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盐平衡与调节

水盐平衡与调节


二、尿液的形成
你还记得尿液的形成过程吗?
肾脏 输尿管 泌尿系统 膀胱 尿道 肾小球 肾 单 位 肾小体 肾小囊 肾小管
血浆、原尿与尿液成分有何不同?
三、水的调节
多喝水 失 水 过 多 或 食 物 过 咸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升 高 大脑皮层渴觉 中枢产生渴觉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降 低
尿量过少,代谢废物不能及时随尿液排出
体外,就会引起中毒而损害健康。因此,
人每天要保证饮水量。
资料
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
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的肽类激素。合成后,运
输并贮存在垂体后叶的神经末梢颗粒中。受到刺
激时,就将它释放到血液当中。
抗利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增加肾小管和 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中水 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强
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 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加强
什么是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
少排尿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产生兴奋 大脑皮层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垂体后叶
释放
神经传导
抗利尿激素
渴觉
(+)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尿量
醛固酮还能促进肾小管对K+的分泌。这种保 Na+排K+的作用不仅发生在肾脏,在唾液、胃 液、胰液和汗液的分泌过程也存在。
盐平衡调节 1)引起调节因素:Na+↓ k+↑ 2)调节激素:醛固酮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体内物质 来源 排出 调节 ①神经调 节 ②抗利尿激 素调节
①肾脏排 ①饮水 尿 水平衡 ②食物中的水 ②皮肤排汗 ③代谢产生的水 ③肺排水汽 ④大肠排便 ①肾脏排尿 食 物 钠盐平衡 ②皮肤排汗 ③大肠排便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第三课时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夏天和冬天相比较,尿液孰高孰低,为什么?
一、水盐的来源和去路
我们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量相等吗?
摄入量/ml 来自饮水 来自食物 来自物质代谢 共计 排出量/ml 1300 由肾以尿液形式排出 900 由皮肤以汗液形式排出 300 由肺以呼出气形式排出 由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 2500 共计 1500 500 400 100 2500
吸收: 小肠(几乎全部)
代谢: 主要存在细胞外液(内<外)
排出: 肾脏(主要)、汗液、粪便
特点: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尿钠)

钾(K)
来源: 食物(蔬菜等)
数量: 2 ~ 4 g/D
吸收: 消化道 代谢: 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外) 排出: 肾脏(主要)、粪便 特点: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尿钾)
此表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①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水量等于排出水量 ②人体摄入水有三条途径,排出水有四条途径 ③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和食物 ④人体排出水的主要途径是排尿
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

人体内的无机盐大多以什么形式存在?
离子状态 如: Na+、K+、Ca2+、Cl-、HCO3-等

钠(Na)
来源: 食盐(主要) 数量: 6 ~ 10 g/D
血浆、原尿、终尿的成分的比较 血浆 原尿 终尿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氨基酸 水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没有 没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有 有 有 有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 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 (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 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 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 神经中枢位于( B)
A、下丘脑和下丘脑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D、口腔上皮细胞和下丘脑
正常人抽血化验,发现血钾含量增高,此时体内( ) D
A、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C、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B、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D、醛固酮分泌量增加
神经调节:其基本过程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 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 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血K+升高 血Na+降低 (+) (-) 肾上腺皮质 (+) 醛固酮 (+) 肾小管 集合管 吸Na+ 泌K+ 血Na+升高血 K+降低
资料
醛固酮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
盐皮质类固醇。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肾
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在促进Na+重吸
收的同时,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也随之增加。
持人正常的血压, K+还能维持心肌细胞的
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所以缺少
Na+时可导致血压下降,丢失了K+可出现心律
失常的现象。
Q:某同学因病剧烈呕吐、腹泻,不仅血压下降,还 出现了心律失常的现象,为什么?
例题:
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分泌激素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水平衡调节
1)引起调节的因素: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调节中枢:
3)感受器: 4)调节激素:
下丘脑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抗利尿激素
思 考
某同学为了减少睡觉期间上厕所次数而 在睡觉前吃咸菜,这有有效么?
资料:
人体内每昼夜有30~50g的代谢废物必 须要随尿液排出体外,而溶解这些代谢废
物的最低尿量应在500ml以上。如果排出的
醛固酮调节
钾盐平衡
食 物
①肾脏排尿 ②大肠排便
醛固酮调节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缺Na+: 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血压下 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昏迷 缺K+: 机体细胞内液渗透压下降,心肌的 自动节律异常,心律失常。 溶解、排除代谢废物
水:
维持人体的稳态,保证各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资料:
Na+主要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K+主 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此外Na+还能维
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 作用下,主要通过(C )
A、皮肤完成 B、肺完成 C、肾脏完成 D、大肠完成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部位分别是(C )
A、肾脏和垂体 C、下丘脑和垂体 B、垂体和垂体 D、大脑皮层和垂体
人体下列平衡不受激素调控的是( C) A、水的平衡 C、CO2和O2的平衡 B、盐的平衡 D、血糖的平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