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校名校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大学宣传手册俯瞰全景图共青团重庆大学委员会2010年10月校徽、校名校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
2.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3.“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4.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竞赛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5.(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题词勉励。
6.“挑战杯”每(两年举办一届),现已举办(十一届)。
“挑战杯”已经成为:1.吸引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会。
7.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发展到(1000)多所高校参与;从300多人的小擂台发展到200多万大学生的竞技场,“挑战杯”竞赛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显著增强。
2.8.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
竞赛获奖者中已经产生了(两位)长江学者,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70%的学生获奖后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近30%的学生出国深造。
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第二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第五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庆峰,第八届、第九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级博士研究生胡铃心等。
3.引导高校学生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
成果展示、技术转让、科技创业,让“挑战杯”竞赛从象牙塔走向社会,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4.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
“挑战杯”已经形成了国家、省、高校三级赛制,广大高校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工作载体,把创新教育纳入教育规划,使“挑战杯”竞赛成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
5.展示全体中华学子创新风采的亮丽舞台。
香港、澳门、台湾众多高校积极参与竞赛,派出代表团参加观摩和展示。
竞赛成为两岸四地青年学子展示创新风采的舞台,增进彼此了解、加深相互感情的重要途径。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大学选拔赛情况介绍“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现已举办十一届。
“挑战杯”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奥林匹克”盛会,成为国内各大学展示科研、教学能力和学生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成为社会选拔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的重要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人才培养效益。
为迎接全国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科研能力,引导和激励我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热情,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积极备战2010年“挑战杯”重庆市及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我校将(举办2010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参赛对象:9.2011年7月1日以前在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不含在职硕士生)。
团队负责人必须由2011年7月以前仍在校的学生担任。
2、作品要求:1作品应是(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等三类。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2011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学位论文、国际竞赛获奖作品、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挑战杯”竞赛主办单位参与组织的其它全国性竞赛获奖作品)不在申报之列。
3、作品类别:申报参赛的作品须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申报类别分为以下三类:(一)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参赛对象限本科生,作品分类如下: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二)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作品所属领域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三)科技发明制作类。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作品分类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A—E类。
4、评判标准: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为基本的评判标准,按作品类别和学历层次分别评审。
5、赛制安排:(一)重点宣传阶段(2010年9月至11月)下发相关文件,宣传学校相关的激励措施,为竞赛活动制造强有力的舆论宣传,发动学生参赛,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参与竞赛指导。
(二)作品准备阶段(2010年11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三)作品申报阶段(2010年12月1日至1月)首先将作品的大致情况、关键部分、技术含量、核心竞争力叙述清楚,让评审专家看到作品的潜在发展空间。
其次将作品的完成情况叙述清楚。
(如标明作品已经完成,完成一半,或设想阶段)。
最后将完成作品的进度叙述清楚。
(如一月份作品将完成到什么程度,二月份作品将完成到什么程度,三月份作品将完成到什么程度)(三)初赛阶段(2010年1月上旬)校团委聘请校内外专家对作品进行论证,并重点资助入选项目。
(四)复赛阶段(2011年3月上旬)(五)决赛阶段(2011年4月中、下旬)6、奖励办法(一)学校将组织校内作品申报工作,对于在选拔过程中被确定为重点支持的项目,将作为校内重点支持的科研项目给予5000-20000元的资助,对于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奖并具有发展潜力的科研项目,学校将继续给予一定的资助。
(二)对于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奖的同学,按获奖等级(特等、一、二、三)给予奖励。
对于获得一等奖以上的本科生,作品第一完成人,在毕业时可直接免试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其他完成人以及获二、三等奖的同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就业时重点推荐。
(三)对于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奖的同学,授予获特等奖、一等奖的学生“学生科技创新标兵”荣誉称号,授予获二、三等奖学生“学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
在评定奖学金中,优先评定奖学金。
同时给予一次性的物质奖励。
具体如下:“挑战杯”特等奖作品――8000元“挑战杯”一等奖作品――6000元“挑战杯”二等奖作品――4000元“挑战杯”三等奖作品――2000元(四)对参赛获奖的研究生,除享受学分减免外,对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学生,按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对待,对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学生,按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对待,在毕业时予以认可。
(五)对于获奖项目的指导老师授予“学生科技园丁”荣誉称号,作为指导教师的教学成果,学校予以记功,颁发证书。
同时,给予一次性的物质奖励,具体如下:“挑战杯”特等奖作品――4000元“挑战杯”一等奖作品――3000元“挑战杯”二等奖作品――2000元“挑战杯”三等奖作品――1000元(六)对于在参赛组织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授予“挑战杯”竞赛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在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和奖学金评定中给予优先考虑。
(七)对于获奖作品所在单位,授予“学生科技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同时,在年度考评中,分别在学生工作、教学、科研中一次性给予一定的加分。
校团委将定期在网上公布有关比赛的相关内容,请关注校团委网站/。
希望广大同学积极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大学校内选拔赛。
附录一:往届挑战杯举办地及重庆大学往届获奖作品名单(注:1999年,重庆大学开始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附录二: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大学获奖作品介绍附录一:往届挑战杯重庆大学获奖作品名单1 第六届·1999)·重庆·重庆大学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和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大学承办的第六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重庆成第六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1999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重庆大学举行。
参加本届“挑战杯”终审决赛的共有全国31个省区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290所高校的651件作品,其中内地制作类作品449件,将产生158件等级奖;内地论文及调查报告类作品202件,将产生131件等级奖。
香港特别行政区9所高校的40件作品直接进入终审决赛。
澳门地区的大学作为特邀代表,派出大学生代表,携其科研成果前来参加交流。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也派了代表和大学生科技作品参与交流。
重庆市政府成为主办方之一,这是省级政府首次参与赛事主办。
香港地区9所高校的40件作品直接进入终审决赛。
竞赛协议项目43个,转让总金额超过1亿元,转让金额超过前五届的总和。
2 第七届·2001·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01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和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的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西第七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这届赛事上,西安外事学院成为第一所参加“挑战杯”竞赛的民办高校。
本届高校还首次实现了内地和港、澳、台大学生的同台竞技交流。
2001年9月18日至23日,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西安交通大学成功举办。
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二百余所大学近千名学生相聚古城西安,向全国人民展示当代大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