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政治社会学的发展脉络
——奥罗姆《政治社会学》
14
政治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经济背景:第三次技术革命 政治背景:“民主化浪潮”,议会/政党/选举 社会背景:福利国家,中产阶级扩大,社会矛盾
缓解 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终结”
15
现代政治社会学的主要议题
基本取向:探讨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之关系 核心问题:民主制度形成和巩固的社会条件 研究领域:官僚体制,政党制度,选举行为,社
会冲突与利益整合,政治权威的社会来源,民主 制度的社会基础,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16
当代政治社会学的创始人:李普塞特
民主政治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民众教育 水平,城市化水平,社会分层结构,冲突与共 识……
民主制度的有效性(工具性)与合法性(评价性)
合法性危机:社会结构的快速变迁,保守力量的 反对程度,新生力量的参与程度
18
政治社会学的学科状况
比传统政治学更广阔的学术视野 注重事实描述、分析而不是价值判断 承认现实制度的合理性,维护现有社会制
度的秩序和稳定
19
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宗教改革:“因信得救” 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的兴起
孔德
“社会学之父” 用实证主义方法研究社会政治现象
马克思
阶级斗争理论 国家理论 被奥罗姆称为“政治社会学之父”
10
托克维尔
民主政治的社会条件:自然环境、法制、民情 民主政治的社会后果:多数人的利益,多数人的暴政 美国民主的特殊社会背景:平等和自由的民族特性,
将非政治因素引入政治分析:自然环境、土地、气候、 生活方式、宗教、贸易、风俗习惯……
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 政体原则:共和政体-德性,贵族政体-节制,君主政
体-荣誉,专制政体-恐惧 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揭示政治制度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开创了近代政治
学研究的社会分析模式
8
二、社会学时期:政治的社会学
第二讲 政治社会学的发展脉络
1
政治学时期(古希腊罗马到18世纪) 社会学时期(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 政治社会学时期(20世纪中叶以来)
2
一、政治学时期:社会的政治学
古典政治学的三个阶段
哲学伦理学阶段:古希腊罗马 神学阶段:中世纪 法学阶段:近代
古典政治学的两种传统
思辩、抽象、演绎的传统 经验、比较、归纳的传统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阿奎那、卢梭/孟
影响政治变革的四个因素:合法性,一体化,代 表性,对多数权力的制衡机制
17
政治社会学的其他代表作
精英理论:米尔斯《权力精英》 团体理论:杜鲁门《政府过程》 系统理论:伊斯顿《政治系统》 政党理论:罗坎《政党制和投票人联盟》 秩序理论: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政治社会化视角:格林斯坦《儿童与政治》 历史社会学视角:艾森斯塔特《政治社会学》 比较视角:林茨和斯捷潘《民主政体的崩溃》 ……
乡镇和地方自治,政府集权与行政分权(联邦制) 客观的立场、实证的方法、比较的视野
“政治社会学应回到托克维尔所提出的问题:民主的 社会条件与后果”(李普塞特)
11
精英主义者:权力分配的不平衡
帕累托:精英与非精英 莫斯卡:统治阶级与非统治阶级 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
12
韦伯
精英民主:现代民主是“公民投票的领袖民主” 权威和统治类型:克里斯玛型,传统型,法理型 社会阶层理论
德斯鸠
3
古希腊罗马
柏拉图《理想国》
寻求社会与政治的统一 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统治者、士兵、平民 探讨“应然”的政治生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 社会、政治和国家三位一体 政治稳定与动荡的社会基础 探讨“实然”的政治生活
4
中世纪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上帝的至高无上
阿奎那《神学政治论》
世俗生活必须符合上帝的意旨
5
近代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对权力的重视 对宗教和道德的否定 人性论上的现实主义态度 开创了现实主义政治分析、政治学技术分析的先
河。
6
卢梭《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是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以“公意”概念沟通国家与社会
7
近代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经济领域-阶级-利益 社会领域-身份群体(等级)-声望(荣誉) 政治领域-政党-权力
官僚制(科层制)理论:工具理性,效率,非人 化,反民主
13
三、政治社会学时期
虽然它的渊源可追溯到知识发展的历史长 河中,但作为一门独特的探求知识的学科, 它却只是近来极为社会科学家开创性研究的 成果。本迪克斯和李普塞特是创建该学科的 重要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