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化脓性脑膜炎(1)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化脓性脑膜炎(1)教学讲义ppt课件
鉴别诊断
1.病毒性脑膜(脑)炎 2.结核性脑膜炎 3.MOLLARET脑膜炎 4.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常见脑膜炎的脑脊液变化
疾病 压力 <mmH2o 外观
潘氏试验
白细胞数 ×106/L 蛋白mg/L
正常 <200
化脑
结脑
病毒脑
清
- <20
混浊
微混或草绿 色
++~+++ +~+++
>1000 200~500
3、头颅透光检查阳性,CT检查示硬膜下腔 增宽。
4、硬膜下穿刺放液量大于2ml、蛋白定量 大于400mg/L则可确诊。
脑室管膜炎
1、主要发生于G-杆菌脑膜炎或治疗被延误 的婴儿。
2、临床表现:发热不退,频繁惊厥,颅压 进行性增高,脑脊液始终无法正常化。CT 示脑室扩大。
3、侧脑室穿刺放液示蛋白大于400mg/L。
化脓性脑膜炎(1)
化脓性脑膜炎
儿科学教研室 杨赟
概况
定义: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 膜炎症,简称化脑。
发病情况:美国发病率5-10/10万, 中国无统计资料。国内在20世纪 70年代以前发病率高,此后明显 下降。
病理改变
镜下:主要为脑膜的血管炎改变,有 充血渗出,浸润,少许坏死。炎性 渗出物有多形核白细胞,少量淋巴 细胞,巨噬细胞及致病菌构成。中 后期可见软脑膜纤维化,脑皮层肿 胀,皮层神经元固缩性病变。甚至 局部皮层坏死。
4、脑脊液中特异性抗体和病毒分离有 助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
1、80%-90%无卡介苗接种史。 2、亚急性起病,不规则发热1-2周才
出现脑膜刺激征、惊厥或意识障碍等 表现 3、常有脑血管炎或颅神经受累的表现, 如面瘫或肢体麻痹。 4、常有结核接触史、PPD阳转或肺部 等其他部位结核病灶。
MOLLARET脑膜炎
二.并发症的治疗
1.硬膜下积液 2.脑室管膜炎 3.脑积水 4.其他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0.6mg/kg·d. 连3-4天
四.其他对症治疗 1.监护 2.及时处理高热 3.脱水降颅压 4.加强支持疗法:如丙球.
肺炎链球菌
大肠杆菌
脑膜炎双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菌落
颅骨透照试验
发病机制
(一)脑膜炎的产生一般需经4个过程: 1.上呼吸道或皮肤等处的化脓菌感染。 2.致病菌由局部感染灶入血,发生菌
血症或败血症。 3.致病菌经血循环波及脑膜。 4.致病菌的繁殖引起脑膜和脑组织的
炎症性病变。
发病机制
(二)直接扩散: 细菌可以通过组织器官感染或
外伤后由创口直接侵入蛛网膜下腔, 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3、脑膜刺激症:包括背痛,颈项强 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等。
并发症
1.硬脑膜下积液:发生率30-80% 2.脑室管膜炎 3.脑积水 4.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SIADH) 5.其他
硬脑膜下积液
1、多见于G+球菌脑膜炎,如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
2、临床表现为体温不退,频繁惊厥,颅压 进行性增高。
1、临床表现与化脑极其相似
2、多次、反复出现“化脓性”脑膜炎
3、脑脊液中细胞数升高以单核为主,并可 见血管内皮细胞,即mollaret细胞。
4、天津儿童医院报道一例13岁患儿一年 内出现11次急性脑膜炎,最后证实为 mollaret脑膜炎。
脑积水
1、临床表现为频繁呕吐,惊厥, 头颅进行性增大,骨缝分离,头颅 破壶音,头皮静脉扩张。
2、机理为炎性渗出物阻塞脑脊液 循环或炎症破坏蛛网膜颗粒、静脉 窦栓塞影响重吸收。
脑脊液循环图
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 中 脑 第四 正中孔 脑室 导水管 脑室 侧 孔
蛛网膜 下腔
脉络丛
脉络丛
脉络丛
蛛网膜粒 静脉窦
发病机制
(三):G-脂多糖,G-内毒素,G+肽聚糖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星形细胞
细胞因子(TNF,IL-1,RAF,MIP)及前列腺素
炎症反应
充血,渗出,浸润,坏死等
临床表现
一、起病情况:急骤起病或急 性起病。
二、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 食欲不振,疲倦,皮肤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意识改变(嗜睡、昏睡、昏 迷),目光呆滞,精神不振等。
动脉
动脉
动脉
静脉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1、炎症刺激垂体后叶致使抗利 尿激素过量分泌,引起低钠血症 和血浆低渗透压。
2、临床表现为浮肿,表情淡漠, 意识障碍加重,频繁惊厥。
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二)脑脊液检查:压力升高,外观 混浊,白细胞>1000×106/L, 糖<1.1mmol/L,蛋白质 >1000mg/L。
清
+ <200
<400 >1000
>1000 <400
糖mmol/L 2.2~4.4 <2.2
<2.2
正常
氯化物 mmol/L
118~13 正常或降低 2
降低
正常
治疗
一.抗生素治疗: 1.抗生素使用原则:
早期,足量,有效,疗程足 2.病原已明时:参照药敏而用药(略) 3.病原未明时:
A.氨苄青霉素+氯霉素 B.氨苄青霉素+大剂量青霉素 C.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噻肟钠
临床表现
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1、颅内高压表现: (1)头痛:小婴儿可表现为拍打
自己头部。 (2)呕吐:表现为喷射性呕吐, 不伴恶心。
临床表现
(3)小婴儿可表现为前囟紧张、 颅缝增宽 (4)惊厥:表现形式为全身性或 局灶性。 (5)血压增高、心动过缓、呼吸 节律改变甚至脑疝。
临床表现
2、局灶体征:由血管闭塞引起,可 有偏瘫,感觉异常或颅神经受累等。
辅助检查
(三)其他: 1.血培养:早期阳性率高。 2.脑脊液其他检查:特异性抗原测定
以及LDH,LA,CRP,TNF等测定。 3.影像学检查:CT,B超等
诊断
凡急性发热起病,并伴有反复惊厥、 意识障碍或颅压增高表现的婴幼儿, 均应注意本病的可能,脑脊液检测 呈化脓性改变即可确诊。
鉴别要点
1.病史及起病缓急。 2.临床表现相似,价值有限。 3.脑脊液检查为鉴别的关键。
硬膜下积液透照
正常透照
● 硬膜下积液
(积脓);
● 脑积水:
非交通性, 交通性
● 脑室膜炎
● 各种神经功 能障碍
病毒性脑膜(脑)炎
1、其病急或亚急性,临床表现与化脑 相似
2、感染中毒及神经系统症状均比化脑 轻,病程自限,大多不超过2周。
3、脑脊液清亮,白细胞数0至数百 ×106/L,淋巴为主,糖含量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