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越战争
李朝与北宋之战
黎朝传三代,被权臣李公蕴推翻,建立李朝(1010-1225)。 1075年,李朝太尉李常杰率军分三路大举进攻两广。攻陷钦 州、廉州、邕州等地,死者几十万,破坏甚烈。次年(1076 年),北宋为报复,派郭逵领军10万来攻。两军隔裘江对峙, 宋军使用先进机具抛石如雨,大败李朝军,李朝军死伤众多, 士气低落。宋军趁势进攻、直逼李朝都城升龙(今河内), 这时宋军中却正好爆发瘟疫,民夫死亡大半,后勤供给中断; 但李朝也无力取胜。双方就此议和,李仁宗纳款投降,北宋 也就坡下驴承认了大越国。值得一提的是,宋军撤回国时, 只剩两万三千多人,因而称北宋此役为“惨胜”并不过分。
越南阮氏与清朝之战பைடு நூலகம்
后黎朝末年,南北分裂,北为后黎朝控制,南为阮氏控制。南方阮氏又爆发西山军阮 氏三兄弟起义。于是西山军阮氏又成为越南第三种势力,越南呈三国割据之势。后来 西山阮氏北伐后黎朝,后黎朝向清朝求救,1788年,清朝趁乱派两广总督孙士毅调广 西、广东、云南、贵州和四川兵,分三路进军,占领河内,大过新年。西山起义军趁 机突袭,清军大乱,抢渡红河浮桥逃命,人马拥挤,浮桥断。清兵溺毙者众。两军又 在玉洄村清军大营展开决战。清军先以满洲精锐骑兵出战,但是转眼间就被象队踩得 七零八落。清军退回营垒抵抗,弹矢如雨。西山军首领阮惠(已称帝,号光中)亲自 骑象冲战,连龙袍都被火药熏黑。又命敢死队以3块木板拼起,外裹湿泥草秸,腰插尖 刀架板冲锋。清军弹丸皆陷入泥板,无法杀伤后面人员。敢死队抵近营垒后放板抽刀, 逢人便砍,勇不可当。清兵不谙象战,又怕敢死队,顿时大溃,自相践踏,尸横遍野, 血流成河。提督许世亨阵亡,田州知府芩宜栋自缢。余部在逃跑时又误入河内青池附 近的“墨塘”,先后有上万人葬身于这片浩瀚泥泞的热带沼泽。各路清军闻讯皆撤, 西山阮氏怕清兵再来,上表臣服。清朝也顺势下台,封王安抚了事。
吴朝与南汉之战
五代十国中的南汉向来操纵十二使君从中渔利,吴朝(939968)统一后先称万胜王,不敢称帝。南汉曾派五万军队南征, 自海路进攻。吴朝军知道白藤江为南汉军必经之地,便趁退 潮时在江中打入许多尖头朝上之木桩,尖头上包铁,借涨潮 时桩没于水之机设伏于此,并以小船佯败退将南汉军引入伏 击圈。南汉军见伏兵四起,仓皇撤退,恰逢退潮,南汉军船 只又纷纷沉没、搁浅,士兵大部淹死,总兵刘弘操也战死沙 场。这就是有名的白藤江大捷,它使得越南敢于真正称帝, 完全独立于中国疆域之外。
黎朝与北宋之战
北宋建立平灭十国后,丁朝丁部领之子丁琏上表内附,被北 宋封为交趾郡王,以示笼络。宋太宗年间,丁琏死,其弟丁 竣继位。丁朝权臣黎桓篡权,囚丁竣自立、建立黎朝(9801009)。太宗大怒,以越南内乱为由出兵干涉,980年派侯 仁宝率军分陆海2路攻越南。陆路经由谅山,海路经由白藤江。 黎王黎恒在谅山和白藤江分别设伏,在谅山大败宋军,侯仁 宝也在谅山中伏阵亡;海路宋军则未到白藤江,得到兵败消 息后撤退。宋太宗由于水陆皆无收获,无奈之下只好封黎桓 为交趾郡王。是为黎朝。
陈朝与元之战二
1287年,元朝再发精兵30万,携带精心准备的大量粮草器械,仍 由脱欢领军,沿红河、谅山、白藤江三路大举进攻。其中白藤江水 路由乌玛尔率领,随行大批运粮船只。但乌轻敌冒进,兵船太快, 运粮船抛在后头。陈军在陈国秀等领导下立刻抄其后路,缴获了运 粮船队。乌军前方虽占领了升龙(河内),但是断了粮,又逢乡间 坚壁清野,只好原路经白藤江撤退。陈国秀指挥部下从森林中砍来 柚木、格木,削尖顶端,布设在白藤江下游满是暗礁的谷湍濑一带。 元军中了尖顶木桩阵之伏,大败,沉船400多艘,乌被俘。这就是 第二次白藤江大捷。元军余路见势不妙,纷纷回撤,一路上到处被 陷阱、毒箭杀伤。蒙元三征越南,就这样彻底地失败,元朝也彻底 放弃了在越南地区建省的计划。战后,越南人民为了纪念民族英雄 陈国秀,建陈公庙,并于每年农历8月20日祭祀。
后黎朝与明之战
陈朝末年,权臣黎季堥篡权,陈朝宗室逃往北京,向明成祖求救。明成祖以宗主国身份讨 伐,斩黎氏父子,在交趾设立郡县。但由于明朝官员大肆推行同化政策,要求照搬明朝礼制、 着装,颁法令“禁男女不许剪发,妇女穿短衣长裙”,加之官吏贪暴,到处搜罗金银、漆、 香料、苏木、孔雀羽等珍奇物品,并征大批劳役去中国。导致民不聊生、越南民愤沸腾。 1419年,蓝山爆发黎利起义。明朝大军围剿,黎利被困至灵山。部将黎莱主动扮成黎利装 束,率敢死队冲击,被俘。明军以为捉到黎利,收兵回营。黎利脱险后暂避锋芒,率部入老 挝休整,养精蓄锐后选择明朝力量薄弱的越南中部出击,很快占领从清化直到顺化的地区, 再继续向北部挺进。明军被动挨打,只能控制河内附近。明朝派王通10万大军来援,在萃 洞中伏,王通受伤逃进河内。起义军包围河内,要求明军投降。王通假意议和,暗中派人求 援。明朝又派柳升、沐晟领10万军分2路来援。黎利的谋士阮荐建议围而不打,在援军必经 之地支棱设伏。支棱是谅山和东关之间的隘谷,西面山石嶙峋,东面是布满密林的崇山。柳 升的东路果然中伏,柳升在谷中马鞍山腰一个叫“倒马坡”的地方阵亡,余部也在几日内溃 败。西路沐晟连夜经老街逃回云南。被困河内的王通被迫议和,明军被允许撤出越南,但以 黎利为首的反抗军势力越来越大,成祖死后经仁、宣两帝都无法镇压安抚,黎利也在1428 年称帝、正式建立后黎朝,标志着中国最后一次尝试恢复在交趾的郡县统治的努力失败了。
南海保卫战(1974.1.19---1.20) 对越反击战(1979.2.17---3.16)
南沙之战(1988.3.14)
• 由于中越在西沙围绕 “海洋石油981”号的对 峙,越南国内近日爆发 了大规模反华示威游行。 与此同时,在越南的中 资企业也成为越南示威 民众的攻击目标。2014 年5月13日,数百名越南 民众冲进胡志明市北方 平阳省的外商聚集区, 对厂区设备进行砸、抢、 破坏,见到华人就叫嚣 攻击。
南海保卫战(1974.1.19---1.20)
1973年9月,越南共和国(南越) 宣布将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岛屿 划入其版图。1974年1月11日,中 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这一蛮横行 径,重申中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 权。南越方面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 抗议,派出军舰侵占西沙一些岛屿, 并打死、打伤中国渔民和民兵多人, 同时攻击中国正常巡逻的舰只。 1974年1月20日,中国海军舰艇奉 命开赴西沙群岛,将南越军队赶出 西沙群岛,取得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此战击伤越南共和国驱逐舰3艘, 击沉护卫舰1艘,毙伤越南共和国 官兵100余人,俘敌48人
南海保卫战(1974.1.19---1.20)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官方称为 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或对越自 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在民间被 习惯称作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南 称之为1979年北部边界战争或越 中边界战争,国际上则又将其视 为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一部 分),是指于1979年2月17日至3 月16日爆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以下简称中国)和越南社会主 义共和国(以下简称越南)之间 的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短时 间内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 城市和县镇,一个月之内便宣布 胜利,撤出了越南。越方在中方 撤出之后也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 利。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 一步恶化到最低点。
历史上的中越战争
越南最早叫做“南越”
秦始皇设立“南越”总督 “中国上国”的不平等对待
中华文化的同化
征服-统治-独立-再统治-再反抗-再征服
八次战役
•吴朝与南汉之战(结果:吴朝大胜)
•黎朝与北宋之战(结果:黎朝大胜)
•李朝与北宋之战(结果:北宋获胜)
•陈朝与蒙古之战(结果:蒙古先胜后败)
•陈朝与元之战一(结果:陈朝大胜) •陈朝与元之战二(结果:陈朝大胜) •后黎朝与明之战(结果:明朝先胜后败) •越南阮氏与清朝之战(结果:阮氏获胜)
南沙之战(1988.3.14)
1988年3月14日,中国海 军为保卫南沙群岛,与入 侵中国领土的越南海军展 开了仅仅50分钟的近距离 海战,中国海军以1人负 伤的微小代价取得击沉越 南海军2舰、重创1舰的一 边倒胜利。战斗规模虽然 很小,却深刻影响了整个 南海局势。
吴朝与南汉之战
五代十国中的南汉向来操纵十二使君从中渔利,吴朝(939968)统一后先称万胜王,不敢称帝。南汉曾派五万军队南征, 自海路进攻。吴朝军知道白藤江为南汉军必经之地,便趁退 潮时在江中打入许多尖头朝上之木桩,尖头上包铁,借涨潮 时桩没于水之机设伏于此,并以小船佯败退将南汉军引入伏 击圈。南汉军见伏兵四起,仓皇撤退,恰逢退潮,南汉军船 只又纷纷沉没、搁浅,士兵大部淹死,总兵刘弘操也战死沙 场。这就是有名的白藤江大捷,它使得越南敢于真正称帝, 完全独立于中国疆域之外。
陈朝与元之战一
忽必烈建元朝后,派使臣要陈朝臣服。陈朝拖延不受。于是1284年,元 军借伐占城之名借道越南,想一鼓作气平灭之,也进一步扫荡流亡在越南 的南宋遗臣,元将脱欢、索都、乌玛尔领水陆大军50万,气势汹汹来攻。 陆路从谅山南进,海路先取越南南方占城再北进,南北夹攻。陈军则放弃 京城,转入野战,从各地广泛征兵,并从底层迅速提拔一批能干的将领。 百姓纷纷坚壁清野。索都从占城北进,陈军扼义安以北之狭隘,元军久攻 不下,粮草耗尽,只得乘船北上,去与脱欢会合。陈军在海阳附近海面截 击,宋朝流亡将领赵忠等请求从征,令部下着衣如宋军接敌。元军一见, 以为宋朝已经复国,并从背后派援军来,顿时个个惊诧,乱作一团。陈军 趁机猛攻大胜,元军死伤无数,连连战败,索都也阵亡。陈军士气大振, 转攻脱欢一路。时值盛夏,酷热难耐,南国瘴气遍地,脱欢军中疫疠无数, 不得不撤。元军在回撤路上到处遭到丛林中埋伏的零星袭击,脱欢钻到铜 管里,让士兵轮流抬着,这才躲过流矢,狼狈逃过边界。
陈朝与蒙古之战
李朝末年李朝女皇昭圣公主继位,权臣陈守度强迫她嫁给自 己的侄子陈日煛,继而让位于陈日煛。建立陈朝(12251400)。忽必烈灭大理进而伐交趾,1257年,元使来越南威 胁恫吓,要求投降,被拒。1258年,元将兀良哈台率骑兵三 万从云南沿红河来犯,在平厉原为陈兴道的象军阻挡,双方 在袈芦,东步等地缠斗多日,李朝的象队被蒙古骑兵所射, 反奔践踏本阵部队,致使李朝军大败。京城被占,皇族一度 退居海岛。但因天气酷热,蒙古军队水土不服,从越南撤军, 在撤军途中被陈兴道反攻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