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侗族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

侗族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

侗族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
侗族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作文/zuowen/
一、课题研究意义
侗族(侗语作Gaeml)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大约有300万,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贵州,湖南,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以及湖北北部。

侗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标签的一种,吊脚楼、风雨桥、鼓楼是侗族特有的标志性建筑,哪里有侗族哪里就有它们的存在;侗族刺绣、合拢宴席、侗族大歌、侗戏、芦笙舞更是侗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动态体现。

而侗族所使用的侗语,则是一门特殊的语言,它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只能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发扬和传承。

现在,由于民族特色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青睐于游览一些民族村落,侗族村落的旅游业也正在不断地开发当中,在这过程中,它的涉外跨文化交际也日益频繁,但是目前缺乏对外有效宣传的资料。

因此,如何做好关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于侗族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资料的英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课题研究对象
(一)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
对外宣传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在世界全球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愈显重要。

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内容涵盖范围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而非单一的科技翻译或其他专业学科的翻译。

其翻译的目的不同于传达有较强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文学翻译,而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性翻译,相较于文学作品,对外宣传资料翻译更注重及时性。

对外宣传资料的译文受众主要是一些不太了解中国文化却又对其充满兴趣的一般外国友人,让他们能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特色,吸引他们去参观侗族地区,从而更好地加快少数民族旅游的对外发展。

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和社会的巨大差异,给外宣英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侗族传统文化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质量一直以来差强人意,一部分只能局限为针对传统侗族文化承载词的简单描述,而其他的一些则紧扣原文的生硬翻译,无形中增加了有效跨文化交际的难度。

总而言之,此领域的翻译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具体的翻译缺失的体现:缺乏统一与任意性;浅显缺乏对侗族传统文化深刻的了解;逐词机械翻译。

(二)影响翻译质量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原因是文化的多样性。

长时间以来,文化多样性成为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主要障碍,主要体现在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宗教方面的多样性。

一位合格的译者不仅应该完全掌握一种特定的外国语言和它的文化,而且需要熟悉侗族传统文化,尤其是熟悉侗族传统文化承载词。

尤其是由于侗族没有文字记载,只是口口相传,对于了解其文化更加增添了困难。

第二个原因是民间风俗与民族学的专业知识缺失。

因此译者要想做好侗族的对外宣传资料的英译,首先要熟悉侗族的文化,还必须具备相关民俗学与民族学的专业知识,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第三个原因是我们国家的翻译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我国的翻译事业的起点很低,同时缺乏相应的监督与管理体制,造成了一些翻译家一味追求金钱却罔顾译文质量从而带来不良影
响,用鱼目混珠来形容现在中国对外宣传资料翻译质量再恰当不过了。

因此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帮助人们意识到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重要性。

应该建立更多的培训机构培养专业翻译人员。

构建更系统更高效的奖励惩罚机制。

毕业
三、课题相关案例的分析
在侗族对外宣传资料的英译上,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翻译策略,比如analogy(趋同类比),addition (增译),deletion(删减),restructure(改写重组)。

请看以下例子:例子 1 吊脚楼是侗族的一类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建筑,以下为多种不同翻译的英文版本:
(1)Legged pavilion腿的大帐篷
(2)Elevated garrets提高的顶楼
(3)Pile-dwellings of Dong堆—住处
(4)Hillside pile—dwellings 山坡堆—住处
(5)Legged building有腿的建筑物
(6)Dong’s Wooden House 木制的房子
(7)Diaojiaolou 吊脚楼
要翻译好这个吊脚楼,首先要了解侗族的这个建筑特色,然后才能翻译准
确,但是为了保持译文原味,我们可以先讲其翻译成Dong’s Diaojiaolou,然后补充说明这是一种Dong’s wooden house. 这样的翻译在保持原味以外,也能解释其用途,使外国游客能理解。

例子 2 侗族的一种祭祀活动,叫做祭萨。

要翻译好这个词,就要对侗族的民俗风情有所了解,这里的萨是侗族人民普遍祭拜的始祖母,祭萨节食有母性崇拜和祖先崇拜而衍生出来的祭祀节日。

了解了这个节日的由来以后,我们可以翻译如下:Worship ceremony of Sa (the ancient grandma of Dong people)
例子3:侗族有两种新年形式,一个是侗族新年,一个是中华新年。

可以翻译如下:Two new year festivals: Dong/Kam New Year, Chinese New Year
例子4:深蓝色的琉璃瓦,6组金黄色的双龙抢宝和兽头,白色的檐口、脊等,隐含着当代园林风味。

悬柱、悬瓜、柱脚、石鼓则体现了侗族木建筑艺术…
在例子4这个对外宣传资料中,有许多关于侗族习俗与建筑特色的词,比如双龙抢宝,兽头,檐口、脊,悬柱、悬瓜、柱脚、石鼓。

我们可以翻译如下:Ssangyong grab the treasure, the beast head, cornices, ridges, hanging column, hanging melons, . 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
侗族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资料的英译是一个正在研究当中的课题,还有待于继续深入和完善,很多问题仍然需要探讨和解决。

比如,该研究的语料仍然需要大量增加;搜集的语料需要一个系统的分析;课题还需要一个有力的理论支撑。

但随着一批学者的不断深入研究,相信能更好地做好侗族传统文化的资料翻译,从而将这一少数民族的风情介绍给全世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来参观旅游,拉动少数民族的地区发展。

其他参考文献
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 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 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
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
Hu, Zhuanglin.[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
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
Li, Qingxue,and Peng Jianwu.[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
Lian, Shuneng.[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Ma, Huijuan, and Miao Ju.[马会娟、苗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
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
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
Xu, Jianping.[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Yan, Qigang.[严启刚],英语翻译教程[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 Zhong, Shukong.[钟述孔],英汉翻译手册[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Zhou, Zhipei.[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