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蒸煮燀法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34
• 2.3 豆腐煮 一般将药物置两块豆腐中间 (如珍珠),亦可将豆腐挖一长方形槽, 将药物置于其中,再盖上豆腐(如藤 黄),置适宜容器内,加水没过豆腐, 煮至规定程度(珍珠煮2小时,至豆腐呈 蜂窝状;藤黄煮至被熔化;硫磺煮至豆 腐呈黑色或黑绿色),取出放凉,除去 豆腐。
• 4.6 杀酶保苷,保存有效成分:天麻、黄 芩、西洋参等蒸后破坏酶,保存苷类有 效成分。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10
何 首 乌 P291
• 何首乌是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
• 炮制规格:何首乌、制首乌
• 现《药典》将何首乌与制首乌分列。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11
2015/10/25
• • • • • •
药理实验表明,生首乌具有泻下作用, 何首乌炮制后 A 可消除致泻作用。 B 增加切除肾上腺饥饿小鼠的肝糖原积累作用。 C 增加免疫机能。 故制首乌无泻下作用,而滋补作用增强。
• 工艺研究表明,何首乌经黑豆拌蒸32小时制品色 泽乌黑发亮,外观质量最好,九蒸九晒品颜色稍 淡,无光泽。质疏松。采用加压蒸制,可缩短炮 制时间,并达到传统炮制要求。
• 炮制规格:生晒参、红参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27
(1)炮制方法
• 生晒参—— 园参经晒干或烘干,润透切片, 多捣碎用。 • 红 参 —— 园参经蒸制后干燥,表面半透 明,红棕色,断面角质样。用时蒸软切片 或捣碎研粉用。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28
⑵炮制作用
• 生晒参 —— 偏补气生津,复脉固脱,补 脾益肺——气阴两伤宜用。 • 红 参——偏补气益血,大补元气,复脉 固脱,益气摄血。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4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5
加辅料蒸制的标准
• 酒蒸:山茱萸、黄精、女贞子、熟地、 五味子等蒸至黑润,大黄蒸至黑色。 • 醋蒸:五味子蒸至紫黑色。 • 盐水蒸:巴戟天蒸透。 • 黑豆汁蒸:何首乌蒸至棕褐色。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6
3 注意事项
• 3.1 需用液体辅料拌蒸的药物应待辅料被 吸尽后再蒸。 • 3.2 蒸制时一般先用武火,待“圆气”后 改为文火,保持锅内有足够的蒸汽即可。 但在非密闭容器中酒蒸时,要先用文火, 防止酒很快挥发,达不到酒蒸的目的。 • 3.3 须长时间蒸制的药物,应不断添加开 水,以免蒸气中断,切勿蒸干。
24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⑵炮制作用
• 鲜地黄:清热、凉血、止血、生津 • 生地黄:性寒味苦,为清热凉血之品, 具有养阴清热,凉血止血的功能。 • 熟地黄:性温味甘,具有滋阴补血,益 精填髓的作用。 • 生地炭:入血分凉血止血。 • 熟地炭:以补血止血为主。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 一、含义
• 将净选后的药物加辅料(酒、醋、药汁 等)或不加辅料(清蒸)装入蒸制容器 内用水蒸气加热或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 的方法称为蒸法。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3
2 蒸制的方法
• ⑴清蒸:(如黄芩、 木瓜等)后取出。 • ⑵加辅料蒸:将净药材拌匀辅料后润透, 置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取出。 • ⑶炖法:将净药材拌匀辅料后润透,置蒸 制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取 出。
25
⑶炮制研究
实验证明,生地经长时间加热蒸熟后, 部分多糖和多聚糖可水解转化为单糖。 5羟甲基糠醛含量增加20倍左右。 常压蒸制24小时或加压蒸制4小时,能达 到“黑如漆,甜如饴”的传统质量标准, 其5-羟甲基糠醛含量在0.2%~0.3%之间。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26
人
参 P304
• 人参以园参为药用主体。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9
• 4.4 增强疗效
• 许多药物蒸制后,可增强补益作用,如女贞子、 肉苁蓉、山茱萸酒蒸后均可增强补肝肾作用。 五味子生用,长于敛肺止咳,酒蒸后长于益肾 固精,醋蒸后增强酸涩收敛作用。
• 4.5 便于软化切片 • 如木瓜、天麻、黄芩、西洋参等蒸后质地变
软,便于切制,容易干燥。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38
川 乌 P310
• 川乌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干 燥母根。是毒剧药中应用较广的品种。 附子、乌头四川江油县、陕西城固为主 产区。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39
(1)炮制方法
• • • • 生川乌 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灰屑,晒干。 制川乌 取净川乌,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 加水煮沸 4~6 小时,或蒸 6~8 小时,至取 个大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 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 燥。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15
⑶炮制研究
• 何首乌含有蒽醌类成分和卵磷脂等。 • 何首乌在蒸制过程中,总蒽醌、结合蒽醌 含量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50 小时 后,具泻下作用的结合蒽醌水解成无泻下 作用的游离蒽醌衍生物,磷脂及糖含量随 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增加。
16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20
⑶炮制研究
• 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等黄酮类成分,是黄芩中的 主要有效成分。研究表明:黄芩苷与黄芩均有
解热、利胆、利尿、降压、镇静、抗菌作用。
• 黄芩苷为中药中高效抑菌成分,现代中 药如三黄片、银黄口服液、双黄连粉针, 清开灵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等均加入 黄芩苷以增强疗效。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29
• 桑 螵 蛸P296采集后,用武火蒸一小时, 并及时烘或晒干,防止霉烂,以消除致 泄副作用杀死虫卵,保存药效 • 净制后,盐炙可引药下行,增强益肾固 精,缩尿止遗的作用。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30
• 天麻 P306—— 蒸软切薄片,便于切制, 破坏分解酶,利于天麻苷的保存。 • 木瓜P306——宜蒸软切薄片,利于切片 和干燥,利于总黄酮类成分的保存,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31
§2
• 含义
煮
法
P307
• 将净选过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置适宜 容器内,加适量清水同煮的方法称为煮法。 • 煮法炮制的药物多为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32
2 煮制方法
• 煮制的操作方法因各药的性质、辅料种 类及炮制要求不同而异。 • 2.1 药汁煮或醋煮 将净药材加入定量的液 体辅料或与药汁拌匀,置适宜容器内, 加水平药面,用武火加热煮沸后改用文 火,保持微沸,煮至药透汁尽,取出直 接晒干或切片后晒干。如醋煮延胡索、 莪术;甘草水煮远志、吴茱萸。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14
⑵ 炮制作用
• 何首乌—苦泄性平兼发散,解毒、消肿、润肠 通便,截疟。 • 多用于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脂 血症。 • 制首乌—首乌经黑豆汁拌蒸后,味甘而厚则入 阴,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 的作用。同时消除了生品滑肠致泻的副作用。 长期服用不会造成腹泻。 • 多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 痠软等。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33
• 2.2 清水煮 • 2.2.1 将净药材浸泡至内无干心,捞出, 置适宜容器内,加水没过药面,用武火 煮沸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煮至内无 白心,取出,切片,如乌头。 • 2.2.2 将多量水置适宜容器内,武火加热 至沸,投入净药材,煮制一定时间,取 出,闷润至内外湿度一致,切片,如黄 芩。
中药炮制学
12
• 生首乌淡红棕色或棕黄色,无光泽,具 “云锦花纹“。 • 制首乌黑褐色或棕褐色,有光泽。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13
(1)炮制方法
• 何首乌: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或块, 干燥。 • 制首乌:10kg黑豆—25kg黑豆汁/100kg——拌 匀,润湿,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密闭,蒸或 炖至汁液吸尽,药物呈棕褐色时,取出,干燥。 要求:药材变为棕褐色,液汁吸尽。 • 黑豆汁制法 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约煮4小时, 熬汁约 15kg ;黑豆渣再加水煮 3 小时,熬汁约 10kg,合并共得黑豆汁约25kg。 •
第十二章 蒸煮燀法
2015/10/25
1
概述
• 蒸煮燀法既用水又用火,同属于水火共 制法。 • 蒸法和煮法多用于一些具有滋补作用或 有毒副作用药物的炮制,制后可使其滋 补作用增强,毒副作用降低。 • 燀法适用于须去皮的种子类药物,制后 便于分离种皮和种仁。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2
§1 蒸 法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7
• 3.4 加辅料蒸制完毕后,若容器内有剩余 的液体辅料,应在药物干燥时拌入。
• 3.5 蒸制时要注意火候,时间太短,达不 到蒸制目的,时间过长,则影响药效, 有时药物可能上水,难于干燥。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8
4 蒸制目的
• 4.1 改变药性,扩大用药范围 • 如地黄,生品性苦寒,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经蒸制成熟地后,性转甘温,功能由清变补, 具有滋阴补血之功效。 • 4.2 减少副作用 • 如生黄精棘人咽喉,蒸后可除去麻味,以免刺 激咽喉,还可增强补脾润肺益肾作用。 • 4.3 保存药效,利于贮存 • 如桑螵蛸经蒸后杀死虫卵,便于贮存,还可消 除其致泻的副作用。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19
⑵炮制作用
• 黄芩蒸制或沸水煮的目的在于使酶灭活, 保存药效,又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 • 黄芩性味苦寒,清热泻火解毒力强。 • 酒炙可缓和黄芩的苦寒之性,以免伤害脾 阳,导致腹泻。酒黄芩借黄酒升腾之力, 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 • 黄芩炭以清热止血为主,用于崩漏下血, 吐血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