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一方公司目录1目的 (1)2适用范围 (1)3短期水情预报流程 (1)3.1长江上游河段预报工作规程 (1)3.2长江中下游河段预报工作规程 (3)3.3汉江丹江口以上预报工作规程 (5)3.4汉江中下游预报工作规程 (6)3.5短期天气预报工作流程 (8)3.6中期预报工作流程 (8)3.7长期预报工作流程 (9)作业预报管理制度1 目的为规范预报制作流程,保证并不断提高水情预报产品质量,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长江委水文局水文情报预报中心各预报产品制作流程,包括水情预报制作流程,雨情预报制作流程,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报制作流程。
3 短期水情预报流程3.1 长江上游河段预报工作规程3.1.1 基本工作a) 河段水雨情整理;b) 寸滩、武隆流量过程校核预报;c) 清江隔河岩水库入库洪水过程、库水位预报、下泄过程分析;d) 宜昌水位、流量过程预报;e) 荆江河段枝城、沙市、石首水位过程预报;f) 三口分流统计(三口指新江口、沙道观、弥陀寺,统计指标为分流量、分流比);g) 河段洪水分析;h) 相关洪水预报方案的实时补点。
3.1.2 预报流程a) 寸滩流量预报掌握干流屏山、岷江高场、沱江富顺、嘉陵江北碚站及各区间来水过程,用合成法作出寸滩三天来水预报。
b) 乌江武隆流量预报校核掌握乌江彭水等水库泄水情况,计算区间来水过程,并粗略作出武隆站未来一天来水预报,作为校核。
C)三峡水库预报调度掌握三峡区间各大支流来水情况;分析计算三峡区间降雨径流过程;用水动力学方法和流量演算法预报三峡入库流量;根据水库的运用调度规程,制定三峡水库的调度预案供领导决策。
d) 隔河岩水库调度情况清江次降雨量达20mm以上,计算入库流量过程、库水位过程;当隔河岩库水位将超过汛限水位时,与清江开发公司水库调度处、湖北省防汛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掌握水库泄水过程。
e) 宜昌H、Q预报:预估三峡水库可能采用的调度方案,预报宜昌流量;宜昌H~Q关系分析,考虑葛洲坝泄水影响、清江顶托影响;确定宜昌预报H、Q,遇较大来水时与三峡局水情室会商后确定宜昌水位、流量过程。
其中,宜昌流量过程预报值应于当日10时前提交中下游河段。
f) 枝城水位预报:①宜昌~枝城水位相应关系分析;②当长江来水与清江来水遭遇时,分析合成流量~枝城水位相应关系,分析合成流量槽蓄情况;③枝城H~Q关系分析,确认枝城水位过程预报;④水位过程预报值于当日10:30前提交中下游河段。
g) 沙市水位预报:①掌握三口分流情况,计算分流比(较大来水时);②掌握城陵矶水位预报、沮漳河河溶站来水过程;③枝城~沙市水位相应关系分析、涨差分析;④参考历史来水过程,分析洪水涨差特性及洞庭湖来水顶托影响程度,确定沙市H~Q关系;⑤参考MIKE-11模型计算结果,确定沙市水位预报。
h) 石首水位预报:①掌握城陵矶水位预报;②沙市~石首水位相应关系分析,涨差过程分析;③参考历史来水过程,分析洪水涨差特性及洞庭湖来水顶托影响程度,确定石首站H~Q关系;④参考MIKE-11计算结果,确定石首水位预报。
i) 作好相关记录及保存工作,较大洪水过后进行方案补点分析和因素分析,及时作出小结。
3.1.3 成果会商及发布a) 预报实行主副班制。
主班掌握来水各方面因素分析,副班配合作好各方面工作,遇重大水情或水情复杂时,由主班上报组织会商。
b) 根据实时水雨情变化,及时修改和制作相关站的预报。
c) 当各站达到或将达到预报发布标准时,按要求发布预报(向部水文局水情中心、长江防总及各服务单位发布)。
3.1.4 成果质量保证a) 各预报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各站洪水预报工作;b) 计算成果要经过核实校正;c) 预报表按统一格式填写存放,经校核或审查后方可发布,重要水情预报应有负责人参与会商讨论,并经负责人审查签名后方能发布;d) 按规范要求进行预报成果评定和洪水总结。
3.1.5 事故责任a) 严格履行预报员职责,预报员对每次发出的预报都负有相应的责任,一旦发现出门差错,则拟稿人、校核人应承担一定责任;b) 凡发生预报质量事故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3.2 长江中下游河段预报工作规程3.2.1 基本工作a) 河段水情整理;b) “四水”、“五河”控制站流量预报及区间径流量计算;c) 相关洪水预报方案的实时补点;d) 河段洪水分析;e) 监利至河口河段各站的洪水预报(主要站:监利、城陵矶、莲花塘、螺山、汉口、黄石港、码头镇、九江、湖口、安庆、大通)。
3.2.2 预报流程a) “四水”、“五河”出口控制站流量的分析,准确预报“四水”、“五河”来量是干流各站准确预报的关键。
①“四水”控制站中湘潭站流量预报采取先合成后叠加区间的方法进行;桃江站流量预报依据柘溪水库的调度情况作出初步预报,然后叠加相应的区间洪水;桃源站依据五强溪水库的调度情况,作出准确判断后作出流量预报;石门站根据降雨径流关系作出流量预报。
②“五河”控制站中除外洲站采用上游合成流量法、柘林站依据水库调度情况作出流量预报外,其余各站均按降雨径流关系分析作出流量预报;b) 依据宜昌、清江、洞庭湖来水预报,采用大湖调洪演算模型、相应关系方案等多模型、多方法综合分析进行螺山水位、流量预报。
C)依据干流螺山、九江及汉江沙洋站水位流量预报成果,采用相关关系方案、张落差关系、涨落率关系等多方法比较分析确定汉口水位预报值,分析汉口站水位流量关系,确定流量预报值。
d) 依据上游汉口、鄱阳湖及区间来水进行湖口、大通两站预报,多方法、多途径综合分析确定其水位预报值。
湖口、大通两站的洪水预报,采用大湖调洪演算、相应关系等方法进行预报数据比较,并应用涨幅关系进行校核,综合分析后分别作出两站的水位预报。
e) 干流其余各站的水位预报分别依据螺山、湖口、大通各站水位预报,利用涨(落)水相应关系、洪峰相应关系、涨幅关系等方法进行预报数据比较,综合分析后作出各站的水位预报;f) 要求对各次洪水过程的特点、来水组成进行分析,并随时补点,修正和完善预报方案。
3.2.3 成果会商及发布a) 预报实行主副班制,主班、副班分别负责中游、下游各站的预报工作,遇重大水情或水情复杂时,由主班上报组织会商。
b) 要求每天11:30时前作出各站预报。
c) 当各站达到或将达预报发布标准时,按要求发布预报(向部水文局水情中心、长江防总及各服务单位发布)。
d) 根据实时水雨情变化,及时修改和制作相关站的预报,并按要求发布预报。
e) 将各次预报的区间径流计算、方案和模型的计算结果、对外发布预报的底稿等资料整理归档。
f) 作好相关资料记录保存工作,每次洪水过后及时作出小结,进行方案补点分析和因素分析。
3.2.4 成果质量保证a) 各预报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各站的洪水预报;b) 计算成果要经过核实校正;c) 预报表按统一格式填写、存放,经校核或审查后方可发布。
重要水情预报应有负责人参与会商、讨论,经负责人审查签名后方能发布;d) 按规范进行预报成果评定和洪水总结。
3.2.5 事故责任a) 严格履行预报员职责,预报员对每次发出的预报都负有相应的责任,一旦发现出门差错,则拟稿人、校核人应承担一定的责任;b) 凡发生预报质量事故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3.3 汉江丹江口以上预报工作规程3.3.1 基本工作a) 河段水情整理;b) 丹江口入库流量过程及库水位过程预报;c) 河段洪水分析;d) 相关洪水预报方案的实时补点。
3.3.2 预报流程a) 根据石泉以上来水情况预估石泉水库下泄流量过程,重大水情时联系石泉水库管理调度部门,获得其预报或预调度信息。
b) 依据石泉至安康水库区间各支流来水,预报安康入流过程,并据安康水库的调度规程,预估安康水库下泄流量和下泄流量过程;重大水情时联系安康水库管理调度部门,获得其预报或预调度信息。
c) 依据安康至白河支流来水,预报白河洪峰流量。
d) 分析计算支流堵河黄龙滩水库入库流量,预估黄龙滩水库下泄流量过程。
e) 采用降雨径流模型及河道流量演算模型分析预报丹江来水过程。
f)采用洪水预报模型经降雨径流计算推算出丹江口入库流量过程作为参考;用合成法推算丹江口入库流量过程并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调洪演算预报库水位及出流过程。
g) 作好相关资料记录保存工作,较大洪水过后及时作出小结,进行方案补点分析和因素分析。
3.3.3 成果会商及发布a) 当白河、丹江口洪峰流量超过5000m3/s时,按要求发布预报(向部水文局水情中心、长江防总及各服务单位发布);b) 密切注意各级水库下泄流量的改变,及时作出丹江口校正预报;c) 预报实行主副班制。
主班掌握来水各方面因素分析,副班配合作好各方面工作,遇重大水情时由主班上报组织会商;d) 根据实时水雨情变化,及时修改和制作相关站的预报,并按要求发布预报。
3.3.4 成果质量保证a) 各预报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各站的洪水预报;b) 计算成果要经过核实校正;c) 预报表按统一格式填写、保存,经校核或审查后方可发布。
重要水情预报应有负责人参与会商讨论,经负责人审查签名后方能发布;d) 按规范进行预报成果评定和洪水总结。
3.3.5 事故责任a) 严格履行预报员职责,预报员对每次发出的各站预报都负有相应的责任,一旦发现出门差错,则拟稿人、校核人应承担一定的责任;b) 凡发生预报质量事故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3.4 汉江中下游预报工作规程3.4.1 基本工作a) 河段水情整理;b) 各区间来水预报;c) 皇庄至舵落口各主要站洪峰水位、流量预报(主要站:襄阳、皇庄、沙洋、泽口、潜江、仙桃、岳口、汉川、新沟、舵落口);d) 河段洪水分析;e) 相关洪水预报方案的实时补点。
3.4.2 预报流程a) 采用降雨径流计算推算皇庄、沙洋洪峰流量;b) 根据支流已出现的洪峰过程,从上至下错传播时间推算出皇庄洪峰流量过程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c) 确定皇庄、沙洋流量后,对两站水位流量关系作定性分析;d) 预报皇庄至舵落口各控制站洪峰水位、流量,适时进行各站水位流量关系分析;e) 较大洪水时,应用MIKE11水力学模型计算结果与相应关系推算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f) 作好相关资料记录保存工作,较大洪水过后及时作出小结,进行方案补点分析和因素分析。
3.4.3 成果会商及发布a) 随时了解水雨情,掌握区间来水情况;b) 当沙洋水位超38.00m或实况流量大于5000m3/s时,向有关单位发布预报;c) 当沙洋水位高于41.80m时向部水文局发布预报;d) 预报实行主副班制、主班掌握来水各方面因素分析,副班配合作好各方面工作,遇重大水情时由主班进行综合会商;e) 根据实时水雨情变化,及时修改和制作相关站的预报,并按要求发布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