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总结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总结

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闽赣段HFMG- I标(DK343+180〜DK438+883. 24 段)无标准彳会汇报材料二0 一三年八月无酢轨道标准化施工现场推进会汇报材料一、工程概况京福客运专线闽赣I标起止里程DK343+180〜DK438+882.010,正线长度94.930km,其中路基长度7.353km,桥梁31.162km,隧道56.415km。

全线跨江西婺源、德兴、上饶三个县市,设婺源、德兴两个车站。

无祚轨道设计结构型式:CRTS-I型双块式无酢轨道。

截止目前道床板施工已完成31.2km,剩余63.73km,完成32.9%。

(一)无祚轨道施工总体计划我标段承担94.930km的无祚轨道施工任务,计划安排工作面27个,投入轨排16套4710m,工具轨600m,龙门吊30台,精调小车16台,作业队16个,施工人员1706人,目前已到场轨排13套4010m,工具轨600m,龙门吊20台,作业队9个,人员1016人,计划2013年12月31日完成任务。

(二)无祚轨道资源配置见附件《无祚轨道施工计划表》(三)无祚轨道物流组织见无祚轨道物流组织图三、施工准备1、局指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总工为副组长,工区经理为组员的无祚轨道施工领导小组,各工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主体,保证了无祚轨道的顺利进行。

2、为保证精测网的精度,项目部组织各工区测量人员对精测网进行复测,为保证测量精度一次达标,我标段的经验是组织各工区的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测量人员组成一个小组, 从标头到标尾复测精测网,并将复测数据报集团公司技术部进行整网平差,复核后报监理、咨询单位审批。

3、为保证CP1II的建网精度、沉降符合要求,邀请评估单位进行培训指导。

4、要求CPIII的建网数据经所在子公司审核后,方可上报评估单位评估;5、项目部每月对沉降观测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奖优罚劣,从而调动了沉降观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6、组织人员编制了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无祚轨道作业指导书,并在无祚轨道首段完成后对旋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进行了修改完善,提髙了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的可行性。

6、邀请集团公司专家对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去大西铁路现场参观,组织各类培训3860人次。

7、无祚轨道开工前组织相关人员对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和轨道接口工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方可进行无祚轨道施工。

8、提前采购无祚轨道专用的材料,同时做委外试验(用量不大、委外试验费用高、商业竞争激烈)四、CRTS-I型双块式无祚轨道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一)路基无祚轨道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表4-1-1 CRTS-I型双块式无祚轨道路基底座及支承层人员配置2路基支承层及钢筋碗底座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2.1路基支承层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2.1.1工艺流程无祚轨道路基支承层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1。

图4-1-1路基支承层施工工艺流程图2.1.2施工准备(1)完成路基沉降评估及CPIII评估;(2)支承层施工前对基床表层进行验收,基床顶面应平整,其表面平整度不大于15mm/3m,高程误差为± 1 Omm ;(3)完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控制要点:(1)提前对路基面高程进行测量,当路基面高程超出允许偏差时,及时进行处理。

2.1.3测量放线由测量人员放样出支承层边线(直线段每隔10 m,曲线段每隔5m),再由施工员弹出墨线进行模板定位。

控制要点:(1)曲线段测量放线,需考虑线路中线与支承层中线的偏移量。

2.1.4模板安装根据放线位置进行支承层模板安装,保证模板支撑牢固,在浇筑殓时模板不变形,模板顶面标高与混凝土面标高一致。

控制要点:(1)模板线型要求顺直;(2)模板支撑牢固,保证在混凝土浇筑时模板不变形;(3)模板安装完毕后对模板顶部标高进行复测。

2.1.5混凝土运输及浇筑支承层采用低塑性混凝土,采用翻斗车运输,到现场后将混凝土自卸在基床表面,采用小型挖掘机配合布料、人工整平、振捣、抹面,振捣完成后采用铝合金水平刮尺对混凝土顶面进行收平及标高控制。

支承层两侧30cm范围內按照设计16%坡度进行抹面收光。

混凝土初凝前,在道床板宽度范围内进行拉毛处理,拉毛深度控制要点:(1)混凝土必须严格按配合比生产;(2)混凝土运输前自卸车应清洗干净;(3)混凝土运输途中用帆布进行覆盖,减少在运输过程中水分蒸发;(4)布料均匀,大功率振动棒振捣到位;(5)拉毛线形及深度严格控制;(6)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基床表层充分湿润,但不得积水;(7)混凝土施工应避开高温时段,尽量在夜间进行。

2.1.6切缝支承层施工完成后,12小时内(终凝前)应进行切缝施工,释放表面应力。

支承层应连续浇筑并每隔5.2m左右设一深度约105mm的横向伸缩假缝,宽度控制在5〜8mm,切缝位置在两轨枕中间。

控制要点:(1)切缝前根据该段路基轨枕位置统一排列切缝位置;(2)切缝完毕后及时将假缝内杂物清除干净。

2.1.7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约30分钟后采用塑料膜覆盖,以防止混凝土表面水份蒸发过快,初凝后将塑料膜掀开,用土工布覆盖并洒水湿润后,将塑料膜覆盖在土工布上并包裹严实,并每天检查土工布的湿润状态,保证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控制要点:(1)混凝土初凝后及时洒水养护;(2)洒水间隔时间根据天气温度进行增减。

2.2路基钢筋混凝土底座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2.2.1工艺流程无祚轨道路基钢筋混凝土底座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2-2.混凝土浇筑----------- > 混凝土试骏及试件制作混族土养护2.2.2施工准备i质量检查]/ 1同路基支承层223测量放样同路基支承层224端梁开挖根据测量放样位置采用小型挖掘机进行开挖,人工清理基坑四周及基底。

控制要点:(1)端梁位置应根据该段路基轨枕布置,位于轨枕正下方;(2)开挖完毕后测量人员进行二次放样,验收基坑几何尺寸。

2.2.5安装钢筋混凝土底座钢筋根据图纸要求安装钢筋。

控制要点:(1)门型钢筋安装牢固,位置精确。

2.2.6模板安装同路基支承层2.2.7混凝土运输及浇筑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送至现场后,采用人工进行整平、振捣、抹面,振捣完成后采用铝合金水平刮尺对混凝土顶面进行收平及标高控制。

混凝土初凝前,在道床板宽度范围内进行拉毛处理,拉毛深度l-2mm。

控制要点:(1)底座表面收光完后,检查预埋门式钢筋是否偏位;(2)拉毛线形及深度严格控制;(3)按图纸要求在路基与桥隧接头处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平直。

2.2.8底座混凝土养护同路基支承层3路基道床板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无祚轨道路基道床板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1-3。

图4-1-3路基无祚轨道道床板施工工艺流程图3.1施工准备(1)清除支承层及底座表面尘土、渣屑,并冲洗干净。

控制要点:(1)对拉毛不合格部位进行凿毛处理。

3・2挤塑板安装铺设端梁底部高强挤塑板。

控制要点:(1)挤塑板铺设平整,与端梁基坑底部密贴;(2)端梁基坑内不得有积水、杂物。

3・3测量放样在底座板或支承层表面放出道床板中心线、边线(直线10m,曲线6.5m)。

3・4铺设底层钢筋按图纸要求铺设底层钢筋。

控制要点:(1)同一横截面钢筋接头数小于接头总数的50%且不多于3个;(2)钢筋采用绝缘卡进行绑扎。

3・5模板安装根据边线位置通长支立道床板侧模,并采用拉线方式控制线型,侧向支撑杆进行支撑加固,模板间采用螺栓连接。

控制要点:(1)模板安装后必须校正,保证道床板的宽度,垂直度,中线偏差。

(2)模板支撑采用双层、顶拉结合。

3.6组装轨排分枕平台上摆放轨枕,根据已完成的轨枕布置图,确定轨枕间距,组装轨排。

控制要点:(1)轨排组装前应彻底清洁工具轨底面,清除轨枕上的灰尘,并检查轨枕的完整状态,有破损,缺少棱角的轨枕不得组装上道;(2)控制扣件道钉的拧紧力矩,常阻力扣件为160N.m,小阻力扣件为llON.m (用于连续梁上),不得超限或不足;(3)组装轨排前检查轨排架的轨距是否在允许的偏差范围之内;(4)轨排整体方正、间距误差控制在5mm以内,扣件完整、弹条安装中枝部与轨距档板突出部分密贴,最大孔隙不大于0.5mmo(5)组装区选择在线路的左侧距离施工前进方向五十至一百米位置。

3.7轨排安装将已组装完毕的轨排采用龙门吊运至工作面,并安装就位。

根据已放样的线路中心线进行粗略定位。

控制要点:(1)注意已规划的轨排接头处的间隙预留值,调整至预定位置,以保证轨枕间距正确。

3.8轨排粗调(1)采用电子水准仪和垂球调整轨排的中线和高程。

用垂球对准已放样的轨道线路中心点校对轨排框架托梁上的中心基准器进行调整,中线一次调整不到位时应循环进行。

使用精密光学水准仪测量每棍轨排对应轨头处标高(每棍4个点),与设计轨面标高对照计算高程差,采用46mm 开口扳手旅转竖向螺杆使轨排调整至设计轨面标高。

(2)粗调完成后,相邻两排架间用鱼尾板联结,接头螺栓按顺序采用活动扳手拧紧。

控制要点:(1)粗调高程控制精度0〜-5mm,为精调节约时间;(2)调整原则为先中线后高程,高程误差宁低勿高,中线误差越小越好。

3.9上层钢筋安装和接地钢筋焊接(1)钢筋绑扎轨排粗调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绑扎道床板顶层钢筋。

纵向向钢筋进行连接。

对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及轨枕桁架上层钢筋交叉处以及上层纵向钢筋搭接范围的搭接点按设计要求设置绝缘卡,用尼龙自锁带绑扎。

(2)接地钢筋焊接钢筋绑扎完毕后,用电焊机将每块道床板顶层最两边和中间三根纵向钢筋和任一根HRB335-q)16横向钢筋采用L型钢筋焊接。

纵横向接地钢筋采用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200mm, 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接厚度至少4mm。

接地端子的焊接应在轨道精调完成后进行,端子表面应加保护膜,焊接时应保证其与模板密贴,并保证接地端子不受污染,在接地端子处还应做好临时性标记,避免后期找不到接地端子大范围破坏道床外观。

(3)钢筋绝缘检测道床板钢筋绑扎并焊接完成后,应进行绝缘性能测试,检测采用欧姆表。

非接地钢筋中, 任意两根钢筋的电阻值不小于2MQ。

控制要点:(1)接地钢筋的焊接保证焊缝长度和厚度(200mm, 4mm);(2)绑扎过程中不得扰动粗调过的轨排;(3)接地端子端面紧贴模板,并拧好保护套。

(4)检测绝缘电阻之前勿洒水,以免影响绝缘电阻性能测试。

3・10轨道精调本工序的主要内容:全站仪设站;测量轨道数据;调整轨道中线;调整高程及稳定轨排。

(1)全站仪设站全站仪观测4对连续的CPII1点,自动平差、计算确定设站位置。

如偏差大于2mm 时, 应重新设站。

改变测站位置后,必须至少交叉观测后方利用过的4个CP1II 点,并复测至少 已完成精调的一组轨排。

全站仪设站示意图。

(2) 测量轨道数据轨检小车放置于轨道上,安装棱镜。

相关主题