO2 =====2Mn2O3+O2↑2. 提取氯化铵将电池理的黑色物质放在水里搅拌溶解并过滤,将部分滤液放在蒸发皿中蒸发,得白色固体,在加热,利用“升华”收集较纯的氯化铵。
3. 制取锌粒将锌筒上的锌片剪成碎片,放在坩埚中强热(锌熔点419℃),熔化后小心地将锌液倒入冷水里,得锌粒。
4.验证二氧化锰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3%的过氧化氢溶液3ml和合成洗涤剂溶液3—4滴。
在其中的一个试管里加入少量的制取的黑色固体,若反应相对于另一个试管反应速度迅速加快,则黑色固体为二氧化锰。
5.验证氯化铵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滴加由白色固体配成的浓溶液3ml,在第一个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说明浓溶液中含铵根离子。
在第二个试管中滴加酸化过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从而证明白色固体为氯化铵。
第5阶段:到了今年4月初,我们小组开始结题,汇总资料,撰写论文。
4月末我们小组通过选拔,被推荐参加全校性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展示,在校研究性学习汇报结束后,我们想进一步扩大有关废电池回收的宣传范围,因此我们选择了学校附近刚开业的沃尔玛超市。
在那里我们通过发宣传单和张贴宣传标语的形式向人们宣传废旧电池应回收的道理。
感受它让我们知道了应该如何学习。
以前总是老师教一点儿就学一点儿,一遇到老师没讲过的就束手无策了。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即使以后再遇到老师没讲过的,我们也知道要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进行自学。
研究性学习活动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提高了我们的社会交际能力。
为了完成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不仅在网上查找了有关资料,而且还到工厂实地参观、访问。
虽然在采访刘总工程师时我们都很紧张,很多东西都忘了问,但是我们都认为这次活动特别有意义。
通过这次研究性课程的学习,使我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了我的组织能力。
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使我们树立起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们不再怕做化学实验了。
在我们的印象里,化学药品似乎很可怕,但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才认识到,化学药品只要正确使用,是不会伤害到我们的。
现在我希望第二轮研究性学习活动快点开始。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体会到科学就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要有坚定的信念,面对挫折,不能言败,不能放弃,要有急流勇进、勇于探究的精神。
我真的体会到了科学成果来之不易。
指导教师评语在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中,该课题小组成员能够充分应用查找资料、采访专家、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积极组织、参与社会宣传活动。
表现出了勤于思考、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体现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成果汇报方面,小组成员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等手段,报告条理清楚,内容严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体现了她们良好的素质。
由于第一次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成员都没有经验,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着一定不足。
如:某些问题考虑的不全面、细致,做事缺乏信心。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扬长避短,不断进步!指导教师:课题题目废电池的回收与利用导师课题组成员许艺骞,刘港,陈愈,张依慧,刘琴,胡淑敏,曹力,王皓筠组长许艺骞班级高一4班课题现状分析废电池的危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各国已开始着手进行废电池的回收工作,并不断寻找废电池再利用的最佳方案。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课题要研究的基本内容1. 废电池有哪些危害2. 借鉴世界各国回收废电池的措施,设计一套适合在校内开展的回收废电池活动方案3. 利用学校的实验设备设计一套废电池再利用的可行性的实验方案活动计划⑴任务分工:实地调查:全体成员访问专家:全体成员上网:史秀云、赵妍妍查书面资料:刘晶、张秀云、孔祥雯总结论文:全体成员发倡议书:史秀云、赵妍妍、刘晶⑵活动步骤:阶段时间主要任务阶段目标1 1月17日至2月14日查找有关资料对课题有一个整体认识并借鉴前人经验2 2月中旬设计回收方案策划一次全校范围的废电池回收宣传活动3 2月末设计再利用方案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有实验样品4 4月初成果展示以论文作为书面材料,能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展示⑶计划访问的专家:大连市开发区东泰公司总工程师⑷活动所需条件、困难及解决途径:预期成果(论文、调研报告、制作模型、实验报告等):论文、制作的实验样品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文字、多媒体课件、实物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整个研究过程充分体现化学学科以实验为根本的特点。
所设计的废电池的回收方案,不仅可以减少废电池中可利用物的浪费,而且为我校的实验室能提供一些实验药品。
指导教师意见开题报告设计的比较合理。
我希望大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团结合作精神,使这次学习活动圆满完成研究性学习计划暨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回收利用班级:高一四班课题组成成员:许艺骞,刘港,陈愈,张依慧,刘琴,胡淑敏,曹力,王皓筠组长:许艺骞指导老师:课题选择的背景和意义:1880年,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电池。
这一项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不可藐视的影响。
伴随着电池的诞生,有一部分用电工具得以摆脱电网的束缚,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听随身听,接听手机,对自己心爱的电器拥有更多的自由。
而且汽车、电子词典、MP4等高档商品也离不开电池的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电池被应用到更多领域。
电池的普及,一方面,标志着科技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日本的“水俣病”和“疯猫跳海事件”也不得不令我们深思:电池的“副作用”到底有多大?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又该如何应用这小小电池所带来的危机?作为公民的我们,每个人该如何理性的对待电池?通过调查研究,更全面、认真、深刻的认识废旧电池的危害;了解市民对电池的态度,提高市民环保一是;探寻家庭处理电池的方法;提高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增强探究意识是本次活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