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外差接收机设计flaming第一章技术指标(基本函概)图表1传统的两级变频超外差接收机框图1.1接收信号频段1.2接收机噪声系数1.3接收机增益1.4接收机RF和IF滤波器指标包括通带插损、阻带抑制和带内波动等。
RF滤波器(预选器)主要功能是:·限制输入信号的带宽以使互调失真最小;·削弱寄生响应,主要是镜象频率和1/2中频频率问题;·抑制本振能量,以防止其到达天线。
IF滤波器主要功能是相邻信道选择性ACS和接收机三阶互调系数改善。
1.5灵敏度:接收机正常工作条件:输出功率和输出信噪比达到要求。
所以,接收机灵敏度为在给定要求的输出信噪比(误码率)的条件下,接收机所能检测到的最低(最小)输入信号电平。
与信道类型和传播情况有关。
1.6动态范围接收机高性能工作所能承受的信号变化范围。
1.7阻塞和杂散响应抑制由于一些无用信号的存在,使接收机接收有用信号质量降低而不超过一定限度的能力。
1.8互调响应抑制指接收机在与有用信号频率某一特定关系的两个或多个干扰信号存在时。
收信机接收有用信号的质量降低不超过一定限度的能力。
1.9相邻信道选择性(ACS)指当相邻信道上存在信号时,接收机有用信号质量降低不超过一定限度的能力。
该指标检验接收机邻道选择性。
ACS定义为指定信道的接收滤波器在该信道上的衰减和对相邻信道信号的衰减的比率。
1.10杂散辐射指发射机不发射功率时,在天线口测得的由接收机引起的辐射功率,主要是天线连接器和机箱的辐射引起。
第二章设计关键器件选型2.1射频滤波器指标接收链路上的RF滤波器主要用于对带外阻塞电平、混频镜像和半中频点的抑制,根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接收链路上RF滤波器的技术指标。
发射链路上RF滤波器主要用于抑制发射机输出的杂散,如本振泄漏、谐波等。
下表为大唐TD-SCDMA对RF滤波器的要求,主要来自于协议要求(其中灰色部分为发射要求),(对于有些频率评论不太清楚)但是imger(IF/2)=LO-IF/2本文其他地方没有提及,主要是:LO-imger(IF/2)=IF/2的二次谐波。
表格 1 大唐TD中RF滤波器指标2.2中频滤波器指标1.考虑接收机IIP3,为了减小IF滤波器后面的链路对整机IIP3的影响,在IF滤波器偏离中心频率(测试频率)处,提出滤波器选择性S的值,要求S大。
2.对于收信机,中频滤波器主要考虑选频和ADC之前的抗混叠滤波,在发信通道上中频滤波器主要用于抑制DAC输出的镜像。
下面参考大唐TD-SCDMA设计:2.3混频器的选择对于发信机,混频器关键在于LO 到RF 端口的隔离。
为了获得良好得线性度,混频器输入口输入信号要小,通常负十几dBm (具体要通过评估板测试看看),同时高的本振电平也可以提高混频器线性度(参考本文3.2)。
对于收信机,混频器主要指标是IIP3(主要3阶互调成分)和IIP2(主要半中频),采用高的LO 电平,可以提高混频器的IIP3。
第三章 问题解答3.1双平衡无源混频器P LO 和RF 入口P -1dB 关系在TD -SCDMA 系统RXB 和TXB 中,本振信号采用的是17 dBm 的大信号,采用如此大信号的原因如下。
对于RXB 和TXB 中采用的无源混频器的基本电路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表 2无源混频器基本电路结构在该电路中输入输出两个变压器由于其对共模成分的抑制,从而实现了LO 、IF 和RF 这三者之间的相互隔离,实现值在30 dB 以上,符合所用混频器SYM-22H 数据手册上的指标。
对于上图所示的混频器的基本结构,4个二极管的作用是在本振信号的激励下产生周期的开关功能,从而本振信号的幅度必须要大于二极管的开启电压。
对于Ge 二极管而言,开启电压的峰值是0.35 V ,(均值21)从而本振信号的强度必须大于()dBm 9.61000250235.0log 102=⎪⎪⎭⎫⎝⎛⨯⨯⨯≥LO P (1)此时为保证正常工作,输入的射频信号幅度必须满足22LO RF LO V V V ≤≤-(2)从而输入射频信号的强度就必须小于dBm1100025035.0log 102≈⎪⎪⎭⎫⎝⎛⨯⨯≤RFP(3)1 dBm 最大输入射频信号强度的指标并不是很好。
根据SYM-22H 数据手册,其最大输入信号可到10 dBm 。
对于这样的指标,混频器的基本电路结构必须改变,也既是每个二极管都用3个二极管来替换,如下图所示。
则此时输入射频信号的强度就为()dBm 101000250335.0log 102≈⎪⎪⎭⎫⎝⎛⨯⨯⨯≤RFP(4)同样本振信号就必须满足()dBm 1610002502335.0log 102=⎪⎪⎭⎫⎝⎛⨯⨯⨯⨯≥LOP(5)这就是为什么在SYM-22H 数据手册中,最大输入信号的指标要达到10 dBm ,本振信号必须为17 dBm 的原因。
3.2半中频信号的抑制来自何处?SYM-22H 混频器对半中频信号自然就有40 dB 以上的抑制,这种抑制来自何处?通过对电路结构的分析可以得到解释。
由于本振信号的激励,使得二极管桥周期开关,形成开关电路。
理想情况下,开关电路的特性可表示为下图。
此时开关函数的傅立叶级数展开为()∑∞=⎪⎭⎫ ⎝⎛=12sin 2sin 4)(n LO t n n n t K ωππ(6)最终,输出中频信号为()RF t n n n IF n LO ⋅⎪⎭⎫ ⎝⎛=∑∞=12sin 2sin 4ωππ(7)对于半中频而言,是由本振的2次谐波和射频的2次谐波混叠产生。
根据公式(6),本振的2次谐波(n = 2)不存在,也既是说理想情况下,双平衡无源混频器对任何偶次谐波的抑制为无穷大。
但是实际情况下,电路不能做到完全的平衡,例如下图所示。
上图的来历是对混频器的仿真结果。
从而根据上述讨论,由于电路结构的不能完全平衡和器件非理想特性,从而导致了混频器对半中频信号存在40 dB 以上的有限抑制。
第四章 CDMA 手机射频前端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CDMA(码分多址)要求在低于0dB 载-干比的接收信号中解读出有用的信号,要求CDMA 手机或者基站有一个高性能的射频前端和DSP 基带处理电路。
本章提供了一系列根据协议IS-98-A 估算CDMA 移动台射频参数的方程。
outcorr I _:相关器输出端干扰信号;in corr I _:相关器输入端干扰信号;RF BW :CDMA 系统传输带宽(射频信道带宽);INFO R :基带信号带宽;()in corr I C _:相关器输入载-干比;()out corr I C _:相关器输出载-干比;G P :相关器处理增益;t b N E :相关器输出端,平均每个信息位的能量与等效噪声功率谱密度比;or I :基站天线接口处测得前向CDMA 信道功率; or I ):在移动台天线入口处测得接收信号;oc I :一个限制带宽的白噪声干扰源or c I TrafficE :基站前向业务信道平均每个PN 码片的发送功率占整个前向信道发送功率的比率;st I :单音干扰引起的、落入接收频带内的等效输入干扰电平;RMXG I :单音干扰引起互易混频干扰信号电平;XMOD I :单音干扰引起的交调干扰信号电平;4.1 IS-95前向信道及基本CDMA 方程CDMA 系统基于直序扩频(DS-SS)通信技术。
基本原理:利用一个伪随机(PN )序列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由于PN 序列的码片速率远远大于基带信号速率,经过调制后,基本带信号频谱被展宽到PN 序列带宽,并具有了伪随机和类似噪声的特征。
接收机接到信号后,利用一个与发端PN 码同步的副本做相关的运算进行调制。
由于PN 序列是一种自相关的二进制序列,不同PN 序列之间具有很低的互相关。
当相关器中的PN 序列和嵌入CDMA 信号的PN 序列相匹配时,目标信号被解扩到扩频前的原始带宽;不匹配的输入信号(接收噪声、干扰信号或其他不同步的CDMA 信号)则扩频到PN 序列的带宽。
紧跟解扩器之后的数字滤波器具有与基带信号相同的带宽,完全选通基带信号而只允许干扰信号频谱中一部分通过。
在基站的发射机输出端,通信信道、引导信道、同步和寻呼信道都经多路复用且后在一个无线信道上发送。
因此,每个用户通信信道的功率表示这一前向CDMA 信道总功率的一小部分。
通过数字滤波器进行带宽限制后,一个CDMA 无线信道的3dB 带宽为1.23MHz 。
由于CDMA 系统的信息是双相位调制的,调制过的信号包络并不是固定的。
前向CDMA 信号的峰值与平均值比率(PTAR )是10dB 。
因此,为了对接收信号进行相应的检测和解调,接收机应该在接收信号功率所允许的范围内保持线性。
所以,相关器输出端的干扰信号outcorr I _相比与输入端的干扰信号in corr I _被减小了一定的比例。
该比率就是CDMA 的传输带宽RF BW 与基带信号带宽INFO R 之比,同时相关器输出端载-干比()out corr I C _相对于输入载-干比()in corr I C _也相应增加了相同的比率,这个比率叫CDMA系统的处理增益G P。
基站天线口信道发射功移动台天线口白噪声干扰源Ioc单一业务信号功率Ec图表 3 CDMA扩频系统参数示图)1(INFORFP RBWG=)2(__PincorroutcorrGII=()())3(__PincorroutcorrGICIC⋅=经过数字滤波器后,相关器输出端的信号和干扰具有相同的带宽(INFOR),所以有:)4()/(_tbINFOtINFOboutcorr NERNREIC=⨯⨯=即:())5(/_Pincorrtb GICNE⋅=N t为相关器输出端等效噪声功率谱密度,它包括热噪声和来自其他干扰源的干扰。
扩频系统中,干扰信号在解扩器中被转换为噪声。
每个CDMA信道(从基站到移动台)由多个逻辑信道(包括一个导频信道,最多一个同步信道,最多7个寻呼信道,和最多63个业务信道)组成,它们占有相同的频带,共享一个PN码相位。
这些信道通过一个基于Walsh函数的64位正交PN码加以区分。
业务信道的数据被一个基于Walsh码BPSK调制,然后再由一对基站PN码QPSK调制,最终单一用户的业务信道数据速率达到码片速率(1.2288Mcps)。
基站发送器的输出,将所有业务信道和导频、同步及寻呼信道被相互叠加到一起,然后安排到同一射频信道上发射出去。
所以每个用户只站前向CDMA信道总功率的很小部分,经过数字滤波后,前向CDMA信道3dB带宽(BW RF)为1.23MHz。
假设在基站天线接口处测得前向CDMA信道功率为orI,经过单一路径被移动台接收,在移动台天线入口处测得接收信号为o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