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习题册参考答案-《语文(第三版)习题册》-B10-3261.docx

习题册参考答案-《语文(第三版)习题册》-B10-3261.docx

语文(第三版)习题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给我未来的孩子一、语言训练1.D2.B3.A4.C5.B二、语段分析1.文中提到的“最严酷的冬天” “玫瑰的芳香”“色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最严酷的冬天 ?指人生最困难的时期, ?玫瑰的芳香 ?指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回忆等),?色彩 ?指人生的精彩。

2.作者为什么希望自己未来的孩子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答:因为理想主义者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理想会使人出众,理想能纯洁人的气质,理想主义者的结局悲壮而决不可怜。

三、拓展阅读这位父亲给新入学的女儿哪些忠告?对你有何启示?答:略。

2走出地平线一、语言训练11.D2.A3.C4.C5.B二、语段分析1.文中的地平线指什么?走出地平线有什么含义?答:地平线是一种视觉感受,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

走出地平线就是跳出自己的圈子,冲破思想的牢笼,扩展自己的襟怀。

2.作者在文末说:“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平线,但是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

”请你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简要地概括出来。

答:一个人只有扩展自己的襟怀,冲破思想牢笼,超越自己,才能走出封闭自己的 ?地平线?。

三、拓展阅读读完本文后 , 你有什么体会?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写出来?答:略。

本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读完本文之后,我对自己的理想充满信心,并且想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虽然会有许多艰难险阻,但只要一颗持之以恒的心,生活就有意义。

3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语言训练1.C2.D3.A4.D5.B二、语段分析21.当作者还是一个青年大学生的时候,报刊上曾刮起一阵讨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微风,但作者为什么没有参加进去?有的文章不知所云,我看不懂。

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讨论本身就无意义,无价值,不如实实在在地干几件事好。

2.第 2 段说“不如早点离开人世”和第3段的“长寿有一些好处”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如果不明白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如早点离开。

但是长寿的人能够更好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拓展阅读你怎样理解“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答:略。

4哲学家的思考一、语言训练1.D2.A3.B4.C5.D二、语段分析1.文中画线处的“边边角角”指代什么?答:人生中多余的东西,各种诱惑。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选文各段落之间的关系。

答: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是承接关系,第三段是对前两段的总结。

三、拓展阅读模仿选文,再写一两个小故事和你的感悟。

3答:略。

5就是那一只蟋蟀一、语言训练1.C2.A3.D4.D5.B二、语段分析1.诗中写到蟋蟀在你我的记忆里“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你”“我”的童年有何惊喜,中年有何寂寞?答:我们的童年在母亲身边,发生过很多让人惊讶又让人高兴的事,令人难忘。

而中年以后大都与家人分离,因而感到很寂寞很孤独。

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思。

2.诗人说那只蟋蟀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答:不矛盾。

因为诗人心中只想着祖国和家乡,没有想其他的,似乎很单调,但这是诗人心中最甜美最温馨的情感,又感觉特别谐和,通过对比和这种反差突出了诗人对祖国、故乡的最深沉的思念与热爱之情。

三、拓展阅读你是怎样理解“怀旧”的?答:略。

4第二单元6威科特先生的陷阱一、语言训练1.C2.A3.B4.B5.C二、语段分析1.上述文字反映了威科特先生怎样的教学思想?答:努力学习现成的宝贵知识,有时比创造性思维更为重要。

2.为什么“我”最后还是跳进了威科特先生的“陷阱”?答:因为威科特先生设置的 ?陷阱 ?就是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而 ?我?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三、拓展阅读试将本文中的萨姆老师和课文中的威科特先生进行比较,你更喜欢哪位老师?为什么?答:略。

7拿来主义一、语言训练1.C2.D3.A4.A5.B二、语段分析1.“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与“而这回接受一切”两者态度是否相同?为什么?答:不相同。

前者 ?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只是第一步;后5者是全盘接受,连糟粕也接受。

2.最后一段是总结性文字, (A)(B) 两处画线部分分别与上文一一对应,顺序不可更改。

用文中语句,完成以下填空。

(1)A处“使用”“存放”“毁灭”分别指上文的,,;其相关词语分别是“”“”“”“”“”。

( 2) B处“沉着、勇猛” “有辨别”“不自私”分别针对上文“”“”“”而言。

答: (1) 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 ?吃掉? ?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送一点进博物馆??大可以毁掉??请她们各自走散?(2)?孱头? ? 昏蛋?? 废物?三、拓展阅读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划线处国粹派是怎样一种人?“敝帚自珍”与“哗然”各有何含义?答:在对待文化交流问题上,采取闭关主义,保守主义,抱残守缺,极力反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人。

?敝帚自珍 ?在这里是贬义词,是抱残守缺,害怕交流,不求创新和发展的意思; ?哗然 ?是大惊小怪,极力反对的意思。

8孔子的诚信观一、语言训练61.B2.D3.C4.B5.A二、语段分析1.第一段中,孔子的志向和弟子们有何不同?这反映了孔子什么样的思想?答:子路的志向仅仅是施惠于自己的朋友,颜回只谈到了自身的修养,而孔子则是要把恩义普施众人,取信于友。

反映了孔子仁爱、诚信的思想。

2.上述语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三、拓展阅读你遭遇过网络失信吗?你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诚信建设应该怎么做?答:略。

9项链一、语言训练1.A2.D3.C4.C5.B二、语段分析1.语段中玛蒂尔德说:“不过事情到底了结了,我倒很高兴了。

”这句话表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与性格?答:她为自己毅然借债赔偿项链最终还清欠债感到欣慰。

表现了人物的诚实、天真的性格。

72.课文在说明项链是假的以后就戛然而止。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

三、拓展阅读试分析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方面的特点。

答:结尾和莫泊桑的《项链》一样,也是在对话中结束,在高潮中戛然而止,使人不禁莞尔。

10牡丹的拒绝一、语言训练1.B2.D3.C4.C5.A二、语段分析1.作者在写“牡丹的拒绝”之前为何要盛赞牡丹的美?答:①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②引出下文,由牡丹的美引出游人去洛阳观赏牡丹;③在与下文写?牡丹的拒绝 ?的对比中形成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牡丹的坚守与高贵。

2.对划线句子“况且洛阳牡丹,, 而名声大噪”,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古代文人被贬的实例来谈。

答:①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不要埋怨,而要立足当今,创造条件,战胜困难与挫折,去开辟美好的未来。

②略。

例如唐朝文学家柳宗元被贬至偏远的永州,却写下了?永州八记? 及其它散文,这些作品成了文坛上的不朽之作。

三、拓展阅读8武太后为何要“怒贬牡丹花”?为何“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阳最盛”?答:略。

第三单元11把信送给加西亚(节选)一、语言训练1.A2.B3.C4.C5.A二、语段分析1.“这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是哪种人?答:不论老板在还是不在都会坚持工作的人( 或全力以赴地把信送到的人 ) 。

2.你是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吗?如何做才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答:略。

三、拓展阅读胡林香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吗?为什么?答:略。

12寻找时传祥一、语言训练91.D2.C3.B4.D5.C二、语段分析1.“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对这句问话你如何作回答?答:在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中,掏粪工是个已经消失了的行业,但只要存在着社会分工,行业之间就必然存在着差异,也仍然会存在着苦、累、脏的工作,这些工作同样要有人去从事。

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光荣的。

因此,时传祥?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的精神对于今天来说,也仍然没有过时。

2.劳动模范时传祥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这篇通讯却以“寻找时传祥”为题,结合选文最后一段话,谈谈“寻找”的深刻含义。

答:寻找 ?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地做人。

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安的精神家园 ?里,虽然有人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三、拓展阅读谈谈你对“一生只忠于一件事”的理解。

答:略。

13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职业水准一、语言训练1.B2.C3.D4.A5.C101.什么是“职业水准” ?答:职业水准应该是80%的精湛技艺, 15%特立独行的认知与坚持,以及 5%的灵光闪烁。

2.“精湛技艺”“特立独行的认知和坚持”与“灵光闪烁”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没有必备的技能就谈不上特立独行的认知,没有特立独行的认知,就不会灵光闪烁。

三者相辅相成 ,其中必备的技能是基础,共同构成一定层次的职业水准。

三、拓展阅读出租车司机的这堂“ MBA课”给你什么启示 ?答:略。

14俗世奇人(节选)一、语言训练1.略2.D3.C4.(1) ①把“塑造”改为“讲述”。

( 或: 删去“的事迹” )(2)④把“生龙活虎” 改为“活灵活现”。

5.C111.对语段中划线的句子进行分析。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答:这是一个对仗工整的对偶句。

作者把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做了一番鲜明的对比,传神刻画出了 ?天津码头 ?上?优胜劣汰 ?的生存法则。

作者运用这样的对比句突出体现了作者对具有超凡技艺的 ?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2)“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答:?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指的是天津卫 ?码头 ?的生存规则,这是经过长期社会选择而形成的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强者风光弱者受窘的规则。

?地地道道 ?强调的是这条铁的法则所具有的广泛性、彻底性——货真价实,毫不通融,毫无回旋余地。

2.这段文字似乎与“刷子李”全文无关,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花费较多笔墨来写这一段呢?答:为写 ?刷子李 ?预设一个不同寻常的背景。

三、拓展阅读“俗世奇人”杨巴“奇”在何处?对你有何启示?答:略。

1215围墙一、语言训练1.B2.C3.B4.C5.A二、语段分析1.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吴所长在碰头会上提出研究围墙问题时的开场白能不能不那么郑重其事和啰唆?答:不能,因为设计所的工作不能简单化,一接触土木,便会引起三派分歧。

2.为什么应该发言的两大派都暂时沉默,不愿过早地暴露火力?答:因为吴所长的开场白把瓶口封紧了,两大派还没有摸清情况。

三、拓展阅读如果你是厂长,你在大黄和小李两个人中,选择谁担任铸造车间主任?为什么?答: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