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三生教育”论文

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三生教育”论文

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三生教育”
2008年云南省在部分学校开展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试点工作。

试点区域从幼儿园到高等学校都开设了“三生教育”课程,成为我国大陆生命教育史上整体规模声势较大、组织管理力度较强、社会辐射影响较广的一件盛事。

“三生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教改历史上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新生事物。

一、“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最近几年,广大教师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书难教了,课难上了,要是学生不听话或做错事也不敢批评了,学生自杀、学校暴力、学校安全事故等报道时有所闻。

许多学生不尊重生命,甚至对自己以及别人的生命持一种蔑视的态度,学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完全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贵,根本不能体会自己生存的意义。

这对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如何更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营造和谐校园?如何正确引导广大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并能享受生活?“三生教育”正好应运而生。

二、何为“三生教育”及其意义。

“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它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

“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
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众所周知,“三生教育”的缘起,是出于不少学生对生命的机械、单向、孤立的理解,乃至对生命的漠视态度及其不负责任的生命行为。

简言之,是缘于学生的人生中出现的“生命问题”。

针对生命问题施以救助之方,就要让学生体悟生命内涵,让学生逐步体认生命的可贵,感悟生命的魅力,进而激发生命的潜能,创新生命的价值。

这就要求我们从“生命”、“生存”与“生活”三方面的教育入手。

三、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是学校德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既是具体组织实施者,又是引导者和研究者,必须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活动中渗透“三生教育”,让它体现在学生的每一项生活和学习活动中。

(一)、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如主题班会“我为学校添光彩”、“学习经验大家谈”等,板报《祖国在我心中》等。

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体验到收获后的满足感,进一步增强了参与意识。

由班干部轮流记载《班级日志》,班主任及时在班级中表扬好人好事。

学生们意识到老师、同学都在关心自己的成长,进一步增强了班级的归属感。

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做到人人都是班集体的主人,人人都能自觉遵守班级纪律,对班级负责,人人都能凭借班集体这个舞台来锻炼自己的能力,施展自己的才华,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新的自我,最终达到全面优化班级氛围的目的。

形成积极上进,乐于助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崇尚科学,文明
健康的良好学风。

(二)、加强养成教育。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就必须让学生学习日常行为规范。

借助主题班会、演讲会、竞赛等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严格要求学生佩戴校徽、穿好校服,每天自行检查、督促规范养成的效果。

从常规训练入手,使文明具体化。

平时注意抓好班级日常工作,严格常规管理,每天检查学生的出勤、值日、纪律、教室卫生打扫等情况。

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管理和生活管理外,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如,平时的考勤由学习委员登记;清洁卫生由劳动委员安排值日并督促检查;黑板报等宣传工作由宣传委员带领学生组成的板报组负责征稿编排;纪律由班长带领值日班干部负责检查、评比。

对校园的清洁卫生天天坚持清扫,让学生参与义务清扫,分享劳动成果,从劳动中受到教育。

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班级建设需要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使学生学规矩,懂生活,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空洞的说教和距离学生们相对遥远的事例,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只有创设恰当的活动情景,才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亲历事件的机会和感受,从而真正起到影响学生心智的作用。

比如开展《珍爱生命》这个主题的活动,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最爱的四个人的名字,并说出那个人成为他最爱的人的原因,然
后告诉他们,由于疾病,天灾等不可预知的因素,必须依次选择将这些人的生命划去。

当忧伤的音乐响起,学生们的神情很凝重,手里的笔根本划不下去。

学生们开始抽噎,到后来放声大哭。

这个活动,激起了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她们小小的心里知道了亲人的生命一旦失去,将永不再来。

同时激起了内心深处对亲人的爱,在她们的生命中,一直是很坦然地接受着亲人的呵护和关爱,而今天,她们在课堂上体验到了亲人离去的痛楚,在学生十一、二岁的生命历程中,这不亚于是场天塌地陷的灾难,正是这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珍惜的重要。

这种情感体验胜过任何一种说教的效果。

(四)、密切家校联系,重视家庭的参与作用。

“三生教育”是实现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果家长自孩子出生之日起就树立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想法,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在家庭中树立全面教育的理念,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孩子能克服情感淡漠,缺少人情味的弊病。

班主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宣传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要通过各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或邀请家长到校座谈,或进行家访与电话联系,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告知家长。

通过沟通,帮助家长充分认识良好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成人、成才的重要性,使之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内容,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三生教育”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
要注意言传身教,正确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让“三生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工作中,如涓涓细流那样注入学生心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生命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