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一轮复习文化生活文化与社会课件

2019一轮复习文化生活文化与社会课件

文化活动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 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具有间接性)
重难点探究一:文化的特点
3、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从静态角度看: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 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 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 注意: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 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 误区二:文化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社会发展。 • 注意:不能把文化看作是一种物质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本身并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
的物政治7)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 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 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 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 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 A. 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 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D. 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4、文化的社会作用(重点)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 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 误区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
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 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 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 者热捧。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表现: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 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 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文化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后于经济 发展。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时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 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 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是不正 确的。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①国内角度: •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 的文化素养。 • ②国际角度: •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 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 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 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 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怎么样(措施):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 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整体把握《文化生活模块》的结构
单元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主要内容 讲述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形成对文化 的基本认识 隐性逻辑 是什么
分析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揭示文化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的横向传播、纵向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
为什么 怎么看
第三单元 阐释中华文化的成就及中华民族精神的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内涵和时代意义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明确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 性质、目标和要求
“故宫娃娃”“文物饼干”“宫门箱包”,近年来,国家博物馆立足馆
藏文物,开发了文化创意产品两千多款,观众不仅可以把国宝文化带回家,
更能在使用中了解国宝文化,使馆藏国宝的展览功能和教育功能得以充分 延伸,这说明( ) ①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2015•全国2卷)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 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引起热烈反响,创韩 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 )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了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文化的特点(重点)
(1)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如自然风光。 (文化具有社会性)
(2)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参与文化 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具有后天性)
(3)文化与物质的关系: ----文化须以物质为载体
④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A
1、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决定
经济、政治
反作用
文化
表现: ①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 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 不同。
怎么办
1、文化的内涵
(1)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 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实质是精神现象。 (2)从内容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 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全面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广义的“文化” 通常把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视为文化,它是人类整个活动方式及其 成果的总和:
D
(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19)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 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 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 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 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 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阅读材料,谈谈紫砂壶的文化价值。(8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 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紫砂壶,器型抱 朴有虚静之态,装饰典雅有韵致,加之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深远的题诗 赋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意蕴。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从2014年中国APEC峰会, 到2016年G20杭州峰会,再到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等外事活动中,紫砂壶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国 际影响力。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紫砂壶作为中华传统茶艺文化的物质 载体,其器型、装饰、雕刻无一不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经济、 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 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综合国力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物质 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
重难点探究二: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感悟高考
(2018年高考北京卷政治41)“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 羡。”作为传统茶具代表之一的紫砂壶,器型抱朴有虚静之态,装饰 典雅有韵致,加之携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深远的题诗赋画,融诗、书、 画、印为一体,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从2014年中国 APEC峰会,到2016年G20杭州峰会,再到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 合作高峰论坛等外事活动中,都能看到紫砂壶的身影。
文化虽然能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 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 第二位的,它不可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 定作用等量齐观。不能说文化决定经济、政治, 或者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从科技作用角度看: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从劳动者角度看: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 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从文化生产力角度看: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 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 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 “相互影响”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 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 器用的:(生产、生活工具、技术)
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 社会的:(制度、风俗习惯) 艺术的:(文学、音乐、建筑、绘画) (2)狭义的“文化” 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3)我们所讲的“文化”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它既不同于 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 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 “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