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意义与可能作者:范能船叶治安来源:《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第02期导读:世界第一支柱产业是什么?不是汽车、也不是石油、更不是军火,而是旅游,在全球GDP的总量中,旅游占11%,但我国却远低于这个水平,仅为6%,这和我们这个超级旅游资源大国的地位是完全不相称的。
所以,自去年北京世界旅游产业大会后,全国各省市领导纷纷亲自上阵,开始部署打造本地旅游产业的宏大规划。
上海提出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将上海建设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计划在13个旅游重点项目上投资400亿人民币,其中包括投资额为245亿、万众瞩目的迪斯尼主题乐园。
随着这个主题乐园的开建,原先属于“边缘化产业”的上海旅游,终于迈开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一、现代旅游业在世界GDP中的强势地位叶:教授,我想先了解一下旅游产业目前在世界和国内经济中的地位。
范: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提供的数据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就已达到8.25%,超过石油出口收入的6.5%、汽车出口收入的5.6%和机电出口收入的4.6%。
自那以后,旅游产业正式确立第一产业的地位始终没变。
现在世界旅游产业占全球GDP的比重是11%,我国大陆在这一产业上的水平比较低,还处在初级阶段。
所以,去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旅游产业大会上,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表决心,力争在2015年前将旅游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提升至8%,以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叶:当前世界上,在这个产业领域内处于领先的国家状况如何?我国和他们相比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范:传统意义上的世界旅游强国,一般总是唯四国马首是瞻,即美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
美国是国际旅游收入的大户,法国在接待入境旅游者数量上长期雄踞世界首位,西班牙和意大利两强接待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多年来也都名列前茅。
衡量世界旅游强国,世界上一般都依据国际旅游的两大指标:1、接待入境旅游者(过夜游客)数量;2国际旅游收入,这些标准虽然并不十分精确,但从现实层面看,一时还没有比它更合理的参照系。
美、法、西、意四个国家的现代旅游业起步早,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不但丰富而且日臻成熟,所以,世界旅游强国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另外,除上述四国之外,英国、德国、奥地利以及加拿大等国,虽然国际旅游的总量已经落后于中国,但其旅游业的整体水平仍然高于中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这些国家同样是中国学习和赶超的榜样。
至于说到我国目前的情况,我觉得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客观地正视自己。
我国现在是世界上第四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国家,也是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如果列一个绝对数的排行榜,中国大陆能进世界旅游大国的前五名,但这个绝对数就像我们常说的综合国力,不足以说明全部问题。
比如,瑞士的GDP肯定没有我国高,但他们的人均产值是我们的几倍。
我说个简单数字,美国的旅游人均收入近2000美元,法国是1400美元上下,我们中国大陆大概仅100美元左右,几近天壤之别。
而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我国的旅游外汇收入还不到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的一半,和美国相比,则是距离更大了,大约还不到他们的20%。
即便是境内旅游,我们的产业总值按同比例算,大概也只相当于墨西哥的水准。
所以,不要说和发达国家比,就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圈子里,也算不上高水平。
叶:说这些具体数字,令人有点悲观。
但在世人的常规思维上,我国地大物博,山川名胜风光无限,几千年的文明史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国际社会也公认我国是一个超级旅游资源大国。
我们承认在开发、管理、市场运作等多方面滞后,可我总觉得这旅游不同于汽车、电子、金融等产业,它的地域因素毕竟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范:你的理解基本正确。
如果说到资源,能与我国比肩的屈指可数。
根据有关部门的材料显示,在我国,光是已经开发了的,能排得上号的风光景点就有1万5千个以上,还有很多景点是“藏在深闺无人识”。
所以,境外的旅游企业即使请了本土员工做帮办,但在实际操作时还是处于劣势。
不过,一个国家能不能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方面的数据只是一个指标,而推动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增长却存在诸多硬件和软件因素,比如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金融体系、国民休假时间、旅游促销、旅游市场、旅游发展政策等等,都是影响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旅游产业水平的高低是国际大都市不可或缺的标志叶:今天政府决策层突然如此拔高旅游产业的地位,是否有它的时代和社会背景?范:肯定有。
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些问题就浮现出来了。
世人公认,国际大都市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所能产生重大影响力是别的城市难以匹敌的。
比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这4大都市的共同特征是,不仅都是国际金融中心、决策控制中心、信息发布中心、高端人才聚集中心,而且还都是举世闻名的国际旅游之都。
旅游产业在这些城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佐证:第一、旅游产业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通常国际大都市,都是对外交通便捷、交往频繁、国际交往能力超强,所以往往都是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聚集地。
这就有利于促进了商品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的流动,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由于这些方面的优势,所以国际大都市每年都有上千万的国际游客前往观光旅行。
第二、旅游产业是城市产业结构设置水平的标志。
国际大都市的第一显著特点就是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所占比重,水平高的一般要达到80%左右,而旅游业在其中则是占有数一数二的地位。
比如人们都知道伦敦是国际金融中心,但伦敦旅游业却是该城市的第二大产业,占地区GDP的10%。
第三、旅游产业是城市消费的大熔炉。
一个城市的旅游业发达,它的直接好处就是推进城市的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当地的交通、商业、餐饮、文化等产业都产生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巴黎是世界上旅游收入最高的城市,每年的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一半多。
第四、旅游产业是城市就业的大熔炉。
在解决就业上,旅游产业的规模容量是别的行业所不能比拟的。
我曾在一份材料上看到,東京直接服务于旅游业的有50万人,纽约是40万人,都占到社会就业总量的10%,伦敦更厉害,达15%以上。
叶:我国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旅游,在人们眼中不是什么产业,因为那是很小一部分社会族群才能享受的活动。
即便是今天,我认为它还处于边缘地位,因为我臆测大多数国民都不知道它竟然是世界第一支柱产业,这是否与社会发展观,至少是经济发展观上的偏差有联系?范:首先,我想你说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大概是指泛政治化年代(叶:是的),那时谈旅游,说不定就要斥责你是贪图享受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其次,你认为旅游产业今天仍处于边缘化地位,我也基本认同,因为该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证明了。
至于说到观念上的偏差,我是这么认识的,以前有,但现在有所纠正,这也有具体事实证明。
去年北京提出了一个很具体的“一、十、百、千、亿”发展目标——即创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旅游的收入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0%以上,年入境旅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入境游接待量超过1000万人次,国内游客达到2亿人次。
上海的目标也很具体,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已妇孺皆知,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5200亿人民币;国内旅游人数达2.4亿人次;旅游就业30万人;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8.5%,比国家的目标高0.5%。
三、城市旅游业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支撑点叶:说到旅游,人们首先想到是到大自然中去饱览山川名胜。
但权威人士说,城市才是现代旅游业的重镇,这怎么理解?范:这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诠释。
农耕时代,旅游主要是在山川旷野,你看徐霞客的游记几乎都是山水。
到了工业化时代,由于城市环境改善,综合实力增强,配套设施齐备,所以商务、会展以及国内外客人越来越多聚集到城市,使城市具备了管理、集散、辐射中心的功能,城市有能力向非城市地区提供它们所没有的文化、体育、娱乐设施,这就促使旅游“城市化”,于是城市成了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统一体。
1995年美国人帕格(Page)断言“城市是现代旅游的支撑点”,这话目前已得到充分的佐证。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世界六大城市群和中国大陆的长三角城市群,都已成为各国现代旅游业的依托、门户、基地、辐射中心和支撑点。
据对我国171座城市旅游创汇创收能力的统计,其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业的84.76%,总收入占全国旅游业的85.7%。
我国现在的旅游总收入大约1.3万亿,但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旅游总收入就高达5000亿之多。
因着举办世博会的契机,上海2010年的旅游总收入达3053.23亿人民币(叶:我查过资料,北京2009年旅游总收入是2442亿元人民币)。
但相比那些国际大都市,这个水平还是很低的,我手中暂时没有去年的数据,但2009年,纽约国际旅游的收入为280亿美元,伦敦也有160亿美元,但北京和上海都仅为50亿美元左右(叶:北京是40亿,上海有50亿)。
所以,城市在现代旅游业中的支撑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四、迪斯尼将成为上海旅游的标志性的品牌叶:上海曾被某世界品牌组织机构评选为2009年度“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之一,还被《纽约时报》推选为“31个必到旅游胜地”,2010年获选了TTG中国最佳会议商务旅游城市。
但从自然和历史条件来说,她的旅游资源不能和北京比肩,甚至不能和西安杭州等城市媲美。
范:上海是一个现代城市,开埠时间仅150年左右,所以肯定不具备北京、西安、杭州等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但现代城市旅游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宫殿庙宇,亭塔楼阁等古迹,它包括“游、行、住、吃、购、娱”等一系列的活动,如与上海具有相对可比性的东京,她每年接待国际游客大约530万人次,由旅游产业带动的消费总额高达850亿美元,远远高于我国的任何一个城市。
叶:因为缺乏自然的馈赠,所以上海没有北京、西安、杭州等城市的资源,上海为了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必须另辟蹊径。
当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即将开工建设的迪斯尼乐园。
我想,不管承认不承认,迪斯尼将来一定会成为上海旅游一个标志性的象征。
范:这完全有可能。
因为这是迪斯尼今天所特有的地位所决定的。
但据我对迪斯尼乐园有限的了解所知,现在世界上已建成的5家迪斯尼,美国和日本是赢利的,香港和巴黎似乎不尽如人意……叶:确实如此。
我了解香港的迪斯尼,最近几年似乎总是不见起色,近两年都是亏损10亿多。
巴黎迪斯尼开业第一年,亏损就达9亿美元,其股票也一路下跌,因投资难有回报,人们就抱怨迪斯尼是在赔本赚吆喝。
我的老同学现正在参与上海迪斯尼的筹建工作,他告诉我一件很有趣的事,1994年,欧洲迪斯尼被法院裁定侵犯员工人身自由,并且在雇佣过程中存在“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