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风成地貌、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件

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风成地貌、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件

2、二者的结果不同:风化作用形成风化地貌;风力作用形 成风成地貌。
3、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风力作用较风化作用的表现形式 复杂多样,主要有: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力搬运戈壁,荒漠;风力沉积-沙丘,沙垄,黄土堆积。
1、风蚀作用
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称为风蚀作用。风蚀作用 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2.跃移:砂粒在风力的作用下以跳跃方式前移,简称跃移。是风力搬 运作用中最主要的方式,其搬运量约为总搬运量的70%~80%.跃移物多是粒 径为0.2~0.5mm的砂。
3.蠕移:当风速较小或者地面砂粒较大(粒径大于0.5mm)时,砂粒沿 着地面滚动或滑动,称为蠕移。
3、风力堆积作用
风在搬运过程中,因风速减小或遇到各种障碍物,风运物便 沉积下来形成风积物。高空的悬浮物,遇到冷湿气团时,粉砂、 微尘可作为水滴的凝聚核心,并随雨滴降落到地面。风的沉积作 用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干旱的风源地区以风成砂沉积为主,在风 源外围的半干旱地区则发育风成黄土。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 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如图为“宁夏沙 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的铁路和河流分别是 A√.包兰线、黄河 B.京广线、黄河 C.包兰线、长江 D.京广线、长江
先在流沙表面用麦草、稻草扎成1米×1米的草方格,使流沙不易被风吹起,达到阻沙、 固沙的目的,并在草方格上栽种沙蒿(hāo)、花棒、籽蒿、柠条等沙生植物,建立起旱 生植物带,营造挡沙树林。同时建了4级扬水站,将流经沙坡头的黄河水引到沙丘上,提 高了林木的成活率。共由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 带组成的“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体系,在沙漠铁路的两侧递次展开,一条护卫着铁路的 绿色长廊出现在腾格里沙漠上。包兰铁路得以40多年安全运行,畅通无阻。开垦出2000 多公顷沙地,引黄河水栽种了苹果、梨、桃、葡萄等果树,在铁路边建起了一座沙漠果园。 沙坡头每年的风沙日由40多年前的330天减至现在的122天,成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风力堆积条件:
风成地貌
风蚀地貌
风蚀蘑菇 风蚀石窝(风蚀壁龛kān) 风蚀柱 风蚀城堡 风蚀洼地 雅丹地貌(风蚀垄槽)
风积地貌
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链 沙垄 黄土高原
一、风蚀地貌——风蚀壁龛
陡峭的岩壁遭受风蚀后,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 异的凹坑,呈现出蜂窝状形态。
风蚀壁龛的形成原因: 在于阳 光晒热岩壁,使岩石内部矿物的体 积不同程度的膨胀,产生热力差别 风化,加之岩石受热时,其内部的 盐溶液顺毛细管上升到近表面的细 孔中结晶,撑胀岩石,使其发生崩 解。风吹蚀风化了的疏松岩面,形 成许多浅小凹坑,风沙再沿凹坑钻 磨,使凹坑不断加深扩大,逐渐发 展成风蚀壁龛。
2、风力搬运作用(戈壁)
风力搬运,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 风的搬运能力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碎屑物的粒度大小成反比。 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不同,风的搬运方式也不同, 以悬移、跃移和蠕移三种方式进行。
1.悬移:细而轻的砂粒在风力的吹扬下,悬浮于气流中移动的方式, 简称悬移。颗粒越细搬运距离越远。当风速达5M/s时,就能使粒径小于 0.2mm的砂粒悬移。而粒度小于0.05mm的粉砂粒可长期随风飘扬至很远的 地方。
新月形沙丘
迎风坡
迎风坡
新月形沙丘链
风向
风向
沙丘链延伸方 向
在两个方向相反 的风向交替出现 时,而其中的一 个风向占优势时, 会形成新月形沙 丘链。其排列延 伸方向与合成风 向的夹角大于 60°或近于垂直。
二、风积地貌——沙垄(纵向沙丘)
二、风积地貌——格状沙丘
格状沙丘由相互垂直的风相互作用形成的,因风向较多使沙 丘纵横交错,在腾格里沙漠较常见到此现象。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新月形沙丘
二、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横向沙丘)
新月形沙丘(barchan dune)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 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 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 愈小。
新月形沙丘因平面形态如 一弯新月而得名。新月形沙丘 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 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 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 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 方向指向下风向。
能力1:风蚀蘑菇形成的因素和过程 1.风蚀蘑菇的形成因素: (1)强大的风力:动力条件是风蚀蘑菇形成的关键因素,风力 强劲,可以吹起岩石的碎屑和沙石。 (2)丰富的沙源:沙漠地区或多沙的河谷、湖岸、海岸。 (3)风向多变:如果风向不变,只会在迎风面形成中间小,两 头大的情况,和风蚀蘑菇不是一回事。
知识要点
1.了解风成地貌的主要分布地区。 2.认识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及景观特征,尝试描述其 形成过程。 3.认识风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景观特征,尝试描述其 形成过程。 4.知道风沙活动的成因和危害,能说出防沙的具体措 施。
风成地貌:风力作用
风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雕刻师”。风力作 用可让地面受到破坏,形成各种风蚀地貌;风中挟带的沙粒在地 面沉积,则形成各种风积地貌。
2.风蚀蘑菇的形成过程: (1)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变成的。风蚀柱主要发育在垂直节理 发育的基岩地区,经过长期的风蚀,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故 称风蚀柱。 (2)接近地表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力强;距离地面越高, 风中含有的沙子越少,磨蚀作用弱,风蚀柱常被蚀成顶部大, 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称风蚀蘑菇。
1.吹蚀作用:风吹经地表时,由于风的动压力作用,将地表的松散沉 积物或者基岩上的风化产物(沙物质)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这种作用 称为吹蚀作用。风速愈大,其吹蚀作用愈强。一般情况下,组成地表的沙 质物质愈细小,愈松散、干燥,要求的启动风速愈小,受到的吹蚀亦愈强 烈。
2.磨蚀作用:风夹带沙子贴地面运动时,风沙流中的沙粒对地表物质 进行冲击、摩擦,如果岩石表面有裂隙等凹进的表面,风沙甚至可以钻进 去进行旋磨,风的这种作用称为磨蚀作用。由于风沙流是一种贴地面的沙 子搬运现象,沙子的分布只限于距地表的较低高度内,故磨蚀作用也在接 近地面处最为明显,所以,沙漠地区的电线杆下部可因风沙磨蚀而折断。
三、风沙问题
三大自然区
西北 干 旱半 干旱 区 东 部
青藏高寒区

风 区
地形
植被类型
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降水递减;
荒漠
荒漠草 原
草原
小结:西北风沙活动频繁的原因
1-1、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基础: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4、植被覆盖率低
例:“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地 理学中的“雅丹”由垄脊和沟槽构成。下图为敦煌某处雅丹地貌 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N
(1).图中雅丹地貌的主要特征是 A
A.垄脊和沟槽相间分布
B.垄脊和沟槽交错分布
C.垄脊和沟槽重叠分布
D.垄脊和沟槽垂直分布
(2).据图推测,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 C
一、风蚀地貌——风蚀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长期的风蚀作用下,形成形 态各异的石柱或土柱。
风蚀柱如何变成风蚀蘑菇的呢 ?一般原理如下:
1、水平层理发育,容易被侵蚀 2、不同高度岩层岩性不同,上 硬下软。 3、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 较多,磨蚀强烈。 在以上条件的综合影响下,风 蚀柱常被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 似蘑菇的岩石,称风蚀蘑菇。
风蚀谷无一定形状,可为狭长 的壕沟,也可为宽广的谷地。它们 沿主要风向延伸,蜿蜓曲折,长者 可达数十千米。
一、风蚀地貌——雅丹地貌(风蚀垄槽)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旱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 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 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 丹地貌示意图。
一、风蚀地貌——风蚀洼地
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吹蚀,形成了宽广而轮廓不大明显的、 成群分布的洼地,叫做风蚀洼地。其外形多呈椭圆形,成行分布,并沿主 要风向伸展。洼地的深度不超过10米,长度在1—2公里之间。背风坡一侧 的坡度较陡,迎风坡一侧较缓。风蚀洼地在我国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广泛发 育。
举例: 一些大型风蚀洼地,都
度、宽度、高度不同。左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 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1)据图推测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提示:东北风。结合材料可知,风影沙丘应该位于植株的背风侧, 图中沙区位于植被的西南方,故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
(2)说明风影沙丘与灌草丛的关系。 提示:风影沙丘体积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风影沙丘宽度与灌丛迎 风面积呈正相关。
思考
1.你觉得风成地貌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风力作用形成(外力作用)、干燥 2.风成地貌会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下发育呢?
干旱、多风、地表物质疏松地区
3.我国风成地貌主要发育于什么地区呢?
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概念区分:风力作用与风化作用的区别
1、二者的影响因素与覆盖范围不同: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较多,受风化作用影响的地域也较普遍,可影响到整个地表层; 风力作用影响因素主要是风,并且局限于干旱沙漠地区。
一、风蚀地貌——风蚀蘑菇
突起的孤立岩石,尤其是裂隙比较发育的不太坚实的岩石, 遭受风蚀后呈现出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
特别是水平成层,软硬相间 的岩石更易发育成风蚀蘑菇。其 形成原因:主要是距一定高度的 气流含沙量少,磨蚀作用弱,而 近地面处的气流含沙量多,磨蚀 作用强,因此下部就被磨蚀的越 来越细小,从而形成蘑菇石。
在西北沙漠之中,由于风力作用的影响,地貌表现为沙丘地貌。据此回答 (1)下图所示符合流动沙丘剖面图的是(图中箭头表示风向)(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