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2.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的体形一般是左右对称的,身体分为头部、 躯干和尾部三部分,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柱骨,称脊椎, 脊椎动物由此得名。脊柱骨内有一条神经管,这是脊椎 动物神经系统所具有的统一形式,称脊椎动物神经系统 的通型。
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与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组织的主要区 别是: ①无脊椎动物的链状、节状神经系统位于动物体内的腹侧,而脊椎动 物的管状神经系统位于动物体内的背侧,故又称背式神经系统。②无
二、神经元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元 1891年,瓦尔岱耶提出神经元这一名称,并确立了神经元学说。神 经元即神经细胞,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 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 分组成。


2.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胶质细胞。胶质细 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 a 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了线路,并 恢复受损的细胞; b 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 速传递;c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间过多的神经递质。
度的、光线的和机械的刺激。②运动细胞。主要功能是执行运动反 应。③神经细胞。位于感觉细胞和运动细胞之间,每个神经细胞都
有丝状突起,联合成网,组成网状神经系统,它们专门执行着传递
兴奋的功能。
1.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蚯蚓:出现了神经节,头部神经 节发达,称为发头现象。发头现 象的出现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蚯蚓的神经系统是链索状的,称 为链状神经系统。头部神经节的 存在使蚯蚓产生了各种感官的萌 芽,如触须、刚毛和眼睛。这样 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就大 大提高了,它能够对多种信号刺 激发生反应,初步具有了各种感 觉能力。例如,蚯蚓能够对周围 物体的振动和光作出反应,这些 反应使它们避免成为其他动物的 牺牲品。
中枢神经系统包 括脊髓与脑。脑在 颅腔内,脊髓位,位于脊椎管内,略呈圆柱形, 前后稍扁。它上接延髓,下端终止于一根细长的终丝。
作用: a 脊髓是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来自躯干和四肢的各种刺激, 只有经过脊髓才能传导到脑,受到脑的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而由 脑发出的指令,也必须通过脊髓,才能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 b 脊 髓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盖反射、肘反射、跟腱反射 等。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反射是可以受脑的支配的。


听觉区在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的第 41,42区,它接受 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人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 对声音的觉察:如果坏了大脑两半球的听觉区,即使双耳的功能正 常,人也将完全丧失听觉而成为全聋。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属布鲁的-第 1、2、3区。它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人的感觉信号,产生 触压觉、温度觉、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躯干、四肢在体感 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中央后回的最上端的细胞, 主宰下肢和躯干部位的感觉;由上往下的另一些区域主宰上肢的感 觉。头部在感觉区的投射是正直的,即鼻、脸部位投射在上方,唇、 舌部位投射在下方等。身体各部位投射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在机 能方面的重要程度。例如,手、舌、唇在人类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因而在机体感觉区的投射面积就较大。
丝 )。
低等多细胞动物已经有了专门接受某种刺激的特殊细胞,这些 细胞逐渐集中,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了协
调身体各部分的神经系统。这样,动物身体各部分的活动便借助神
经系统联合成为一个整体。
这些细胞按功能分成三类:①感觉细胞。分布在身体表面,在口和
触手上密度最大,其主要功能是接受各种外界刺激,如化学的、温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产 生与神经元细胞膜的特性 和细胞内的一些化学物质 有关) 动作电位 ( 当神经受刺激 是,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 变,钠离子通道打开,钠 离子进入细胞内,使膜内 正电荷上升高于膜外)
内负外正 外钠离子、氯离子 内钾离子、大分子
通钾不通钠


3.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神经元之间接触,称为突触,突触分为三个部分:突触前成分, 突触间隙,突出后成分,突触前成分包含许多突触小泡,是神经递 质的储存场所,前膜,后膜。
脊椎动物的神经组织是实心的,脊椎动物的神经组织是空心的。管状
空心的神经组织增加了空间和面积,有利于兴奋的传递和神经组织与 外界物质的交换,因而使神经系统有可能向更高级和更完善的方向发
展。

管状神经系统的出现为脑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在神经管的前端 膨大部分首先形成脑泡,随后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五个脑泡: 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和小脑。爬行动物开始出现了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的出现是神经系统演化过程的新阶段,它使脑真正成为有 机体的一切活动的最高调节者和指挥者。

2.脑神经由脑部发 出,主要为嗅神经、 视神经、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三叉神经、 外展神经、面神经、 听神经、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副神经、 舌下神经。

3.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具有拮抗性质。交感神 经使机体应付紧急情况的机构;副交感神经起着平衡作用,抑制体 内器官的过渡兴奋。
(二)中枢神经系统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
神经元是通过接受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交往的,冲动来进行交 往的。神经冲动传导主要有的两种方式:神经细胞内的电传动和神 经细胞间的化学传导。 1.神经冲动 冲动性是神经和其他兴奋组织(如肌肉、腺体)的重要特性。当任 何一种刺激 (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 ) 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 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三、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有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有中枢神 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一)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有三部分组成: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

1. 脊神经发自脊髓,穿椎间孔外出,有脊髓前根和后根的神经 纤维混合组成。脊髓前根纤维属运动性,后根纤维属感觉性。混合 后的脊神经是运动兼感觉的。

下丘脑-调节“植物性神经”,对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 腺的活动有重要意义。

4.小脑:在脑干背面,分左右两半球。有小脑皮层和髓质。作 用: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一些复杂的运动, 如签名、走路、舞蹈等,一旦学会,似乎就编入小脑,并能自动进 行。小脑损伤会出现痉挛、运动失调,丧失简单的运动能力。
b.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皮层指数
皮层指数不是指新皮层的绝对大小,而是指新皮层的实际大小与一
种典型的哺乳动物新皮层的期望大小的比值。结果显示,人类新皮
层的容积的增加大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新皮层容积的增加。
c.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脑的功能区
脊椎动物的大脑皮层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区域,分别执行听觉、视觉、 运动等不同功能。在不同的进化阶梯上,皮层区的发展水平有显著 的差别。例如,松鼠有 4 个视觉区,猫有 12 个视觉区,人的视觉区 的数量现在还不清楚,可能有20个左右。即,人类皮层的生长不仅 表现为数量的增加,而且表现为功能的增加。

5.边缘系统:有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 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有关,还与记忆,情绪有关。
(三)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1.大脑的结构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主要有三大沟裂:中央沟、外侧裂 和顶枕裂。四大叶: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大脑半球的表面有 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神经纤维覆盖,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大 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还有横行联系 的胼胝(Pian Zhi)体。

2.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大脑皮层机能分区的思想,开始于19世纪欧洲的一批颅相学家。 他们根据头部的隆起部位来确定一个人的人格和智力,相信脑的不同 部位负责不同的心理官能。以后,生理学家和医生们对此进行了广泛 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设想。其中以布鲁德曼的皮层分区图为大家所 公认。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把大脑皮层分成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 区、言语区、联合区。

A .初级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它们分别接受 来自眼睛的光刺激,来自耳朵的声音刺激,以及来自皮肤表面和内 脏的各种刺激等。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的第17区,它接受 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 如对光的觉察,如脑两半球的视觉区受破坏,即使眼睛的功能正常, 人也将完全丧失视觉而成为全盲。

B 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 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motor area)。它的主要功能是 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 的运动。运动区与躯干、四肢运动的关系也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 的。
3.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高等脊椎动物是指哺乳动物,包括啮齿类、食肉类和灵长类等动物。 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了沟回,从而扩大了 皮层的表面积,这为大脑皮层担负更重要的调节和指挥机能准备了物质 基础。脑的各部位的机能也日趋分化。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 部位,是动物全部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器官,是动物各种复杂行为的最 高指挥中心。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学生:王宁一
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物质
主要内容
脑功能学说
神经系统的进化
神经元
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进化
人脑是自然界长 期进化过程的产物
植物 无机物 生命 动物 无脊髓 低等脊髓
高等脊髓

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如变形虫,一个变形虫就是一个细 胞,它是一团形态不固定的原生质。变形虫虽然很简单,但能对外 界多种刺激作出反应,如趋向有利刺激 (食物),避开有害刺激(玻璃
重要方式。


4.神经回路
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的联系,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 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回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 最简单的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反射弧有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一定刺激 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 经传入神经传向中枢,经过中枢的加工,又沿着传出神经到达效应 器,并支配效应器的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