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

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

开题报告书
三、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本人是否有创新
1.选题意义
互联网金融在带来巨大的利益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和危机,这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挑战。

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的研究,明确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提出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的建议,以期为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法律法规及政策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同时,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也可以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2.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Ajay(2014)[1]在文章Some Simple Economics of Crowdfunding 中从一些简单的经济学众筹角度出发,对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进行了探析,并指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故而在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时,应更多的考虑金融方面的监管问题。

Agrawa(2015)[2]在文章Person-to-Person Lending:New Regulatory Challenges Could Emerge as the Industry Grows 中表明,随着P2P 行业的发展,新的监管挑战将会出现,跨境结算、转账汇款、现金管理、小额信贷、资产管理等方面均需比较完善的监管法律。

McKinsey(2016)[3]在文章Breakthrough IT banking 中表明互联网金融即IT 银行需要进行突破,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必然对现下金融市场造成冲击,故而需要采取一定的监管措施对其监管。

Thomas(2016)[4]在文章Innovations in P2P Lending may Put Computers Over PeopIe 中表明P2P 贷款的创新可能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进一步,在文章中Thomas 根据当前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在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创新进行了研讨,描述了互联网时代金融发展的基本概况,重点对风险的控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风险控制、加强金融安全的观点,并提供了完善监管体系、强化法律体系、加强资金管理、建立消费者保障制度等措施。

(2)国内研究综述
王宝刚(2014)[5]等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规制研究》中表明我国法律的规制相对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而当今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匿名性,导致网络金融交易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这就更加使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和互联网金融法律规制亟待完善。

田姞妮(2015)[6]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法律制度研究》中指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量呈井喷式发展,多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竞相发展,但在现有金融监管体制下,立法和监管滞后,监管真空或监管重叠并存,使得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不断积聚,改善和加强对其的监管已是当务之急。

李文龙(2016)[7]在文章《互联网金融需以监管和法律护航》中提出了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法律规制的有效建议,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制度规定,健全监管体制,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切实防范洗钱风险等,以支持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徐靖(2016)[8]在文章《浅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法制监管》中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分析了当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法制监管现状,提出了完善法制监管、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有效措施。

3.本人创新
国内外的研究多是从宏观角度对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进行探究,笔者在文中从更为细致的民法、金融法等具体法律上进行分析,这是笔者本文的可能性创新点。

(二)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Ajay. Some Simple Economics of Crowdfunding. NBER Working Paper No.2014:18-25.
[2]Agrawa.Person-to-Person Lending, New Regulatory Challenges Could Emerge as the Industry Grows. 2015:23-26.
[3]McKinsey. Breakthrough IT banking. McKinsey on Business Technology. 2016:36-38.
[4]Thomas. Innovations in P2P Lending may Put Computers Over
PeopIe:Welcome to the Machine. 2016:35-42.
[5]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王宝刚,荆伟.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规制研究[J]. 金融发展研究,2014,10:45-50.
[6]田姞妮.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法律制度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
[7]李文龙. 互联网金融需以监管和法律护航[N]. 金融时报,2016-07-26005.
[8]徐靖. 浅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法制监管[A]. 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公共管理决策案例与镜鉴研讨会”文集
[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2.
[9]李真. 互联网金融:内生性风险与法律监管逻辑[J]. 海南金融,2014,04:76-81.
[10]桂彩文. 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1:172-173.
[11]姜婷. 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12]刘梦远.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13]田离原. 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监管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14]刘东阳. 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制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15]本报记者谢文英. 补足法律短板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N]. 检察日报,2014-03-08006.
[16]刘宪权. 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不能“真空”[N]. 解放日报,2014-03-12009.
[17]记者陈健. 互联网金融应制定法律监管[N]. 上海金融报,2014-02-25A13. [18]
孙利滨. 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风险[A]. .科学中国人(人文社科版)[C].:,2014:1.
[19]张浩巍.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对策[A]. 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 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1.
(三)研究方法、完成措施及写作进度计划
1.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笔者进行论文写作前阅读有关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的相关论文,为本文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分析,最终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

本文在研究中通过对当下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具体事例为证,得出研究结果。

2.写作进度
第一阶段:选题、定题阶段,及任务书下达(2016-11-15—2016-12-15)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形成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2016-12-16—2017-03-05)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中期检查(2017-03-05—2017-05-05)
第四阶段:论文的评阅及答辩工作(2017-05-05—2017-06-05)
第五阶段:毕业论文资料的整理归档(2017-06-05—2017-06-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