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诊治
脑膜瘤诊断与治疗
◆ 脑膜瘤的起源
并非脑肿瘤,并非起源于脑膜。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颗粒上的帽状细胞,是一种特化的蛛网膜上皮 细胞,主要分布在静脉窦旁或静脉窦内,外层蛛网膜和基底蛛网膜的上 皮细胞容易长入凸面硬膜和颅底硬膜,因此绝大多数脑膜瘤都有一宽基 底与硬膜紧密相连。在颅内某些特定部位,如侧裂、脑室内,也存在蛛 网膜上皮细胞,故这些部位可生长脑膜瘤,但不与硬脑膜相连。
◆ 脑膜瘤组织学分型
低复发性和低侵袭性生长的脑膜瘤 脑膜上皮型脑膜瘤 纤维型(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 过渡型(混合型)脑膜瘤 砂粒体型脑膜瘤 血管瘤样型脑膜瘤 微囊型脑膜瘤 分泌型脑膜瘤 富含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 化生型脑膜瘤
高复发型和(或)高侵袭型的脑膜瘤 非典型性脑膜瘤 透明细胞型脑膜瘤 脊索样脑膜瘤 横纹肌样脑膜瘤 乳头状脑膜瘤 间变性(恶性)脑膜瘤
◆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1.CT诊断 2.MRI诊断 3.磁共振静脉成像(MRV) 4.磁共振动脉成像(MRA) 5.脑血管造影(DSA)
◆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CT诊断:CT检查简便、快捷、普及, 是初筛脑膜瘤的首选方法。
脑膜瘤CT表现 : 1)肿瘤呈球形、半球形, 高密度或稍高密度(约占75 %) 、等密度(约占 25 %) , 肿瘤有宽基底附于硬脑膜表面, 边缘清晰; 2)部分瘤内可见钙化, 因钙化程度不同可为斑点状、砂粒状或结节状; 3)瘤周水肿在脑膜瘤中并不多见, 其对肿瘤生长速度的判断有一定帮助, 肿瘤若生长缓慢瘤周可能无水肿或轻度水肿, 有时瘤周可能出现大片水 肿带, 应与恶性脑膜瘤或转移瘤相鉴别; 4)肿瘤相邻部位颅骨骨质反应性增生、破坏或侵蚀约占15 %~20 % , 其中发生在颅底的改变约占一半, 故近年来临床应用CT 骨窗及三维立体 重建来观察颅底骨质破坏情况, 对手术入路的选择有一定意义。
增宽。 5.肿瘤附近的沟池增宽,或被填塞。 6.可使邻近静脉窦闭塞,CT平扫示静脉窦密度增高,注射造影剂后不增强。 7.部分病变被移位了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形成假包膜征。
◆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MRI诊断: 对于脑膜瘤形态学的变化, MRI 优于CT , 它能更清楚地显示肿瘤与脑膜 的关系、与脑组织间的界面及神经血管的包绕情况。MRI 无骨伪影, 所 以观察肿瘤的基底部比CT 优越。
左额部镰旁 等T1,等T2 肿块,边界 清楚。增强 后明显强化。 冠状面显示 病变位于嗅 沟。
脑膜瘤MRI表现
增强后脑膜瘤有显著而均匀的增强,脑膜瘤附着处的脑膜受肿瘤影像有显著增强, 叫“脑膜尾征”。
◆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2.磁共振脑动脉/静脉成像(MRA / MRV) 磁共振脑动脉成像(MRA) 是一种不用造影剂、无创的血管显示方法,
脑膜瘤CT表现
二、平扫常为均一略高或高密度肿块,钙化常见,常为细小点状、沙粒状或 不规则,罕见整个瘤体钙化(见下图)。增强扫描呈均一明显强化。边界清楚 锐利。少数病例还可显示肿瘤周边有一薄层环状强化影(见下图),可能是肿 瘤包膜所含血管较丰富和包绕肿瘤的静脉或引流静脉较多所致。
三、肿瘤邻近的颅骨可有增生肥厚或侵蚀性破坏。
脑膜瘤典型的MRI 表现有: 1)T1WI 与质子加权像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 2)在T2WI 上半数为等信号, 半数为稍高信号; 3)脑回扣压征: 肿瘤压迫脑组织, 脑回受压向内移位, 但保持皮质、白 质的结构完整性, 此为脑膜瘤的重要诊断依据; 4)囊变及坏死区呈长T1 长T2 异常信号; 5)瘤体广基底与颅内板、大脑镰、小脑幕相连, 受侵颅骨可见增厚、 变薄或破坏, 在T2WI 上表现为高信号; 6)脑膜瘤增强扫描后, 可见瘤体均匀高度增强, 合并有脑膜增强, 呈线 状, 谓之“硬膜尾征”, 此为脑膜瘤的特征影像。
脑膜瘤CT表现
四、占位效应明显,并可表现脑幕直接接触,基底宽度常大于肿瘤的最大径。 2.大都边界比较清楚,瘤周水肿无或轻。 3.瘤灶邻近的脑实质被挤压,推移出现所谓“白质挤压征”或“白质塌陷征”。 4.颅板下肿瘤嵌入脑灰质,使灰质下方的脑白质受压变平且与颅板之间的距离
◆ 脑膜瘤的流行病学 1.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非神经上皮来源的颅脑肿瘤。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0%左右。
2.发病率:脑膜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儿童脑膜瘤的人群发病率低至0.3/10 万,老年人高达8.4/10万,良性脑膜瘤的平均发病率2.3/10万,恶性脑膜瘤的平均发 病率0.17/10万。
3.发生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脑凸面,矢状窦-镰旁和蝶骨脊,其他还有前颅底-嗅 沟、鞍结节、中颅底、天幕、岩斜区、后颅窝、侧脑室等。
脑膜瘤CT表现
一、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以宽基底与颅骨内板或硬脑膜相贴。(如病变 中心发生于额顶上部,由于CT横断面扫描的局限性,部分病变似脑内占位,CT 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及MRI有助于显示病变特征。)
平扫右侧额 叶见等密度 肿块,外侧 与颅板相贴, 周围见大片 水肿,占位 效应明显。 增强后明显 均匀强化, CT值上升约 110Hu。
WHO Ⅰ级 WHO Ⅰ级 WHO Ⅰ级 WHO Ⅰ级 WHO Ⅰ级 WHO Ⅰ级 WHO Ⅰ级 WHO Ⅰ级 WHO Ⅰ级 WHO Ⅰ级
WHO Ⅱ级 WHO Ⅱ级 WHO Ⅱ级 WHO Ⅱ级 WHO Ⅱ级 WHO Ⅱ级
◆ 脑膜瘤临床表现
1.脑膜瘤属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有报告认为,脑膜瘤出现早期 症状平均2.5年,少数病人可达到6年 2.局灶性症状: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 状。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还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 肢体运动障碍。 3.颅内压增高症状多不明显,尤其在高龄病人。在CT检查日益普及的情 况下,许多患者仅有轻微的头痛,甚至经CT扫描偶然发现为脑膜瘤。 4.脑膜瘤对颅骨的影响: 临近颅骨的脑膜瘤常可造成骨质的变化。表现为骨板受压变薄,或骨板 被破坏,甚至穿破骨板侵蚀帽状腱膜下,头皮局部可见隆起。也可使内 板增厚,增厚的颅骨内可含肿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