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务三农经验交流材料

服务三农经验交流材料

服务三农经验交流材料
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多年来,涉农部门扎根农村、情系三农,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县域经济发展新阶段,涉农部门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三农,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浅显的思考。

(一)坚定目标兴农。

涉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省一系列强农惠农文件精神,始终把发展农村主导产业作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来抓。

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烟、畜等传统产业更加稳固,魔芋、蔬菜、黄姜、中药材等后续产业不断壮大。

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化发展,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农业和品牌农业,农业园区从无到有,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牢固,带动了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XXX元,较上年增加XXX元,增长XX.X%,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

(二)强化科技助农。

以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开拓创新现代农业为方向,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工程。

一是打造科技示范园。

农业园区是推广科技技术的主阵地和辐射源,通过相关部门的精心包抓、倾力扶持,卧牛山水保生态科技园通过省上评审,丰裕、隆科等农业示范园区已逐步建设成为科技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

通过创新“园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使农业生产领域的新品种、新机械、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并逐步显现科
技效益。

二是建立科技骨干队伍。

通过积极开展农村科技体制和
机制创新,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将专家能手、乡土拔尖人才、
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科技技术人才充实到科技队伍中来,农业科技软实力不断增强。

三是加大科技培训应用。

通过深
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三下乡”和“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每年平均举办技术培训班350余场,
培训农民4万余人。

着力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
职业农民、产业大户和致富能人,成为我县发展现代农业新生力
量和主力军。

(三)项目带动促农。

涉农部门积极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三农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通过避灾移民搬迁、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等
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

20XX年全县计
划搬迁3XXX户,其中集中安置2XXX户,分散安置XXX户,全部达到入住条件。

20XX年全县计划搬迁3XXX户,目前正在推进建设中。

二是利用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年以来,仁河、双河、段家河集镇供水工程正在建设当中,人饮
工程已解决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积极实施“田、堤、渠、路”
四大配套,新修改造基本农田0.XXX万亩。

三是加快园区建设,
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全县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到XXX个,在积极推进全县XXX个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发展的基础上,以新森林、丰裕、隆科、润农等XXX个园区为重点进行产业培育、服务
保障、设施建设、质量提升,有力促进了传统农业转型发展。

(四)完善政策惠农。

惠农政策是党和国家关心农民、扶持农业、发展农村的重大举措。

一方面我县积极落实各种种植补贴、
农机购置补贴、农村沼气工程、职业农民培训、社会保障等中、省、市的惠农政策,促进三农发展。

新农合实现全覆盖,新农保、城乡低保、困难救助等民生政策全面落实,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

另一方面我县相继出台了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山林经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移民搬迁安置等方面的指导性意见和政策,
促进了全县园区建设、山林经济、移民搬迁等项目稳步规范建
设。

二、服务三农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科技支撑弱。

一是基层推广体系不健全,部分镇现有基层农技人员技术和知识老化、单一、整体素质偏低,不能适
应现代农业的需要。

二是培训针对性不强,结合新型农民教育、
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的农业科技培训,培训的范围不广,缺少规模。

三是科技服务水平不高。

尽管一支由乡镇综合站、农技中心
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服务主体形成,但整
体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民外出务工增多、农户分散经营的现状。

(二)政策落实要加强。

近年来,中省各项惠农政策逐年增多,但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到位、不完善的地方。

主要是政
策宣传力度不够到位,导致部分群众对强农惠农政策不知道、不
了解和不能及时享受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一些受益面较小的政
策项目因信息交流不通畅等原因容易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农
村的和谐稳定。

(三)服务意识待提高。

一是适应能力弱。

表现在面对农村形势发生新的变化,部分人员转变观念不及时、熟悉业务慢,存在
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

二是作风待转变。

少数人
员久坐机关,没有深入农村,不是很了解农村发展实际情况。

(一)落实“重中之重”。

涉农部门要切实提高对服务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

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

要把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县直部门联系贫困村、党
员干部联系贫困户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常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
抓的服务三农工作领导责任机制,健全责任部门牵头主抓、相关
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落实机制。

(二)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强化基层网络建设。

强化基层综合服务站职能,充实、培训新型农业技术人员。

依托县科协系统的
助农项目发展科技示范园、
示范户,培养发展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使之成为农技
推广的“二传手”、“土专家”。

二是加强科技协作。

涉农部门
之间应加强农业科技方面的协作与共享,推动农业科技的研发和
科技经验的推广,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速度。

三是强化政策
保障。

建立推行绩效评估考核制度,由服务对象、县级主管部门
和镇政府三方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技术服务绩效考评机制,充分
调动相关单位和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集中整合资金。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涉农重点建设任务,集中人力、集中资金,发挥资金的利用效率,创出在
本市乃至全省撑得起、叫得响的特色亮点工作,树立涉农工作新
标杆。

要进一步建立资金整合组织协调机制,一个涉农建设大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方案,由县级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与,由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统筹安排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分工,各部门
要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要求,分别组织实施。

(四)监督政策落实。

一是加大公开力度。

采取利用公开栏、召开群众大会、发放宣传单等符合农村实际的宣传方式,让广大
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群众对强农惠农政策
享有充分的知情权、监督权。

二是严格执行政策。

健全完善各项
管理制度,既要做到全覆盖、应享尽享,又要防止虚报冒领、套
取资金等现象发生。

要高度重视公示的作用,无论什么政策,群
众享受前一律先进行公示。

同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他们依法规范工作的能力。

三是健全监管制度。

将惠农政策
的贯彻落实情况列入相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

四是加大查处力度。

一方面,涉农部门在执行各项惠农政策的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工
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的对
策建议。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违反国家惠农政策行为和损害农民
利益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查处贪污、挪用、克扣、套取惠农资金和与民争利的行为。

(五)提高服务能力。

一要切实转变作风。

践行群众路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狠刹“五股歪风”,坚持“五实作风”,坚定不移地执行县委政府重大三农决策部署,认真干好各项工作。

二要密切联系群众。

涉农部门的工作对象是农民百姓,工作的目标就是为农民排忧解难,指导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这就要求我们与广大农民群众建立起血肉联系,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福祉,真正将各项惠农利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要完善工作机制。

切实加强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宏观统筹指导职能,强化对全县涉农部门服务三农方面的实际效果进行考评。

同时应该对从事服务三农工作的干部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要让从事服务三农的干部有干劲、有盼头,从而吸引更多的干部从事服务三农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