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管理办法

河北省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管理办法

河北省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我省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管理,提高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效率,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总目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级以上(含省级)投资项目在我省管辖水域内组织实施的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严格遵守本办法。

设区市以下政府和社会投资的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应当服从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并参照本办法实施。

第三条我省实施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的重点水域为:
一、水生动物天然产卵育幼场和地方性特有渔业资源的原生繁衍地;
二、因政府决定取缔或限制水产养殖,导致渔民生活水平下降或者资源灭失的传统渔业水域;
三、已列为自然保护区或城市饮用水源地的水域。

第四条承包给个人经营管理且增殖放流效益不能直接惠及当地多数渔民的水域,生态环境不良或生产秩序不稳以及渔政管理不到位的水域,均不得纳入省级以上(含省级)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实施范围。

第五条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应当按照“政府主导,立项管理;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强化管理,透明运行;分类评估,专项验收”的原则,统筹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考虑其经济性,亦要考虑其生态安全性和管理可能性,并在相应环节上加大竞争和监督力度。

第六条鼓励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涉渔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积极筹措资金实施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对成绩突出的市、县予以表彰,并在省级增殖放流资金安排时予以倾斜。

第二章增殖放流规划与组织实施
第七条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级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规划、计划的制定,有关市、县渔业主管部门可量力对分担的计划任务进行扩展与提升。

制定规划、计划时,应当根据放流水域的水生生物资源状况和基层意见,合理确定增殖放流种类、数量和时间。

第八条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规划、计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和社会公示,充分体现科学性和公正、公开性,公示期一般不少于天。

公示结束后应当及时制定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一般于每年度的月底前印发各有关市县。

各有关市、县接到实施方案后,应当积极进行放流工作准备。

第九条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实行省局规划、监
督,市、县具体实施的组织方法。

有关设区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全面负责辖区内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十条省级成立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指挥部,指挥长由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副指挥长由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处和技术、研究等单位的领导组成。

指挥部统一领导全省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并负责其规划、计划和相关文件的审批。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监督组。

办公室由省局水产养殖处牵头,具体负责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规划、计划、实施方案的拟定和指挥部日常工作的处理;监督组由省渔政处牵头,具体负责放流前后相关水域环境秩序的维护和放流苗种数量、质量监督等工作。

第十一条放流水域所在地的市、县应成立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定本级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规划、计划、实施方案,组织指挥当地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及时协调解决放流工作中的问题并起草上报增殖放流工作总结等,保证本级增殖放流工作圆满完成。

第十二条省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指挥部监督组需在增殖放流前日内,协调相关渔政部门对放流水域进行检查,清除对放流苗种具有危害的作业船只、网具和理化生物干扰。

实施单位在相应时间内向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指挥部监
督组提出放流实施申请,未经批准或者准备工作尚未就绪不得实施增殖放流。

第十三条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实施过程中,监督组应当组织人员到放流现场分别对放流水域、放流品种及其数、质量等进行监督,确保放流数量、质量和放流任务圆满完成。

第十四条增殖放流结束后,监督组和放流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当地渔政执法力量加强增殖放流水域的管理,对增殖品种主要生长、繁殖的水域和重要繁殖生长期,划定增殖资源保护区,确定禁渔区、禁渔期,集中力量加大对增殖水域生产秩序的监督检查,严格查处破坏资源、污染水域和非法捕捞行为,确保增殖放流资源得到有效养护。

第三章增殖放流苗种管理
第十五条为便于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苗种的生产和运输,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的确定实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为主、其他方式确定为辅”的方法。

海洋放流苗种供应单位由省局商放流所在地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内陆增殖苗种供应单位由放流所在地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十六条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苗种供应单位必须是具备独立法人主体资格、水产苗种生产经营资质,并且信誉良好的育苗、育种单位。

各苗种供应单位承担苗种生产种类、数量、价格等须经社会公示,无异议后方能签订购销协议。

对弄虚作假者,取消其增殖放流资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