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应用探讨
三维属性体
反映单砂体在不同位置纵向上的渗透率变化特点 及韵律性在横向上的变化规律
前言
高质量的三维地质模型
1.正确的建模思路 基础
保障 ?
2.合理的模拟方法 手段
3.熟练的应用技巧
效率
1 建模思路探讨 2 模拟方法研究 3 应用技巧交流
建模思路探讨
建模思路决定了三维地质模型的整体构架,它是整个建模过程 的主导思想。影响建模思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地层对比到小层,没有明确砂体连通关系
1. 等时地层建模思路
(2)没有描述砂体的新区,靠模拟得到砂体发育
建
模
(3)砂体劈层较多的情况
思
2. 砂体刻画建模思路
路
3. 地层砂体结合的建模思路
建模思路探讨
1、等时地层建模思路(XX模型)
劈层:124; 一个小层内含有2个以上砂体:771个
建模思路探讨
建模思路决定了三维地质模型的整体构架,它是整个建模过程的 主导思想,它在建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亚于建模技术的应用。
1. 等时地层建模思路
建
模
思
2. 砂体刻画建模思路
路
(1)地层对比到砂体,明确了砂体连通关系 (2)具有反演砂体顶面、厚度 (3)井网较密,砂体边界明确
3. 地层砂体结合的建模思路
(4)井少,单砂体
6A-4 6A-1 6A-G4
6A6-A2-G26D-SP6H1CG-32
SH6 66AA--5G65C-4 6C-1 6C-2
4C-2 4C-3
6E-1 6B-4 6B-3 6C-5 6C-6
4B-4 4B-3 4B-1
4B-5
4B-2
44A4A-A-34-G4A44A4SA-2-H-57444AA--2616A226-63AA2-1-1662811A62G1K1A6-K11--1CA2-3G13-P16-2BG6227-FB11E26161-1A-21162B2-A111K6-1F2161G-1-91A-H61B5A14H11-2BM-F---4F112-63342-1-4-F116-A626F1A52E1B21A1B-1611A2E-615--11-11B-411D65B-11E27-1H4AFFF1H32-2F1211-1--76--AA2-12-61E1D4FF-EA1511B26D12-161-1-F1BB1---1611-HDAE32F-52311F121A--111122--F8-F-3AA2D-HD1-164CE151232B186-2B-D-1F111A-2--1-435B21B2-FA-114D3BFA-2D-A6D1B621-2116B-N2212-B--F2-2-F2-2BF1-2622ABC-2351-255BADB11AAB-27--D2315F-2-72-B1----2222B114-5252141BBA2-2551FS-2B121-B-2CB61-EB2H1425-B35D--2-550--2B4B6111-622692B12-C1D-B2-2B25B524-12-C2--B2A-522-2127156C33C-55-5-C2B2E536AA-A255-12--2-1222E5---2C43C25259537C-CA5-1AA-2212-62C3C--5-5-4C545318AA2--CCD2B415--225-5B2E-225511E2552-D2CC-43D552--2-D221-325355-CDD622CC-55--22BB541E522B2-2E5757-51-35316B2-B2352-524-17315E122E1A-55A-2-111-52BBC267-27-22B11225155A251A115-1AEA-C41C12-2--2B1253525-574125111A71A2CA1C--542--221-25155D1122-2AC75725-AA5-136-1C-542DC-2772-2B7A175A2-A2167-5D-131-D4-3
XX区反演砂体顶面与井解释砂体顶深对应
建模思路探讨
小结
建模思路的确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合适的建模思路才能 建立适合的三维地质模型,建模思路在建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 亚于建模技术的应用。
1 建模思路探讨 2 模拟方法研究 3 应用技巧交流
模拟方法研究
模拟方法
确定性方法 随机方法
克里金、移动平均、Closet方法都是确定性方法, 确定性方法不会产生局部变量,如果选择100次实现, 各实现都相同。多井、密井网条件,确定性插值算法 能较好地体现储层物性变化规律。
渗透率
4000 4000
5000 >5000
河 道 边 缘
5000 >5000
废 弃 河 道
5000 >5000
天 然 堤
5000 >5000
频率百分比
频率百分比
频率百分比
27 26.18
26
25
24
23
22
21
20 1.0Pi
26.54
25.13
0.9Pi
0.8Pi
注水时机
22.68 0.7Pi
不同注水时机累积产油柱状图
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开发方式进行优选
14.0
12.0
水平井
定向井
10.0
8.0
6.0
4.0
2.0
0.0
0
2
4
6
8
10
12
14
16
年序
XX井区不同布井方式开发指标对比图
6
Ng62
5
Ng1+26
6
Ng63
5
Ng31
3
Ng64
8
Ng32
8
Ng65
5
Ng33
5
Ng66
7
Ng34-Ng42
1
Ng67
4
Ng43
4
合计
171
建模思路探讨
4、网格数对比
XX区地层模型
I网格数 147
J网格数 总网格数
85
2286585
隔层网格:纵向20, 总219900
小层 Nm73 隔层 Nm75 隔层 Ng1+23+4 隔层 Ng1+25+6 隔层 Ng31 隔层 Ng32+3 隔层 Ng43 隔层 Ng44 隔层 Ng51 隔层 Ng52 隔层 Ng53 隔层
前言
储层三维建模
现实意义
定量化的三维储层建模在油气田开发的各个阶段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老区剩余油研究需要地质模型
XX模型饱和度场
XX模型饱和度场
前言
储层三维建模
现实意义
定量化的三维储层建模在油气田开发的各个阶段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三次采油机理研究需要三维地质模型
油井 水井 待钻油井
1FA-1
11M11-M2 1-13D1-12D1-13D-4 11M-141M-5 11C-5 11C11-C61-11C-4 11B-211A-C1B1111C-2
251C-3 251C-2
20A-320A-2 20A-420A-210A-9
20B-2 20B-3
CB23
C2B05A0-25 20A-8 20B-1 20B-4
183
建模思路探讨
5、原则:建模与地质研究相结合
众所周知,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的作用不仅仅是为数值模 拟提供三维数据体。通过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可以检验 断层组合、构造解释、地质分层、砂体发育、储层属性等 多方面的地质认识。因此要充分利用建模过程,实现对储 层的再认识。
Y, [m]
建模思路探讨
4240000
4240000
4238000
4236000
4236000
(1) 层面数据闭合
665544000000
665566000000
665588000000
666600000000
666622000000
666644000000
6D-3 6D-5
6D-4
4C-4 4C-5 CB29
6A-3
6D-166DD6D--PP6-D243 -P2
4、网格数对比
XX区地层模型
I网格数 144
J网格数 总网格数
96
1920672
Nm71
1
Ng44
6
Nm72
1
Ng45
1
Nm73
13
Ng51
8
Nm74
1
Ng52
9
Nm75
6
Ng53
9
Nm77
1
Ng54
9
Nm77-Ng1+22
1
Ng55
6
Ng1+23
10
Ng56
6
Ng1+24
10
Ng61
6
Ng1+25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应用探讨
张海娜
胜利地质科学研究院
2020年12月5日
前言
储层三维建模
现实意义
定量化的三维储层建模在油气田开发的各个阶段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区方案设计要求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累油 104t
采出程度%
数值模拟对在1.0Pi、0.9Pi、0.8Pi 、0.7Pi条件 下注水四个方案加以论证
三维地震体或 反演波阻抗体 信息量大,且 与储层属性相 关性较好,因 此在空间约束 上具有更大的 优势。
波阻抗体
孔隙度
模拟方法研究
多资料综合的属性模拟
➢三维属性体约束 ➢二维趋势
砂厚等值图
孔隙度
模拟方法研究
多资料综合的属性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