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混凝土主要组成材料环氧混凝土属于树脂混凝土的一种。
由于完全不用水泥,因此也称为塑料混凝土。
树脂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相比,具有早期强度高,抗弯、抗拉强度大,耐磨性和抗冲击性好,防水和抗渗性强,有很强的耐化学侵蚀能力等特点,还具有很高的黏结强度和电绝缘性。
不足的地方是收缩值较大,造价较高。
为了解决因收缩产生裂缝的问题,研究采取加入聚氯乙烯粉的方法制得低收缩聚酯混凝土,为树脂混凝土开辟了新的前景。
随着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环氧树脂混凝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混凝土建筑物的修补工程、防水层、溢流面,以及具有特殊要求的高强混凝土中。
美国1955年就在公路工程中采用环氧树脂材料,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的修补工程。
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并应用的。
下面将介绍环氧混凝土的材料组成、性能和施工工艺。
组成材料1.环氧树脂凡含有环氧基团的树脂,统称为环氧树脂,应用最广泛的环氧树脂是用环氧氯丙烷和二酚基丙烷缩聚制成的。
原材料配合比例不同,制得的环氧树脂品种也就不同。
双酚基丙烷(简称双酚A型)环氧树脂产量最大,用途最广,所以称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通用环氧树脂或标准环氯树脂。
除双酚A型环氧树脂外,还有酚醛环氧树脂、甘油环氧树脂、有机硅环氧树脂,以及其他具有特殊性能的烯烃类环氧化物等。
为了叙述简便,除特殊注明者外,以下所述的环氧树脂,均指常用的双酚基丙烷环氧树脂。
这种树脂分子结构中的n=0~19。
咒的大小表示不同的分子量的树脂。
分子量愈大,其黏度愈稠。
当n<2时,是琥珀色低分子量树脂;当咒≥2时,是固体高分子树脂。
由于在环氧树脂的结构中具有羟基、醚基和极为活泼的环氧基存在。
而羟基、醚基有高度的极性,使得环氧树脂的分子与相邻界面产生电磁吸力;而环氧基团则能与介质表面,特别是金属表面上的游离键起反应,形成化学键,因而其黏合力特别强。
在黏合铝及铝合金材料并于高温下固化时,最高抗剪强度可以达到25MPa。
,环氧树脂是热固性树脂中收缩性最小的一种,其收缩量一般都小于2%,热膨胀系热一般为6.O×l0-5/℃,其力学性能见表5-3。
表5-3 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由于环氧树脂具有很高的黏合力,能与混凝土、钢、木、多等种材料黏合,故广泛用作黏合剂,但不能与有机玻璃、聚氯乙烯等塑料黏结。
常用的环氧树脂牌号、性能及用途参见表5-4。
这些环氧树脂,除分子量、环氧值、软化点不同外,固化反应机理及固化后的性能,各方面都很相似。
外观呈淡黄色,类似于麦芽糖。
对于环氧树脂中含有的环氧基,一般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用环氧值表示,是指每1009环氧树脂中含有的环氧基当量;另一种则是直接用环氧含量来表示,即每一分子中环氧基的百分含量。
环氧树脂的质量、黏度及固化剂用量,均与环氧值有关。
表5-4 环氧树脂牌号、性能及用途2.增韧剂纯树脂硬化后脆性较大,当加入适宜的增韧剂及填料后,就会降低脆性,提高抗弯强度、抗冲击强度及延伸性等。
增韧剂可分为非活性增韧剂及活性增韧剂两大类,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邻苯二甲酸酯类。
此类增韧剂为无色低黏度液体,与环氧树脂不能很好地混溶,固化中不与环氧树脂起交联作用,在水中或空气中都将随时间的增长,有从体系中逐渐离析出来的倾向,还有可能使环氧树脂的刚性降低。
一般用量为环氧树脂的ioY6~20%。
这类增韧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等。
(2)磷酸酯类。
磷酸酯类增韧剂亦属于非活性增韧剂。
包括磷酸三乙酯(TEP)、磷酸三丁酯(TBP)、磷酸三苯酯(TPP)、亚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酚酯(TCP)等。
(3)不饱和聚酯树脂(304号)。
此种增韧剂是一种黄色的黏稠体,外观似环氧树脂。
由于本身是长链高分子材料,能参加固化反应,因此能更大地改善环氧树脂的性能,增加耐久性。
但收缩率较大,为5%~8%。
(4)聚酰胺树脂(650号和651号)。
聚酰胺树脂是一种多元胺。
一般用的是低熔点的,为黄褐色黏稠液体,分子结构中含有极性的氨基、羟基及酰胺基,所以性质比较活泼,不仅可以作为增韧剂,而且还可以作为固化剂用。
当聚酰胺的胺值为200时,一般用量为树月旨重量的80%;胺值为300时,一般用量为45%;固化条件是从150℃的30min至65℃的3h。
(5)聚硫橡胶。
聚硫橡胶是一种具有黏性无色至黄色的液体。
根据分子量大小,可以分为聚硫一1、聚硫一2、聚硫-3三个型号,相对密度1.23~1. 27。
聚硫橡胶能自动氧化缩合或加成作用,由液态变成固态。
固化时,主要是硫醇基与环氧基起反应,但速度较慢,必须同时加入固化剂(如脂肪胺或酸酐等)才能很好地固化。
3.稀释剂由于环氧树脂的黏度较大(一般在25℃下,黏度在5Pa.s以上),给施工带来裉大的不便。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常在使用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释剂。
加入稀释剂,还可以改善环氧树脂的润湿能力,提高黏结强度和增加填料用量。
稀释剂分为活性与非活。
陛两类。
活性稀释剂其端基含有活性基团,并能参加固化反应。
由于活性稀释剂能与固化剂起反应,因此应适当增加固化剂的用量。
属于活性稀释剂的有:甘油环氧树脂(662号)、环氧丙烷苯基醚(690号)、环氧丙烷丁基醚(501号)、环氧辛烷等。
在稀释过程中不参加固化反应的叫非活性稀释剂,如二甲苯、丙酮、二甲酸、二丁酸、甲苯、纯苯、甲乙酮等。
一般说来,加入稀释剂有抑制链生成的倾向,会降低固化体系的物理力学性能,因此用量不宜过多,一般加入树脂重量的5%~20%即可。
尤其是非活性稀释剂,最好应控制在15%以下,以免增加树脂的收缩率、降低黏合力及其他机械强度。
活性稀释剂一般都是有毒的。
长期接触会产生皮肤过敏,严重者会发生溃烂。
其中,环氧丙烷丁基醚(501号)毒性较小,同时具有黏度低、性能优良等优点。
501号稀释剂的用量,一般为树脂重量的ioO/~is%。
加入501号稀释剂以后,需要适当地增加原来固化剂的用量,每1009501号稀释剂需用的固化剂,约为1509634弓环氧树脂所需的固化剂量。
4.固化剂固化剂亦称硬化剂,是采用环氧树脂时必不可缺的一种材料。
因为环氧树脂本身属于热塑性、线型的高分子树脂,只有在加入固化剂以后,才能使线型结构的分子交联成网状结构的大分子,成为不溶、不熔的环氧塑料。
固化剂的种类很多,根据硬化所需的温度不同,可分为加热固化剂和室温固化剂;根据化合物类型的不同,又可分为胺类固化剂、酸酐类固化剂和高分子类固化剂等。
(1)胺类固化剂。
胺类固化剂包括脂肪族胺、芳香族胺和改性胺类。
它是最常用的一类固化剂。
酚类、酸类、酰胺等物质,能够对胺类固化剂的固化起促进作用;胺类物质则对其固化反应起抑制作用。
由于脂肪族胺类能在室温下固化,而且固化速度快、黏度低,使用方便,因此应用较为普遍。
目前,常用的胺类固化剂有乙二胺(EDA)、二乙烯三胺(DTA)、叔胺[包括三乙胺N(C2 H5)3、三乙醇胺N(C2 H40H)3等]。
芳香族胺类固化剂,由于其中存在稳定的苯环,热变形温度较高,所以比脂肪族胺类固化温度高40~60℃,同时脆性情况有所好转。
主要有间苯二胺(MPDA)、苯二甲胺(MXDA)、二氨基二苯砜(DDS)、4-4'次甲基二苯胺_4rMDA)等。
关于胺类固化剂的用量,理论计算可按以下公式进行、G一筹×E(5-3)式中G一每1009环氧树脂所需胺的克数;M-胺的分子量;H。
——胺基上活泼氢的总数;E——环氧树脂的环氧值。
由于挥发作用的原因,实际用量一般比理论计算多10%~15%。
胺用量过多,将会使高分子链迅速终止,降低固化物的分子量,影响机械性能;但如果用量过少,又会造成固化不完全,使其性能发脆。
关于胺类固化剂的性能及掺量,可参见表5-5。
表5-5 胺类固化剂的性能及掺量(2)酸酐类固化剂。
胺类固化剂能在常温下固化,工艺简便。
但是如果要求较高的机械强度及较好的耐热、耐磨性能时,则必须采用酸酐类固化剂。
酸酐类固化剂除少数呈液体外,绝大多数为易升华的固体,操作较为不便。
酸酐用量的计算方法如下:用量(固化剂克数/100克树脂)=K×酸酐分子量×树脂环氧值式中K值根据酸酐的活泼性选用,一般为0.6~1。
酸酐类固化剂主要包括:顺丁烯二酸酐(MA)、邻苯二甲酸酐(PA)、内次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NA)、聚壬二酸酐(PAPA)、均苯四甲酸酐(PMDA)、六氢邻苯二甲酸酐(HHPA)等。
除此以外,尚有一些改性酸酐类固化剂,如桐油酸酐树脂(82酸酐)、甲基内次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MNA)、十二烷基顺丁烯二酸酐(DDSA)、六氯内次甲基四氢苯二甲酸酐(HET)及647酸酐筹。
不论是酸酐类及改性酸酐类固化剂,由于都需要加温固化,有一些还要求比较高的温度才能固化,而且用量也较胺类多,有的甚至达到树脂的两倍。
因此,在建筑工程上使用不太适宜,故不一一介绍。
(3)其他类型固化剂。
除了胺类和酸酐类固化剂之外,尚有高分子树脂类(酚醛树脂、苯胺甲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及糠醛树脂等)固化剂与潜伏性(如氟化硼乙胺、含硼环氧固化剂等)固化剂,以及最新发现的含金属元素的固化剂等。
5.填充料加入填充料,可以减少环氧树脂的用量,大大降低成本;而且可以降低固化时的收缩率和热膨胀系数,增加导热率,提高黏着力和机械强度,改善操作工艺。
填充料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金属和非金属,但结晶水含量高的材料应避免使用。
一般应用较多的为惰性物质,要求不能与树脂及固化剂起化学反应。
除此以外,选择填充料时,还应考虑到颗粒形状、大小和级配。
在建筑工程上常用的填充料有粉类(含水泥粉)、砂石等。
(l)粉类。
粉末状填充料要求颗粒细小,应通过100目筛孔,填充料的相对密度与树脂的相对密度,不得相差太大,而且应清洁、干燥。
根据当地条件与使用要求,可选用石英粉、石棉粉、石灰石粉、水泥、云母粉,滑石粉、瓷粉、银粉、铜粉、铝粉等。
为了改善弹性,亦可加入橡皮粉(应通过30目筛孔)。
(2)砂。
要求砂的石英含量高、质地坚硬、清洁、干燥、粒径为0.3~1. 2mm。
如果涂层要求光滑,最好选用粒径小于0. 6mm的砂。
(3)石。
卵石或碎石均可。
要求质地坚硬、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