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与复苏指南更新

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与复苏指南更新


了解心肺复苏过程中产生的心输出量的无创性指标。
17
4 心脏骤停后救治进一步优化
• 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无论心电图表现及患
者意识如何,实施紧急的冠脉造影(PCI)是合理的。
• 亚低温治疗
目标温度管理(TTM)
• 温度管理的范围:33℃-36℃,持续时间不小于24小时,
且应积极预防昏迷患者TTM(24小时)后的发热。
• 新生儿复苏:脐带结扎的时机。
• 急救:中风识别;低血糖;胸部开放性伤口的处理;脑
震荡;牙脱臼;急救培训;患者或伤者的体位;急救中 用氧等。
小 结
• 新版指南是对2010年指南的更新与补充,秉承了2010指南的
重要理念和观点,对心脏骤停救治体系的构建提出更加完善 和全面的阐述,对相关技术进行了优化和补充。 • 对临床工作者来说,对新版指南的掌握和执行不能仅停留于 技术层面,而应深刻理解指南对救治体系构建的先进理念和 观点,将指南提出的科学知识付诸实践,切实落实生存链各 环节的高质量完成,不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才能不断提高对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
于学习的形式鼓励采用标准、科学的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团队复苏
• 改变:
• 在复苏过程中,提升团队合作的关注
• 原因:
• 不同的CPR介入将同时发生 • 团队合作将降低按压干扰 • 清楚的团队沟通降低错误
持续质量改进 CQI
• 结果有很大不同 • 每个系统必须评估和 改进结果
经验学习的循环
Eric J. Lavonas et al. Circulation. 2015;132:S501-S518
6 儿童和婴儿心肺复苏的更新
• 胸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 按压深度:婴儿4cm,儿童5cm,但不超过6cm。 • PALS中的液体复苏应强调个体化治疗和评估,不可过量。 • ROSC的儿童,中度低温治疗(32℃-34℃)和严格维持正常体温 (36℃-37.5℃)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强调持续监控温度,避免 发热。 • ROSC后供氧维持血氧饱和度达到94%-99%的范围 • 通气策略应以适合患儿的PaCO2为目标,同时避免高碳酸血症和低
• 复苏后的血流动力学目标:收缩压>90mmHg,平均动
脉压>65mmHg。
5 补充和更新了特殊情况下的心肺 复苏
• 对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过量患者出现的心脏骤停,CPR同
时,应该考虑肌肉或鼻内给予纳洛酮。 • 对于因局部麻醉剂中毒而发生先兆神经性中毒会心跳骤停的 患者可以在标准复苏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静脉脂肪乳剂 (ILE)。
生 存 链(2015)
Steven L. Kronick et al. Circulation. 2015;132:S397-S413
病人入选的时间点
旁观者目击 EMS目击
院内骤停
社 区




Steven L. Kronick et al. Circulation. 2015;132:S397-S413
二氧化碳波形图
• 《2010指南》建议在围停搏期为插管患者持续使用二
氧化碳波形图进行定量分析。在为成人使用二氧化碳波 形图进行定量分析方面,目前的应用包括确认气管插管 位置以及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 (PETCO2) 值监护心肺复 苏质量和检测是否恢复自主循环的建议。 • 但在2005年的指南中仅注明,PETCO2 监测值可以用作
经验固化
新条件下概念 的测试应用 核心概念的 形成与产生
观察和反应
Farhan Bhanji et al. Circulation. 2015;132:S561-S573
8 其他
• 急性冠脉综合征:强化入院前心电图的获取与解读;首
选再灌注策略为急诊PCI;利用肌钙蛋白确定能安全离
开急诊科的患者。
7 以团队形式实施的心肺复苏作为 基本原则,强化培训的效果
• 以团队形式实施的心肺复苏仍然新版指南的重点推荐。 • 运用科学、先进的培训方法,强化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则是将科学知识转 化为实际操作,提升心肺复苏质量和效果的根本途径。 • 新版指南更严格专注于培训,建议使用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帮助学习心肺复 苏的实践技能。 • 鼓励在具备基础设施、受训人员和所需资源来维持培训项目的机构中使用 高仿真模型。 • 在高级生命支持的课程中应该融入对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原则的强调;对
PDCA循环
1.发现问题 2.观察 3.分析根本原因
实验性对策
Steven L. Kronick et al. Circulation. 2015;132:S397-S413
2 重视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 和心肺复苏质量
• 基础生命支持仍然是心肺复苏的基石和关键
• 新版指南继续沿用了2010版指南的通用BLS流程,但对
• 对于孕妇的心脏骤停,首要任务是提供高质量心肺复苏及减
轻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压力(LUD手法)。
• 明确了急诊剖宫产的时机和要求。
鸦片类毒物 相关的致命 性急症的处 理流程
Eric J. Lavonas et al. Circulation. 2015;132:S501-S518
LUD手法——孕妇复苏时减轻腹腔压力
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实施给予了进一步的优化和限定。
胸外按压的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深度
限定于5-6厘米之间,胸外按压分数应超过 60%,对建立了高级气道的心肺复苏患者通
气频率为6秒一次呼吸。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着重于胸外按压
1. 2. 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 代替 A-B-C 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
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 急救与复苏指南更新解读
余 涛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 血管急救指南》
•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5日 • 来自39个国家的250位专家共同对166个专题 (2010年为274个)进行了循证医学审查
1.继续强化救治体系的构建和持续 的质量改进
• 新版指南强调建立SPSO救治体系
• 新的生存链的提出 • 新版指南继续重申2010版的建议:“复苏系统应对急救 系统建立持续性评估和改进”;“院外心脏骤停复苏方
法地区化可以通过使用心肺复苏中心来实现”。
健康系统的分类:SPSO救治体系
结构 过程 系统 结果
人 员 教 育 装 备 结构 预 案 策 略 流 程 过 程 项 目 组 织 文 化 系统
心电滤波技术
3 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稍有改动
• 新版指南将血管加压素从ACLS的流程中删除
•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EtCO2)可以辅助评估患者复苏
预后,确定复苏时间。
• 体外膜肺心肺复苏技术(ECPR)如能快速实施且针对 可逆病症的心脏骤停,可以考虑实施。 • 利多卡因对可除颤心律所致心脏骤停可在自助循环恢复 后使用,而β-受体阻滞剂在复苏中使用证据不足。
质量 满意度
患者 预后
安 全
整合,合作,监测,标准程序,反馈
Steven L. Kronick et al. Circulation. 2015;132:S397-S413
持续质量改进
生存链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2.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3. 快速除颤 4.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碳酸血症两个极端。
—儿童心脏性猝死 单人抢救流程
医务人员BLS—
Dianne L. Atkins et al. Circulation. 2015;132:S519-S525
—儿童心脏性猝死 双人抢救流程
医务人员BLS—
Dianne L. Atkins et al. Circulation. 2015;132:S519-S525
胸外按压频率:≥100次/分
胸外按压幅度:≥5厘米 胸廓充分回弹
3. 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医务人员 BLS——成人
心脏性猝死抢 救流程
成人心脏性猝死 抢救流程
Mark S. Link et al. Circulation. 2015;132:S444-S464
胸外按压深度、频率、胸廓回弹、CCF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