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原理课件之社会变迁
15
三、社会变迁的理论研究
I. 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观 II. 社会进化论 III. 社会循环论 IV. 社会均衡论 V. 社会冲突论
16
I. 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观
• 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点,认 为社会变迁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过程,不 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是社会变迁的最终决定因素。“随 着经济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 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 革命性社会变迁:即社会革命,指从渐 进式的量变到飞跃式的质变的重大的根本 性社会变迁。
14
3) 自发性社会变迁和计划性社会变迁
主要依据社会变迁中人的作用
• 自发性社会变迁: 社会进程主要受自身规律的支配,人
被动的发挥自身有限的作用;
• 计划性社会变迁: 人类积极发挥能动性,认识和掌握社会 变迁的客观规律,有意识的计划、参与 和控制社会变迁。
1) 结构性变迁和非结构性变迁 主要依据社会变迁的层次划分
结构性变迁: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 组织结构、阶级与阶层结构等社会结构体 系的变化。
非结构性变迁:指文化、思想、意识形态、 社会生活方式等社会形态因素及其相互关 系的变化。
13
2)进化性社会变迁和革命性社会变迁
主要依据社会变迁的性质
• 进化性社会变迁:指社会发生缓慢、持 续有序的渐进量变过程。
第四编 社会发展论
第十二章 社会变迁
研究社会变迁,能够使我 们全面、深刻地认识社会发展 变化的基本规律。
1
加快步伐,追赶世界的变化
• 你所能感受的世 界,你所能体会 的生活,你所熟 悉的环境——
• 是否正经历着某 种变化呢?
2
抹见时进身看车月勾五
黑的间老影不水的起十
白是凝城,清马追我年
色变滞背如人龙忆们前
10
• 恩格斯:“一切社会变 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 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 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 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 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 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 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1
社会变迁的多因素分析
自然环境
经济发展
社
会
科学技术
变 迁
人口状况
社会制度
12
2. 社会变迁的类型
6
图例:凝固的变迁
• 云南元阳梯田,经过历史 的沧桑巨变,仍不改最初 的原貌,古人的智慧、辛 勤在当今社会仍令人叹为 观止。
•远去了鼓角争 鸣,大理古城 依然巍巍耸立, 诉说着历史的 辉煌。
7
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
社会变迁
社会发展
1.社会的进步与倒退
社会的进步
2.特定要素的变化
综合性要素变化
3.反映社会整体变化以及 宏观反映社会变化的本
彩迁,后何来的,对的
。中依的才人喧听逝旧
的稀繁能往嚣不去画
一可华走的,见岁面? Nhomakorabea,
———
•
引
证
:
我
们
的
城 市 的 变
生 存 空 间
迁
3
• 林立的高楼,沿江的 道路,勾画出现代城 市的轮廓。半个多世 纪的岁月沧桑,重庆 已发展成为长江上游 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变化的只是城市的元 素,不变的是历史积 淀下来的城市性格。
17
II. 社会进化论
• 融入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对社会变迁进行 理论探讨:
• 赫伯特.斯宾塞认为“优胜劣汰、物竞 天择”是自然和社会进化的原动力,生 存竞争的原则在社会进化的过程中起着 支配作用。
18
III. 社会循环论
• 社会发展没有特定方向,是从成长到衰 落周而复始的循环变化。
•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以为社会是活 的有机体,经历着成熟、衰退、直至瓦 解。
21
第二节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 人类在社会变迁中扮 演着特殊的角色
• 从盲目性到自觉性的 转变,人在社会变迁 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 有目的的参与,进而 有计划地控制着社会 变迁的进程
22
一、有计划变迁的基础
•人参与和控制社会变迁的意图
基
础
•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
•科技发展的现实基础
23
二、基本特征
1.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 分层次进行 3. 体现科学与民主决策
26
例证:从国庆阅兵看生产力变迁
• 1949年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开 国大阅兵,以步兵、骑兵为 主,海军只有两个排面,空 军只有17架飞机。16400名受 阅官兵中,技术兵只占3%, 还有骡马炮兵穿行天安门广 场。那时候,中国人民解放 军的500多万部队,绝大多数 是步兵。
27
从骡马拽炮到空中加油
• 1999年国庆50周年大阅 兵,高技术军兵种成为主 战力量 52个方阵中,空中 梯队10个,步兵方队下降 到2个。陆军的装甲兵、炮 兵等兵种已占70%。海军建立了5大兵种,作战舰
4
学习目标:
1. 了解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 2. 比较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 3. 透视中国当代社会变迁; 4. 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
5
第一节 社会变迁的概述
一、社会变迁的概念 1. 释义
• 社会的发展或停滞、进步或倒退等
一切社会现象和过程变化的总称。 • 社会的结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都处于复杂的变迁之中。
24
三、中国当代的社会变迁
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 是有计划的变迁。 近 20多年来,中国社会 的许多层面都经历着 巨大变迁,在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改革开 放推动中国社会整体 性的向前进。
25
1、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发展生产力, 千方百计增强综合国力,大力开 拓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 展步伐。发展才是硬道理!当今 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防实 力也有了飞跃,从“骡马拽炮” 到“空中加油”的时代,中国经 历着生产力的变革。
微观具体领域
质和一般规律
4.社会变化观
社会协调观
8
2. 社会变迁的特征
1) 多维性和多指向性的统一; 2) 单一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3) 社会微观角度和宏观领域的结合。
9
二、社会变迁的因素和类型
1. 社会变迁的动因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直接动力:阶级斗争
• 索罗金提出社会变迁的文化类型理论, 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感知文化和 观念文化之间的变动。
19
IV. 社会均衡论
• 塔尔科特.帕森斯以社会系统 功能的平衡与稳定为基础, 提出人类社会进化的方向是 社会克服环境阻力而达到各 种目标的能力的增强,是一 种“适应性”的增强。
20
V. 社会冲突论
• 达伦多夫提出,社会变迁的核心是权威 结构的变迁,社会冲突是变迁的内在动 力. 社会变迁的三种类型:革命变迁、 改革变迁、最低层次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