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降水【知识精析】一、热力环流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三个关键点【易错警示】(1)高压的气压值一定高于低压不正确。
气压高低的比较是基于同一海拔基础上进行的,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右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压一定大于丙、丁两地。
甲地气压高是相对于同一海拔的乙地而言,丙地气压高是相对于同一海拔的丁地而言,图中四地的气压值大小是:甲>乙>丙>丁。
(2)气温高的地方都是低压,气温低的地方都是高压不正确。
只有热力作用形成的气压符合上面的规律,但动力作用形成的不符合上面规律,如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
2.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二、降水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①充足的水汽(空气过饱和);②冷凝(气温继续降低);③有较多的凝结核。
2.常见类型降水类型空气上升原因降水特征主要分布地区对流雨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赤道附近地区,夏季的中纬度大陆地区地形雨暖湿空气前进时受地形阻挡上升降水强度较大,历时较长山地迎风坡锋面雨冷暖空气相遇,暖湿空气被抬升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中纬度地区台风雨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强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低纬度大陆东部3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4.影响降水的因素降水量影响因素常考分析语句海陆位置①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大气环流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西风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多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技巧点拨】(1)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2)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①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②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③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④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5.雾形成条件分析雾形成的条件常考分析语句充足的水汽①临海;②雨季;③多河湖水域降温条件①逆温;②寒流降温;③夜间降温幅度大(山上冷空气沿坡下沉,气温日较差大等)凝结核工业排放粉尘多相对封闭的地形地表相对封闭,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扩散,多雾6.年等降水量线的判读方法(1)宏观看趋势①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
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②根据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
一般来说,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
③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迎风坡上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分布规律。
在背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由多到少的分布规律。
如山地两侧降水量比较图分析:a.根据降水量变化曲线可知,H为最大降水高度。
b.某地降水量的大小判读方法:由B处作垂直于横轴(或平行于竖轴)的直线与年降水量曲线的交点,再作垂直于竖轴(或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与竖轴的交点,读出竖轴的数值即为B点降水量。
c.由山坡两侧的降水量分布特征可以判断出A坡为背风坡,B坡为迎风坡。
(2)微观看特殊①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多;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
②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
③如果某—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读。
【高考例析】(2017·课标卷II)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1~3题。
1.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 用水便利B. 土壤肥沃C. 地势平坦D. 植被缺失2.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3.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 热带雨林气候区B. 地中海气候区C. 热带草原气候区D. 热带季风气候1.D 注意理解刀耕火种,先放火烧荒直接目的是为了在没有植被的土地上播种,就容易理解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淤泥覆盖,泛滥区缺失植被,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作物的道理。
2.A 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上游河源地,而其上游源地在东非高原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这里的热带草原区,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这样也便于理解尼罗河泥沙含量较大的原因。
3.B 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
【素养提升】一、选择题(2018·贵州省贵阳第一中学适应性考试)下图为贵州某山区的一次特大暴雨剖面图。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海拔约为()A. 500m B. 1000mC. 1500m D. 2000m2.图中揭示的降水规律是()A.海拔越高,降水越多B.海拔越高,降水越少C.海拔对降水的影响不大D.在一定海拔范围内,海拔越高,降水越多,超过一定高度则海拔越高,降水越少1.A 在图中找到降水量最大的地区,做垂线,与地形剖面线相交,从交点做水平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海拔约为500m,D对。
A、B、C错。
2.D 图中揭示的降水规律是在一定海拔范围内,海拔越高,降水越多,超过一定高度则海拔越高,降水越少,D对。
A、B、C错。
(2018·黑龙江省模拟精编大考卷(七))下图为某山体的海拔剖面图及不同坡向年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A.若在北半球,则常年受信风带控制 B.年降水量变化最大的范围位于山体南坡C.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 D.从北侧登山比南侧容易4.若该山体山麓地带的植被是地带性植被,则下列地区的自然带与该山体山麓自然带一致的是 ( ) A.亚欧大陆内部 B.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部C.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东北部 D.巴西高原的东南部3.B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山地南坡为迎风坡。
年降水量变化最大处,年降水量曲线斜率最大,因此该山体年降水量变化最大的范围为山体迎风坡约1200米至山顶处,故B项正确。
北半球信风带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而该山地迎风坡为南坡,故该山地不可能位于北半球信风带内,A项错误。
在该山地南坡,年降水量最大值不是在山顶,山体迎风坡海拔约1200米处至山顶的范围内降水量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故C 项错误。
从剖面图上看,该山体南坡比北坡平缓,故从南侧登山比北侧容易,D项错误。
4.A 从年降水量上可以看出,该山体山麓地带植被为荒漠,与亚欧大陆内部自然带一致;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东北部、巴西高原的东南部植被均为热带雨林;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部植被为热带草原。
故A项正确。
(2018·全国省级联考押题密卷(七))读我国某月降水分布图。
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月份可能是()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6.此时A处降水少的原因()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B.此时夏季风势力较弱,对A地影响小C.盆地内部西北低东南高,阻挡夏季风D.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流沿山坡下沉7.图示时段()A.西北地区多晴天,大气保温作用弱,多霜冻B.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土壤墒情差C.①处和②处的霜冻分布都是因地势高形成的D.我国大部分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5.B 读图可知,图中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霜冻范围小,结合我国雨带移动的知识可知为4月份左右,选择B。
6.B A位于四川盆地,此时降水少是由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比较弱,四川盆地周围山脉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盆地内部,难以形成降水,选择B。
7.B 读图可知,西北地区霜冻范围较小,A错误;此时,华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白昼时间变长,气温回升快,但是雨带没有到达,降水少,土壤墒情差,B对;①处霜冻线分布是由于地形因素,②处的霜冻分布是由于纬度因素的影响,C错误;我国大部分地区受亚洲高压的影响,D错误。
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 km,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
下图示意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读图完成8~10题。
8.影响甲地降水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C.植被 D.洋流9.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原因主要是( )A.降水量较多 B.空气湿度较大C.病虫害较少 D.土壤水分较多10.甲、乙两地最可能位于( )A.云南省 B.海南省C.甘肃省 D.河北省8.B 根据材料信息“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 km,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可知,影响两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应是局部地形。
读图可知,甲地降水夜间多于白天,则甲地可能位于河谷盆地,受山谷风的影响,夜晚盛行上升气流,多夜雨,白天盛行下沉气流,不易降水。
故本题选B项。
9.D 读图可知,甲地夜晚降水多,乙地白天降水多,则甲地夜晚蒸发量更小,更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对农业生产有利。
故本题选D项。
10.A 云南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甘肃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河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读图可知,甲、乙两地年降水量约为1 000 mm,可以排除C、D选项;甲、乙两地相距较近,降水日变化差异主要受地形影响,因此两地最有可能位于地表崎岖不平的云南省。
故本题选A项。
下图示意亚洲西部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
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大差值约为( )A.400 B.550 C.600 D.72012.该区域年降水量自南向北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11.D 从图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最大值为550~750,最小值为0~150,年降水量差值为400~750。
选D。
12.C 根据纬度可知,该区域自南向北受西风带的影响时间增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变短,所以年降水量自南向北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
选C。
(2017·江西九江一中期中测试)读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3~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