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生物药物分析——应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及其技术成就,检测和研究各种生物药物质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生物药物——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或通过生物技术加工的,用于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的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物,包括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动植物细胞组织制备的生化药物。
药品标准——指国家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及检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基因工程药物——是先确定对某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蛋白质,然后将控制该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基因取出来,经过一系列基因操作,最后将该基因放入可以大量生产的受体细胞中去,这些受体细胞包括细菌、酵母菌、动物或动物细胞、植物或植物细胞,在受体细胞不断繁殖过程中,大规模生产具有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蛋白质,即基因疫苗或药物。
药物杂质——指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面积归一法——测量各杂质峰的面积和色谱图上除溶剂峰以外的总色谱峰面积,计算各杂质峰面积及其之和占总峰面积的百分率以测定杂质含量。
内消法——是指将一定重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到一定量的被分析样品混合物中,然后对含有内标物的样品进行色谱分析,分别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及相对校正因子,按相应公式和方法即可求出被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外消法——用已知不同含量的标样系列等量进样分析,然后做出响应信号与含量之间的关系曲线(校正曲线)。
定量分析样品时,在测校正曲线相同条件下进同等样量的等测样品,从色谱图上测出峰高或峰面积,在从校正曲线查出样品的含量。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指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放射性免疫测定法——利用免疫学上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和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的高度灵敏性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超微量的分析法。
酶免疫测定法——利用免疫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和酶的高效性,用酶代替放射性同位素来标记药物,测定抗原和抗体含量的方法。
抗血清的滴度酶免竞争法——非竞争法——均相法——不需要将结合的与游离的酶标志物分离便可测定的酶免疫测定法。
非均相法——指抗原抗体反应后,需要将结合的与游离的酶标志物分离才能测定的酶免疫分析法。
酶的交联——液相酶免疫测定法——酶分析——利用酶作为分析工具或分析试剂,测定样品中用一般化学方法难以测定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是酶的底物,也可以是酶的抑制剂或活化剂以及酶的辅助因子)的方法。
终点法——先借助酶反应使被测物质定量地进行转变,在转化完成后,测定底物、产物或辅酶物质等的变化量的酶法分析。
反应速度法——指通过测定酶促反应速度对被测物质(底物、辅酶或抑制剂)进行定量的方法。
酶循环放大法——利用底物的专一性,使微量的底物“增幅放大”以达到定量目的的分析方法电泳——带点粒子或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移动,依据带点粒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行为不同进行分离的技术。
电渗——在电场的影响下,带电荷的液体对携带相反电荷的固定介质进行相对运动的现象。
可以改变带电离子在电泳中的移动速度甚至方向。
电泳迁移率——带电粒子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移动的泳动速度。
SDS—PAGE——向样品加入还原剂(打开蛋白质的二硫键)和过量SDS,SDS是阴离子去垢剂,使蛋白质变性解聚,并与蛋白质结合成带强负电荷的复合物,掩盖了蛋白质之间原有电荷的差异,使各种蛋白质的电荷/质量比值都相同,因而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迁移率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大小。
是分析蛋白质和多肽、测定其分子量等常用的方法。
梯度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比移值——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
等电聚焦——使电泳的介质中形成一定范围的pH梯度,电泳时待分离的两性分子可以在这种pH梯度中迁移,直到聚集于与其等电点相同的区域。
两性载体——色谱法——指一种利用混合物中诸组分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原理以获得分离的方法。
放射性比度——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
分离度——用以判断分离物质在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常作为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用R表示。
R等于相邻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托尾因子——是通过计算5%峰高处峰宽与峰顶点至前沿的距离比来评价峰形的参数,目的是为了保证色谱分离效果和测量精度,常用T来表示。
牛津单位——在标准情况下,能完全抑制50ml肉汤培养基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牛津标准菌株)生长的青霉素最低含量。
稀释单位——能完全抑制1 ml肉汤培养基中大肠杆菌标准菌株生长的最低含量作为链霉素的一个效价单位。
用以标示链霉素的抗生活力。
重量单位——以抗生素的生物活性部分的重量作为效价单位。
旋光性——当光通过含有某物质的溶液时,使经过此物质的偏振光平面发生旋转的现象。
比旋度——指偏振光通过长1dm且每1ml含旋光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的波长和温度下的旋光度。
稀释法——一般是在一系列的试管中用液体培养基逐管将抗生素做2倍稀释,并于各个试管中加入同量的对该抗生素有高度敏感性的试验菌液。
将各个试管放置于37℃的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作为测定终点。
再用同法测得的抗生素标准品终点作比较,即可求得被测定抗生素的效价。
比浊法——将抗生素标准品的稀释液与供试品的稀释液分别加入试管中,再加入已接种试验菌的液体培养基,摇匀,置37℃的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试验菌的生长情况。
由于抗生素的浓度不同,试验菌受抑制的程度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浑浊。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透光度或吸收度,用标准曲线法可测定出供试品的效价。
琼脂扩散法(管碟法)——利用抗生素在摊布特定供试菌的琼脂培养基内扩散,形成含一定浓度抗生素的球形区,抑制供试菌的繁殖,通过透明琼脂培养基,可观察到透明的抑菌圈。
并且在一定的抗生素浓度范围内,对数浓度(剂量)与抑菌圈面积或直径成正比的原理的抗生素效价测定法。
生物检定——利用药物对生物体(微生物、细胞、离体组织、整体动物等)所引起的药理作用来测定药物的生物活性或效价的一种方法。
容量分析法——依据已知浓度的标准试剂溶液与被测定的一定量供试品药物完全作用所消耗的标准试剂的体积,来计算被测定药物中有效物质含量的方法。
直接滴定法——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逆滴定法——指加入定量且过量的滴定剂使之与待测物质反应,然后用另外的试剂滴定过量的滴定剂,进而对待测物进行定量的方法。
维生素——指一类维持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电位滴定法——是指在滴定过程中通过测量电位变化以确定终点的滴定方法。
化学聚合117——光聚合——利用光照加速化合物单体之间共价连接的现象。
微分比容——当加入1克干物质于无限大体积的溶剂中时,溶液的体积增量。
茚三酮反应——茚三酮与氨基酸、肽类或蛋白质的自由α氨基或其他氨基化合物所产生的一种可定量的显色反应。
所呈现的颜色随反应的条件(酸度、温度、盐浓度、铜、镉离子等)不同而异。
用于氨基酸和肽的层析及定量测定。
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作用形成紫蓝色络合物的呈色反应。
在540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等电点——蛋白质或两性电解质(如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此时蛋白质或两性电解质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为零。
符号为pI。
福林酚法——利用蛋白质与福林酚试剂反应后形成的化合物可在75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蛋白质换算系数——指含有1g氮的蛋白质重量,一般为6.25。
甲醛滴定法——依据一分子氨基酸与两分子甲醛反应生成一个氢离子,再用已知浓度氢氧化钠滴定氢离子以确定氨基酸含量的方法。
非水滴定法——在冰醋酸中用高氯酸标准溶液滴定测定氨基酸含量的方法。
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酶的高效性——主要是指催化能力,蛋白质(环境适宜)的催化能力是普通化学催化物质的10^5—10^8倍。
酶的绝对专一性——指一种仅能催化一种底物的生化反应。
酶的相对专一性——指一种酶仅能催化相应的某一类化合物或具有某种化学键的物质的变化。
酶的立体结构专一性——指底物有立体异构体时,酶只能以其中之一作为底物。
酶的活力——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的活力单位(U)——在规定的条件下,每分钟转化1u mol底物所需要的酶量。
酶的比活力——每毫克酶蛋白所含有的酶活力。
用U/mg表示。
恒比活力——多肽生长因子——指那些分子量不算太大的,在体内含量极微,但却发挥极大生理作用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
肽图分析——根据蛋白质、多肽的分子量大小以及氨基酸组成特点,使用专一性较强的蛋白水解酶(一般为肽链内切酶)作用于特殊的肽链位点将多肽裂解成小片断,通过一定的分离检测手段形成特征性指纹图谱。
蛋白质免疫印记法299——借助PAGE技术,将生物活性物质高效分离,再与固相免疫学方法相结合。
分离后的样品几乎可以原位、定量驱动或吸印在另一种固相载体上,因此能保持原有的生物活性和物质类型,所以可以进行各种生物监测、免疫识别、扫描、积分和保存。
细胞病变抑制法310——H3—TdR掺入法311——在测试液中加入由H3标记的胸腺嘧啶(H3—TdR),由于在细胞增殖过程中H3—TdR是DNA合成的必备物质,所以H3—TdR掺入的多少就代表细胞增殖能力的强弱(通过同位素液闪计数仪来测定),进而确定多肽药物的生物效价。
微量酶检测法(MTT)312——利用活细胞特别是增殖期的细胞可通过线粒体能量代谢过程中的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使淡黄色的MTT分解产生蓝色结晶状甲攒沉积于细胞内或细胞周围,而且甲攒的量与细胞的增殖程度呈正比,甲攒经异丙醇作用后可溶解显色的性质,通过测定OD值对多肽药物进行定量的方法。
生物制品——以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其代谢产物等为起始原料,采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相关技术制成,并以相应分析技术控制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的生物活性制品,可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
异烟肼法——利用甾体激素C3-酮基及某些其他位置上的酮基都能在酸性条件下与羰基试剂异烟肼缩合形成黄色异烟腙,在一定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的性质对甾体激素进行定量的方法。
激素——指内分泌细胞所产生的微量化学信息分子。
这些物质通过扩散或被血液转运到作用细胞或器官,从而调节细胞或器官的代谢,并有反馈性地调节机制以适应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也有调节体内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